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科研遇見“流量”,專業嚴謹須排首位

2018年05月14日 10:57 | 作者:王瀟雨 | 來源:健康報網
分享到: 

《重磅!美國癌癥疫苗研發成功,徹底根治率達97%》,日前這篇文章刷爆微信朋友圈,閱讀量分分鐘超過10萬。“其實,這項研究成果更準確的表述是:癌癥疫苗在動物模型身上效果挺好,幾十只小鼠身上的一點點小腫瘤消失了。”杜克大學分子癌癥生物學博士李治中直言,“但這樣的標題根本沒人讀,更沒法達到自媒體追求的‘10萬+’。”

李治中介紹,這篇論文發表在《科學》子刊《科學轉化醫學》雜志上,而且來自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斯坦福大學羅納德·征費的實驗室。這項研究提出的“OX40抗體配合免疫刺激劑”的局部疫苗注射方法,值得專業科研人員仔細品味。

但研究是在小鼠身上進行的,人和鼠的癌細胞、免疫系統都不同。李治中解釋說,比如有些藥物能激活老鼠免疫,但對人效果很差;有時抗癌藥能殺死老鼠100%的癌細胞,到人體只能殺死90%,殘余的癌細胞導致腫瘤復發或耐藥;而且人體腫瘤比小鼠的大很多,很多抗癌藥物很難滲透到大腫瘤里面去,而且大腫瘤內部能形成強抑制環境,讓免疫細胞無法下手。

“該研究最大的意義在于證明了小腫瘤更好治的事實,這也是支撐腫瘤早篩的最重要原因。如果能開發新技術,比如敏感和特異的液體活檢,在腫瘤只有豌豆大小的時候就發現并下手,那未來真的很有可能像治愈老鼠一樣治愈人類了。”李治中說。

去年年底,百年老藥雙硫侖抗癌活性的機制研究也遭遇了同樣的尷尬。“《自然》驚爆:發現廉價抗癌神藥,死亡率極大降低!醫學界炸鍋了……”這樣標題的文章也一度活躍在不少微信公眾號上。

事實上,據文章介紹,研究小組發現雙硫侖在機體內的代謝產物會與銅離子結合形成有活性的抗癌復合物,這種復合物可與p97-NPL4通路中的NPL4蛋白牢固結合,使癌細胞內積累大量的殘次蛋白,最終誘導癌細胞的凋亡。研究同時驗證了雙硫侖的抗癌活性,發現雙硫侖的確可以顯著抑制乳腺癌以及黑色素瘤細胞在小鼠體內的生長,大大延長了小鼠的生存期。

“是否真能治療腫瘤還要等臨床試驗結果出來后才知道,目前只是研究者發現這個藥物治療腫瘤的潛在應用可能以及作用機制。”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華南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課題負責人之一朱孝峰如是說。

權威期刊《細胞》《自然》《科學》業內簡稱“CNS”,每周都有與上述案例類似的發現和進展,而這些研究往往都在基礎領域,能不能落地臨床必須依據試驗說話。

“做癌癥研究的科學家,都治愈過很多患癌的老鼠。99%以上這樣的研究,一旦上到人體就掛掉了。”李治中說,“如果大眾看到這篇文章的興奮度是100的話,研究癌癥免疫的科研人員興奮度應該是30,在藥廠工作的人興奮度恐怕只有5。因為離人體臨床成功還很遠很遠。實話說,藥廠的研發人員越來越少看這些文章。”

“并不是科學家要炒作,這是典型的媒體傳播問題,這一現象在新媒體領域更明顯,涉及專業問題,容易夸大其詞。”清華大學醫學中心細胞治療研究所所長張明徽教授直言,這與媒體的商業化運營有很大關系,為了吸引眼球,獲得點擊量、粉絲數,甚至一些傳統媒體的新媒體平臺也出現過這種問題。對于為追求流量而故意失實報道的行為,應有相應的懲罰機制。對這類文章,讀者也有義務進行監督舉報并拒絕轉發。

在媒介傳播領域,醫學科技的門檻相對較高。如何把專業問題“翻譯”成公眾能聽懂的通俗語言,需要具備醫學和傳播學的知識。李治中網名“菠蘿”,是研究癌癥的科研人員,也是癌癥科普領域的網紅。在他看來,專業研究者要訓練文筆,積極加入科普傳播的行列;媒體工作者要學習專業知識,提高科學素養。“這一點,要向歐美的記者學習,他們在很多專業題目的報道中,表現得非常專業。很多研究成果需要加很多限定性的詞語,如果想當然地刪除,很容易變成‘標題黨’,最起碼撰寫的文章應請專家進行核實。”

編輯:趙彥

關鍵詞:科研 流量 專業嚴謹 排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