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書畫·現場>一點一評一點一評

趙華勝:憶恩師王盛烈

2014年02月18日 15:01 | 作者:趙華勝 | 來源:《畫界》
分享到: 

  一

  1955年,在我正式考入東北美專附中之前,我是長春重點中學第四中學的初中學生,在我七八歲時起就愛畫畫,對臨摹《濟公傳》、《孫悟空》、《三俠五義》、《三國演義》等小人書中的人物著了迷,然后每50張完成用線自縫成一小本,一本一本積攢起來,送給與我交好的小朋友。到了初中,對畫畫興趣更濃。當時的美術課老師是郭策,他成為我走入美術專業訓練的真正啟蒙老師,是我的藝術引路人。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郭策老師將自己家里私藏的80余冊日本出版的畫冊《世界美術全集》給我看,我如饑似渴地欣賞和臨摹著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大師們的精美作品。

  1955年,我以高分數考入東北美專附中。從附中一年級起,在考場上監考我們的那位女老師叫呂復慧做了我們的班主任,開始教我們素描和色彩課。對我們既嚴厲,又充滿著母親的慈愛。那時我在班級是年紀小的,只有16歲,剛入學,還有些想家。呂復慧老師每天晚上都來陪我們,同學們互相做模特、畫速寫,她星期天都到教室和宿舍來看我們,與我們一起畫速寫,講故事,就像母親一樣。

 

 

王盛烈

 

  她,呂復慧老師、我們的恩師,就是著名教授王盛烈的夫人。

  1959年,我面臨附中四年畢業,那時,為了畢業創作,我與同班的另幾位同學(于敦厚、陳希光、張永新、李家偉、劉鴻志等)組成創作小組,集體到本溪合金廠深入生活,與工人師傅同吃同住同勞動,心身受到很大感染和教育。通過集體合作,歷時一年左右,我們創作完成了大型工業組畫《白手起家》。作品完成后,得到了魯迅美院院黨委和附中校黨委的充分肯定,被評為“深入生活、反映時代,填補表現重工業題材”的代表作品之一。我們以優異成績于附中畢業,并批準我們順利升入魯迅美術學院本科學習深造。

  二

  在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全院師生在黨委領導下每年必須拿出一定時間下鄉下廠參加勞動,體驗生活,提倡改造思想、樹立共產主義世界觀和道德觀;支持不為個人私利奮斗的集體創作,倡導為集體、為別人的奉獻精神。

 

在農村寫生

 

在農村寫生

 

  那時的師生關系十分親密無間,非常融洽和諧。老師對學生非常熱愛、關懷備至、盡職盡責。不分工作和休息時間。隨時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談心、幫助已成為一種風氣。每到寒暑假,師生聯合利用假期下鄉下廠采風寫生,每到開學之日,學生會組織學生假期學生展,青年教授也舉辦作品展,各種探索展的作品裝上鏡框就在院圖書館里和教學樓走廊里展出,互相輪流,學生展完教授展,形成了師生競賽之勢。學生會組織各種學術報告會,老師有新作品,學生請老師來講座。這種正式課堂以外的學術交流擴展了學生的學習內容。這是一段非常值得總結和繼承下來的極為寶貴的辦學經驗。

  1960年,我們剛入中國畫系一年級,對中國畫的筆墨、紙硯等工具使用和中國畫特點和基本技法很不熟悉。在黨委領導下,我與同班的幾位同學去沈陽電纜廠體驗生活,回來后,讓系主任王盛烈先生組織安排了五位老先生趙夢朱、季觀之、鐘質夫、晏少翔、郭西河不分晝夜地手把手教我們筆墨技法,教我們工筆重彩和小寫意、大寫意,指導我們的創作構思、構圖,我們在短時間之內完成了大型工業組畫《電纜工人攻尖端》的創作。并與當時高年級畢業班集體創作的《鞍鋼頌》組畫共同成為60年代初魯迅美院的學生代表作。

  1961年,在中國畫系二年級時,魯美全院又掀起另一次創作高潮。王盛烈老師主持了中國畫系的創作活動,鼓勵我們再創新潮。我和李林祥、張秀石三人又去法庫紅旗田與在那里長期插隊落戶的知識青年一起生活,收集大量創作素材。回校后,我們又完成了大型國畫《讓洼塘變富倉》和《新苗》。王盛烈老師非常高興,讓我們總結“生活是創作的唯一源泉”的創作經驗。魯迅美術學院被國際文化部和教育部評為全國藝術院校的紅旗單位,創作實踐中結合教學的經驗在全國藝術院校中推廣,當時的《光明日報》記者顧降同志來院采訪,將我們學生的創作推薦了出去。我們三人共同寫了一篇題為《與紅姑娘、紅小伙在一起的日子》的文在《光明日報》連同《讓洼塘變富倉》的作品一起發表。那時,魯迅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的教學成果及人才培養在全國引起了很大反響。最后,我們三人請王盛烈老師為我們合作的作品題寫了畫題和落款。王老師欣然提筆在畫作上題上“讓洼塘變富倉,1961年于魯美中國畫系”。他像對待自己的作品一樣,又一個新生兒誕生了。

 

編輯:李勤

1 2 3

關鍵詞:創作 恩師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