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冬季養生最宜養腎臟 按按幾個小穴位就有效
編者按: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成為我們最關注的話題。什么才是健康的食品?生活中如何預防身體的疾病?這都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人民健康網推出《金臺養生園》欄目,為您盤點最養生的生活方式,帶您走進健康園地。
冬季養生最宜養腎臟
《黃帝內經》載:“腎臟為封藏之本,精之處也。”既藏先天之精,亦藏后天之精,具有藏精和主管生長發育與生殖的功能,與自然界冬季相應。冬季自然界陽氣內藏,天寒地凍,萬物閉藏,最利于人體陽氣與腎精的閉藏。同時冬季戶外寒冷,人們少動而多食,人體吸收功能強盛、合成代謝旺盛,可以很好地涵養陽氣、培補精氣,因此冬季養生最宜養腎臟。
早臥晚起 適度運動
冬季養生應遵照《黃帝內經》中“早臥晚起,以待日光”原則。冬季屬閉藏之季,要進行運動鍛煉,但不宜運動過度。同時運動不宜出汗太過,以免損傷陽氣,傷害腎精,違逆冬“藏”的養生要求。
冬季早睡晚起,起床時間、外出活動最好在太陽出來之后。早臥早睡可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陽氣的潛藏、腎精的積蓄。晚起床、遲外出,以待日光,則能躲避嚴寒,避免寒邪挫傷陽氣、損傷腎臟。
去寒就溫 護衛陽氣
寒為冬季主時之氣,寒邪發病,除引起感冒、急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急性發作外,常可損傷腎中陽氣,引起關節疼痛痹病、四肢發涼厥病,出現小便清長、夜尿較多等情況。
冬季去寒就溫、護衛陽氣非常重要,除使用室內取暖設施之外,年老體弱者應特別注意背部與雙腳的保暖。另外,冬季外出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戶外活動時不能衣著過于單薄,更不宜在戶外逗留過久,以免寒邪損傷陽氣、傷害腎臟。
按按這幾個小穴位就能護腎臟
傳統醫學歷來就有秋冬季養腎的傳統。而且秋季補腎,可以為冬季打下基礎,從而增強人體抵御寒冷的能力。按摩腳部與腰部的一些穴位護腎臟是一種比較簡便的方法。
用拇指稍用力按壓兩側內踝上3寸處,左右各旋按壓20次;用拇指稍用力按壓兩側足底前1/3凹陷處,左右旋按各30次;用拇指稍用力按壓左右內踝后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左右各旋按20次;將左手掌放在臍下3寸處,向左右各旋轉按揉20次;雙腳與肩同寬,兩手按腹部兩側,拇指向前,用中指按至腰眼穴:第四腰椎棘突(刺狀或棱鱗形的背部隆起部分)下,旁開3寸凹陷處,各旋轉按壓30次;以兩手掌心上下推揉命門穴(第二、三腰椎棘突間)20次,感到局部溫熱最好。
老年疾病及早衰多源于腎精虧虛,真元耗散,陽氣衰竭,故中老年人應注意多保養腎氣。此外,四肢體涼、小便清長、腹部怕冷者也要重視養腎。
腎氣不足易傷身,教你科學養腎氣
自測腎虛的七大癥狀
“人到中年容易腎虛,常見感受就是腰酸乏力,因而35歲特別是40歲之后,我們就該及時補腎了!”專家提醒。
所以大家不妨自測一下自己的腎是否已經出現了狀況!
1. 腰酸
腰酸根本在于腎虛,可能是先天不足、久病體虛或疲勞過度所致。
2. 畏寒肢冷
“畏寒肢冷”往往伴隨腰膝酸痛、神疲倦臥、少氣懶言、口淡不渴等腎虛病癥。
3. 頭暈無力、失眠多夢
腎作為人體重要的臟器之一滋養和溫煦著其他臟腑,若其他器官久病不愈,就容易傷及腎臟。許多慢性病患者,往往伴隨有腎虛癥狀。
4. 哮喘
因腎虛不能納氣,就會引起喘息氣短,呼多吸少,使你感到難以暢快呼吸。厲害的情況下,伴隨氣喘還可能出現喘氣加重、冷汗直冒等癥狀。
5. 夜間多尿
一般夜尿次數在2次以上,或尿量超過全日的1/4,嚴重者夜尿一小時一次,尿量接近或超過白天尿量,出現這樣的情況就屬于“夜間多尿”。白天小便正常,獨夜間尿多,正是本癥的特點,多因腎氣虛弱所造成。
6. 頭暈耳鳴
很多人經歷過頭暈的感覺,那種眼睛發花、天旋地轉、惡心嘔吐的滋味并不好受,而且頭暈患者常伴有耳鳴之聲,妨礙聽覺,長久下去,甚至會導致耳聾。
7. 便秘
便秘的人常因排便困難出現肛裂、痔瘡等癥,影響工作、生活,苦不堪言。雖然大便秘結屬于大腸的傳導功能失常,但其根源是因腎虛所致,因為腎開竅于二陰,主二便,大便的傳導須通過腎氣的激發和滋養才能正常發揮作用。
中醫認為黑色食物入腎
我們常見到一些50歲的人甚至比40歲的還顯得年輕有活力、身體好。原因就在于他們注重養生,平常都會通過飲食來調養身體。
中醫把不同顏色的食物或藥物歸屬于人體的五臟:紅色入心,青色入肝、黃色入脾,白色入肺,黑色入腎。
其中,黑色入腎指一般黑色食物可補益腎精,讓人年輕有活力,身形挺直,頭發烏黑光澤。日常飲食不妨加入黑色食物,例如黑芝麻、黑豆、黑米、血糯米等。尤其黑豆是許多中醫師喜愛的養生食物。
專家提醒:“腎臟調理貴在堅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再搭配食療,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四種養腎好運動要記住
踢毽子:提升腎臟功能 踢毽子是一項簡便易行的健身活動,能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達到充盈腎氣、改善腎臟功能的作用。踢毽子除了能提升腎臟功能外,還有助改善靜脈曲張、血栓形成、靜脈炎、脈管閉塞、痔瘡等癥。但飯后或飯前不宜踢毽子,這樣容易造成胃腸不良反應。最好找一個陰涼的地方,場地不宜過硬也不宜過軟,時間不宜超過15分鐘,感覺冒汗了就可以停止。
走貓步:男走增強性功能女走縮陰 貓步怎么走?貓步無疑就是貓的走路方式,特點是雙腳腳掌呈“1”字形走在一條線上。先邁左腳,腳尖先著地之后腳跟隨之輕輕落下,左腳落定之后,將身體重心前移,換右腳做相同的動作。走貓步可以間接對會陰穴起到按摩的作用,有助于打通腎經,維護腎臟健康。
踮腳:趕走腳跟疼痛經常踮腳有利于通暢足少陰腎經,起到保腎精、益腎氣、固腎中陰陽的功效。經常踮踮腳,腎經通暢,氣血流動順暢,腳后跟得到滋養,疼痛也就消失了。
十指梳頭:治白發又快又好 現在有很多年輕人頭發也開始變白了。這和年輕人壓力大,腎精不足有關系,采用十指梳頭的方法可緩解:松開十指,自然放松,手指不要太僵硬,以十指指肚著力,用中等稍強的力量,對頭進行梳理,可先從前往后梳。用力的大小以做完后頭皮微感發熱為度。梳理后,再用十指指肚均勻地揉搓整個頭部的發根,從前到后,從左到右,要全部揉搓到。最后,擠壓頭皮,用適當的力量對頭部進行按摩。用力要柔,忌用猛力,以免擠傷頭皮。
腎不好 日常飲食守好這些底線
腎臟出問題 如何早發現?
“慢性腎臟病很多早期沒有癥狀,但并不是絕對沒有癥狀。”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腎病科副主任醫師曾莉提醒,有些人夜里老睡不好覺、不停起夜小便,早上起來眼瞼浮腫,覺得腰酸……這都可能是腎臟出問題的“信號”。除了這些,怎樣才能早知道腎臟是否有問題?曾莉建議,每年體檢時記得做以下三項檢查:
1. 驗尿:慢性腎臟病早期,取小便做尿常規檢查,如果尿蛋白、尿潛血、尿紅細胞、尿白細胞等指標出現陽性或超出正常值,必須進一步查清原因。
2. 驗血:一般體檢生化檢驗單上都有血肌酐這項檢查,這是反映腎功能的一個重要指標,如果查出異常,提示腎功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損傷。
3. 做腎臟B超:觀察腎臟大小、腎皮質厚度、腎結構是否清晰等。比如,一般正常成人的腎臟長約10~12厘米,寬約5~6厘米,厚約3~4厘米,具體的大小因每個人身高體重不同會有一定波動。但如果出現較大的偏差,比如B超發現成人的腎只有8厘米甚至更小,說明腎臟萎縮了,這是慢性腎病的表現之一。
如果上述三個項目檢查結果都正常,基本可以排除腎臟疾病。
低鹽飲食不要只盯鹽 含鈉食品通通要少吃
很多人知道腎不好要低鹽飲食?因為腎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合并高血壓的風險越來越高,慢性腎臟病早期這種風險可能只有20%~30%,到晚期可高達80%以上;除了合并高血壓,還可能伴有水腫、小便減少、心功能不全等。鹽攝入多了,可以導致血壓升高、水腫以及心衰的加重。所以,曾莉提醒,對這類人來說,低鹽更是日常飲食必須嚴格遵守的“基本紀律”。
曾莉介紹說,正常人鹽的攝入量是每人每天5~6克,大概一個啤酒蓋裝滿那么多。如果有高血壓、水腫、心臟病,低鹽飲食的限制更高,大概是每人每天攝入3克左右,也就是裝滿半個啤酒蓋的量。不過,低鹽飲食不能只盯著自己每天做菜放了多少鹽,還要看哪些調味品里含有鹽。比如廣州人很喜歡吃的沙茶醬、蠔油、生抽,全都含鹽量很高,即使你做菜不放鹽,但加了很多這類調味品,同樣會嚴重超標。
“鹽的化學名叫氯化鈉,我們平常講的低鹽飲食,嚴格來講應該是低鈉飲食。”曾莉指出,很多人都忽視了味精吃多了的影響。味精的化學名叫做谷氨酸鈉,也是不少家庭常用的含鈉調味品。慢性腎臟病患者千萬別以為做菜少放點鹽,多放點味精就行了。另外,現在大家生活好了,有些人喜歡吃零食,比如餅干,以為吃甜餅干就沒鹽。其實甜餅干、甜面包里全部都放鹽的,建議一定要控制好量,盡量少吃。
既然含鹽的調味品、味精不能多放,食物提不起胃口、吃不下怎么辦?曾莉支招,可適當放點蔥、姜等,這些辛香味道的食材可幫助刺激食欲。
編輯:趙彥
關鍵詞:冬季養生 養腎臟 按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