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13屆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十三屆全國政協第三十次雙周協商座談會>要聞 要聞
一份擲地有聲的“建議”
“過去這里污水橫流,現在已經成了網紅打卡地。”8月20日下午,安徽省蕪湖市利民路水廠長江取水口附近,面對前來調研的“協同推進檢察公益訴訟工作”調研組,當地檢察機關負責人如是介紹說。
江面波光粼粼,江邊綠意亭亭,過去船舶云集、垃圾成堆的景象早已不復蹤影。
調研組了解到,這一巨大的變化,得益于一份擲地有聲的“建議”。
2017年3月,蕪湖市弋江區人民檢察院同時接到群眾舉報和市檢察院的轉辦線索,利民路水廠水源保護區受污染嚴重,后來經調查核實,這里有躉船及其它運輸船非法停靠,還有6家修造船企業進行修造船和噴漆作業,河道內大量違法建筑隨意向長江排放生活污水,嚴重影響飲用水源安全。區人民檢察院于是向海事、港航、環保、河道等部門發出4份訴前檢察建議,督促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履職。
很快,事件得到蕪湖市政府高度重視,在環保部門牽頭下,多個部門聯合行動,7天就拆除了修造船廠和違章建筑,脫離躉船和停靠船舶,完善水源保護設施,并將相關整治情況回復檢察機關。經過生態修復,現在這一帶已成為美麗的江灣公園。
檢察機關在提起公益訴訟之前,先行向被監督行政機關提出訴前檢察建議,以督促其主動糾錯履職,這是我國公益訴訟制度的“獨創”。一路走來,調研組發現,在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方面,訴前檢察建議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以前這里是礦山,地表植被都沒了,到處光禿禿的,還有好多深坑。”8月21日,站在安徽省巢湖市北郊廢棄礦山前,當地相關負責人指著眼前的山坡,這樣告訴調研組。
委員們看到,這片廢棄礦山現在已大都被綠色覆蓋,只有零星的幾塊裸露山體,提醒著人們這里曾經遭遇過的破壞。
2016年9月,巢湖市人民檢察院發現北郊廢棄礦上存在植被嚴重破壞、揚塵污染等環境問題,立刻啟動行政公益訴訟訴前程序進行調查。調查發現,北郊廢棄礦山大部分為計劃經濟時期建立的國營廠礦采礦區域,因產業政策調整、廠礦倒閉而陸續關停。為此,巢湖市人民檢察院依法向巢湖市國土資源局發出檢察建議,督促后者修復破損山體。在接到檢察建議后,巢湖市國土資源局積極向相關部門申報項目,經審批后將北郊礦山治理列入環巢湖地區礦山治理修復項目。目前,項目采取山體修復、生態綠化、道路連通等措施,已完成治理面積4.1平方公里。
訴訟是辦理公益案件的最后手段,也是“最后防線”,在委員們看來,充分發揮訴前檢察建議的功能,有利于減少訴訟環節,督促行政機關及時糾正違法行使職權或不作為。
溫香彩委員認為,訴前檢察建議能節約司法資源,具有不可替代的優越性。“正因為有了這樣的訴前程序,減少了行政公益訴訟案件的數量。”汪利民委員說。
公益訴訟案件的數量并非越多越好,在潘碧靈常委看來,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原則應該是抓大放小,有所為有所不為。
能解決問題的就不提起訴訟,但是,在什么情況下能判斷行政機關解決了問題、履職到位呢?張雪樵常委認為,首先要以公益為核心,看侵權行為有沒有停止,還要看已受損害的公共利益有沒有得到救濟或恢復,同時,行政機關履職有沒有窮盡所能去解決問題,不能“一罰了之”。委員們認為,當前還應進一步增強檢察建議的剛性,確保“擲地有聲”。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