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收獲"穩""進""好"的積極成果
今年以來,國民經濟不僅延續了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而且穩中向好特征更趨明顯。在國內外錯綜復雜的形勢下,中國經濟收獲“穩”“進”“好”的積極成果,難能可貴。立足上半年主要經濟數據,深刻認識和評判這一來之不易的成果,對做好下一步經濟工作,確保完成全年預期發展任務,意義重大。
上半年中國經濟的不俗表現,首先是一個“穩”字。一季度和二季度GDP增速持續穩在6.9%這一點位上。究其原因,主要是宏觀調控與深化改革密切配合、相互作用,通過精準的政策發力激發改革紅利,把穩增長的重點轉向結構優化與動能轉換上。今年上半年,中央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根據經濟運行變化適時適當做出微調。其中,反映現實和潛在購買力的廣義貨幣(M2),5月末增速降為9.6%。此舉意味著以精準施策發出引導“三去一降一補”的結構調整正確信號,避免“大水漫灌”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果的沖抵,努力使經濟增速穩定在結構不斷優化的正確軌道上。正是由于中央始終保持戰略定力的“穩”、實施宏觀調控與深化改革的“穩”,才贏得了經濟發展速度的“穩”。
上半年中國經濟的不俗表現,還在于一個“進”字。經濟發展穩中有進,突出體現在動力上。其中,既有通過淘汰過剩產能騰挪新空間帶來的新動力,也有擴大動能增量帶來的新變化。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6.4%,比上年同期提高3.4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達到97.5%。與此同時,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持續增長,特別是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6%,比上月加快1.1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81%。上述變化表明,實體經濟供求環境逐步改善,為國民經濟穩中有進的積極態勢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動力支撐。進一步分析,還可看到,近年來,伴隨“放管服”改革特別是商事制度改革不斷深化,“雙創”勢頭隨之走強。據統計,目前每天誕生企業1.5萬戶左右,個體工商戶4萬多戶。正在蓬勃壯大的新動能,不僅為經濟增長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增量支撐,更重要的是,層出不窮的新業態、新模式代表了未來的發展方向,而這正是中國經濟最具價值的“進取”特征。
上半年中國經濟最具說服力的積極成果,說到底,還是要落在一個“好”字上。無論是宏觀調控精準施策,還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最終目的就是要通過深化改革、創新驅動,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好、更公平地由全體人民共享。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0.8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9,比上年同期縮小0.01;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1%。伴隨居民收入增速超過GDP增速,以及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逐漸縮小態勢的延續,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不斷提高。據有關資料顯示,2013年以來,消費對我國經濟的貢獻率已經從47%上升到今年一季度的77.2%,二季度仍然保持了這一態勢。這說明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正在從過度依賴投資向更加注重消費轉變。這一變化,不僅反映出經濟結構優化和經濟增長穩定性增強等積極成果,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提高抵御世界經濟不確定因素的應對能力,更好地掌握自身發展的主動權。
透過數據看成果,既可增強發展信心、保持戰略定力,亦可為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找準方向、鎖定目標,把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落實到經濟工作各項具體環節之中。就現階段而言,鞏固已有發展成果的最好辦法,就是再接再厲、積極進取。要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通過持續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化解依然頑固的結構性矛盾,進一步夯實經濟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基礎,為中國經濟開辟更為廣闊的發展新空間。(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本報評論員)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經濟 成果 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