妥善處理好發展和減排、短期和中長期、整體和局部的關系,結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著眼全局算大賬算總賬,科學制定碳達峰行動計劃和碳中和長遠規劃。
不斷壯大基礎科研人才隊伍。在全球范圍吸引人才,設立定位為資助全球頂尖基礎研究人才的研究基金,搭建國際一流科學研究平臺與設施,建立靈活的人才引進機制,給予頂尖科學家更多的科研自主權。
加快種質資源搶救性收集保護。加快實施“十四五”重點專項,結合種質資源普查收集行動,加強對珍稀瀕危資源的搶救性收集保護,鼓勵有條件的省率先啟動畜禽和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調查工作。
建議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對我國EDA軟件、光刻機、高端通用芯片和高端模擬芯片等薄弱領域加大支持。同時不斷提升我國在手機芯片、多媒體芯片、中低端芯片領域的技術和價格等競爭優勢。
堅決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一方面,加強自主核心技術攻關,實現高端技術突破,解決“卡脖子”難題,確保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完整并富有韌性和彈性。另一方面,積極開展國際合作,鞏固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地位。
建議有關部門加強對康復事業的統籌規劃,將康復醫學提升為國家一級學科,建成高起點、高水平、國際化的康復大學,建立國家康復重點實驗室,加快康復醫學基礎研究、康復專業人才培養和康復服務體系建設。
增強政府資金引導作用。加大財政資金投入,發揮杠桿帶動作用,同時處理好債務增量與存量關系,把握好近期和遠期平衡。
提升政策實效。從國家層面確定不同地區、不同階段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重點,提高政策精準度和針對性。配套細化可操作性強的政策措施,解決企業轉型升級面臨的具體問題。
在國家物流樞紐、大型物流集散地園區、工業集聚區建設鐵路專用線。加快物流業行政管理改革,簡化物流行業人員資質和證照辦理、車輛年檢、道路運輸等環節的審批事項,保護物流從業人員合法權益。
重視系統性培養及輸送本土優秀人才。建議國家實驗室周邊院校借助大科學裝置的地緣優勢,結合“強基計劃”加強基礎研究人才培養,鑄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備軍。
鼓勵東部地區企業到脫貧地區投資興業,打造一批產業化聯合體,將扶持政策與聯農帶農效果掛鉤,推動完善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分享更多就業機會和增值收益。
編制國家水網工程規劃。遵循確有需要、生態安全、可以持續原則,立足流域整體和水資源空間均衡配置,抓緊編制國家水網工程規劃,科學確定工程規模和合理布局。
建議由香港高校聯合深圳和廣州的科研機構申辦更多國家實驗室,搭建更多創科新平臺,發放大灣區人才綠卡,進一步發揮香港高校的科研潛力和聚集國際頂尖人才的優勢,為粵港澳科研及創新產業發展持續注入新生力量。
加強規劃引領,在“十四五”國家有關專項規劃中明確貿易領域率先實現“雙碳”的總目標、分階段目標、重大任務和主要舉措。建立統一的綠色進出口標準、認證、標識及統計體系,加強監測考評和獎懲。
加快醫藥人才培養。用好學科交叉融合“催化劑”,加快培養新醫科等緊缺人才;從頂層設計入手抓好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以教育評價改革為牽引,完善全科醫學人才培養制度。
進一步加快京津冀航運要素聚集。統籌推進京津冀航運要素優化配置,引導航運相關產業和機構向津冀港口群周邊轉移,鼓勵航運服務、商貿物流等企業總部或區域中心落戶,大力發展航運總部經濟。
在中部地區率先開展職業教育改革試點。結合落實全國職教大會“四大工程”“四大計劃”,教育、人社、工信等部門通力合作,“跳出教育辦教育”,建立與中部地區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相適應的職業教育。
深化數據中心、“5G+邊緣云”等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建議進一步擴大新基建工程共建共享范圍,從政策上統一規范、一體規劃,出臺數據中心、邊緣云等共建共享和能效提升指導意見。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