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六問深港通:一度“難產” 為何選在此時開通?
此外,投資標的種類也將進一步豐富。交易性開放式基金(ETF)納入深港通互聯互通投資標的相關安排已達成共識,將在運行一段時間后實施;而深港通明確未來內地與香港還可在其他股票通、一級通、衍生通、商品通、債券通等方面繼續開展合作。
四問意義:
排除萬難,決策層為何堅定
引導資金“南來北往”?
之所以深港通選擇取消總額度限制,其實正是貼合了決策層的整體戰略安排。“A股已經成為一個日均成交額超千億的超級市場,卻一直處于一種自娛自樂的封閉狀態,當前中國在全球資產配置中的比例與中國的經濟地位和股市總市值嚴重不匹配,所以我們一直都在爭取被納入MSCI 新興市場指數之中。”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孫立堅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分析,“A股納入 MSCI 指數的主要障礙之一即是投資配額限制,深港通取消投資總額度限制,給國外投資者提供了 RQFII 之外長期投資滬深股市的新方式,有助于支持MSCI未來將A股納入其新興市場指數。”
星展香港財富管理投資產品及咨詢部主管張宏浩也表示,深港通通車屬于革命性的突破,相信會增加2017年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機會。麒麟金融集團主席兼董事總經理曾永堅撰文稱,深港通有助更多境外投資者接觸內地股票市場,進一步提升內地市場透明度及流通性,相信明年A股將再挑戰被納入MSCI指數。這種觀點亦被匯豐、瑞信、中金等投行共同認可。
加上此次通車的深港通,已有約70%內地A股市值、約80%港股市值基本實現了內地與香港股市交易的互聯互通,決策層提升香港和內地資本市場一體化程度的決心可見一斑。那么,為何克服重重難題也要力推投資資金的“南來北往”,其背后的戰略考量又有哪些呢?
一個顯在的考量在于深化香港在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楊濤認為,從深港通最后的順利推出看,政策層通過香港作為跳板,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賬戶開放的路徑并沒有發生變化,“這幾年隨著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崛起,歐美人民幣離岸金融集聚城市的演變,香港地區在整個中國經濟金融開放中的地位實際上有所弱化,也有很多人擔憂未來香港的重要性可能進一步下滑,而深港通推出表明香港仍然在金融改革開放中占有一席之地。”
實際上,香港作為中國金融開放“橋頭堡”的地位無法撼動,仍然是連接內地資本和“世界資本”的橋梁。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目前已成為規模最大的人民幣離岸市場,據香港金管局統計,截至去年底香港人民幣存款余額達8511億元,在離岸人民幣交易和投資業務中起著樞紐作用。
編輯:秦云
關鍵詞:六問 深港通 滬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