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評職稱,就要評出稱職的人
核心閱讀
職稱是衡量專業技術人才能力和水平的標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完善好人才評價指揮棒作用,為人才發揮作用、施展才華提供更加廣闊的天地”。外語、計算機不再作統一要求,職稱評審權限合理下放,一些新技術、新職業被納入評價體系……深化職稱制度改革意見實施一年來,各地紛紛出臺細則,推動落實,成效初顯。
2017年1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一步健全職稱制度體系,完善職稱評價標準,創新評價機制,并改進職稱管理服務。《意見》提出力爭3年內基本完成工程、衛生、農業、會計、高校教師、技工院校教師等職稱系列改革任務,5年內爭取完成職稱制度改革任務。一年來,各地人社部門在《意見》指導下,出臺實施細則,推動政策落地。
少了“硬杠杠”
外語、計算機不再是職稱評審必備條件
沒經過計算機和外語水平考試,“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師、焊工李萬君,近日拿到了“教授”資格證書,這是吉林省首位獲得正高級職稱的技術工人。“我能評上正高職稱,多虧了職稱改革的好政策。”李萬君感慨道。
作為老工業基地,吉林貫徹實施《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探索職稱制度改革,外語和計算機不作統一要求,并規定既在本職崗位發揮骨干作用、又在職業院校任教的“雙師型”高技能人才,可以申評高教系列職稱。正是這些改革措施,使得像李萬君這樣的技能人才,能夠跳過外語和計算機的門檻,以實績論英雄評職稱。
《意見》提出,對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不作統一要求,確實需要評價外語和計算機水平的,由用人單位或評審機構自主確定評審條件。目前,已有廣東、山東、陜西、廣西、安徽、河南、上海、福建、北京、江蘇、云南等多個省份明確對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水平不作統一要求或不作為職稱評審必備條件。
與此同時,論文也不再是評價人才的唯一指標。多年來,以論文數量評判人才的方式頗受詬病。為此,《意見》明確,對實踐性、操作性強,研究屬性不明顯的職稱系列,可不作論文要求;探索以其他成果形式替代論文要求;推行代表作制度,重點考察研究成果和創作作品質量,淡化論文數量要求。根據《意見》要求,各地也相繼出臺實施細則。
內蒙古自治區對在艱苦邊遠地區和旗縣(市、區)及以下基層一線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側重考察其實際工作業績,不作論文、科研成果要求;對部分高級職稱系列繼續設置論文條件,推行代表作制度,重點考察研究成果、業績貢獻及作品創作質量,淡化論文數量要求。湖北省明確,在省內注冊登記3年以上,依法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可直接申報高級經濟師,不限學歷、不限資歷、不限論文……
“職稱改革確立了一個導向,就是評價人才要用品德、能力、貢獻來評價,而不僅僅是靠論文、學歷、資歷、計算機、外語等,就像大家所說的,讓工作稱職的人能夠評上職稱,讓那些干工作的人、有貢獻的人能夠評上職稱。”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吳江說。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職稱 評審 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