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秀風采秀風采
王立平:四年完成《葬花吟》等配曲
舍明星挖掘業余歌手陳力
細心的觀眾會發現,在87版《紅樓夢》中,貫穿全劇的背景音樂有一段聽起來很耳熟,那是《晴雯歌》的曲調,這里面的故事,只有王立平自己能說清楚。
接到劇本的王立平發現多達14首歌要寫,嚇壞了,要求減掉一些。“晴雯有兩首可減一首,結果王導選了一首說去掉,我一聽都快暈了。那首剛寫完自己正得意呢,但話已出口收不回。”心疼至今的王立平,把這首歌壓在箱底三十年了,“我準備在我未來的歌劇里放出來。”
然而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留下的《晴雯歌》卻得到紅學家的一致青睞。“他們說最喜歡這首,說活脫一個晴雯,這是我沒想到的。”因為“枉凝眉太深情,葬花吟太悲傷,這首歌就像萬金油一樣,放哪都合適”。
傾注了王立平一生中最多時間、精力和情感的作品,寫出來還遠遠未竟。
“我一直在想找誰唱,用現成的名家肯定不行,因為很有個性,會唱成她的風格。”王立平又找到王扶林,這一回他“心都忐忑得快從嗓子眼兒跳出來”,“硬著頭皮說我打算起用業余歌手陳力來試錄主題歌”,沒想到王扶林一臉平靜,當即同意。
事實上,王立平不是異想天開,他在長春一次聯歡會上發現陳力,并找她試錄過兩首歌。“她聲音純凈、有相當的京劇基礎,雖未接受過聲樂專業訓練,但有很好的歌唱天賦和樂感。”
正在長春一汽廠里擔任化驗員的陳力,就這樣直接被“借”到了劇組。一待就是三年,自詡“跟著王立平老師等于讀了一個博士后”。
連錄音棚都沒進過的業余歌手,完全被王立平帶上專業歌手之路。從視唱練耳等基本功開始,每一個字、音、虛實、停頓、拖腔,都由王立平一點一滴精心設計。以致另一位音樂家施光南曾說王立平:“你只是借了人家一個嗓子。”
“為了一首歌練三年,沒有誰這樣做過。”為了讓陳力安心待在劇組并且更好地理解創作,王立平甚至讓王扶林給她安排了一個飾演廚娘柳嫂的角色。讓人扼腕的是,在拍攝期間,陳力的丈夫還因患上癌癥離世。
“《紅樓夢》對我有多重要?我不能設想我這輩子沒有《紅樓夢》。”在王立平心里,《紅樓夢》還可以重拍一千次,還可以流傳至少一千年,“只要中國人在,《紅樓夢》就會在”。
他和劇組主創人員一樣,傾盡所有,只是為了“筑起一道高墻,讓后人知道,超越并不容易。”
對話:
為《紅樓夢》
定制音樂“方言”
為了理想中的“曹雪芹詞,王立平曲”,自認一輩子“謹小慎微”的王立平不惜“上刀山下火海”。而他最大的理想就是讓《紅樓夢》音樂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因此創作時不采用任何現成的音樂素材,寫成“十三不靠”——不靠戲曲、不靠民歌、不靠說唱、不靠流行歌也不靠藝術歌曲,要創造出一套專門屬于《紅樓夢》的音樂“方言”。對于劇中傳唱度最高幾首作品的創作“方言”,他親自進行了“解鎖”。
廣州日報:《葬花吟》原詞很長,怎么選?
王立平:非常難,現在選了28句已經有6分鐘了。一開始寫得很快,寫著寫著我就想不通。詞擺在桌上,我每天讀。突然有一天我就想這哪是低頭葬花啊,這是昂首問天啊,我就想把它寫成“天問”。林黛玉雖然是弱女子,但因為她最明白,所以痛苦最深,人生的經歷最慘痛。我覺得應該把它寫成天問:“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廣州日報:《聰明累》為什么這么寫?
王立平:有人問這首歌是嘲諷嗎?準確說《聰明累》是感嘆,不是褒貶,是感嘆有得有失。王熙鳳的一生,結局在那個時代有必然性,她的一生也是很精彩的,我沒有指責王熙鳳的意思。我們那個年代大學生調查,娶媳婦選誰?娶林黛玉的居多,我說我要娶薛寶釵。現在再調查,很多大學生選王熙鳳啊,為什么?有能耐又潑辣,管家的好手。
廣州日報:很多人發現,《好了歌》里的男聲有點陌生。
王立平:《好了歌》其實是一個局外人來唱,這是曹雪芹感嘆人生很重要的一首詩。錄磁帶時領導堅持要將《好了歌》選入,但當時沒有配器也沒演唱,都到錄音棚了,那我唱吧,樂器伴奏怎么辦呢,一個三弦一個板兒。我自己打著板兒,唱了兩段。我都沒想到會錄到專輯里去,很多人問我《好了歌》誰唱的,我說不認識(笑),過了很多年都沒人知道是誰唱的。
廣州日報:據說你在寫《分骨肉》時,寫一句就哭一句。
王立平:寫完第一句,“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我就覺得特別悲傷,伏在鋼琴上哭了好一會兒。探春遠嫁在《紅樓夢》里本來沒有很大篇幅,但導演聽了這首歌太喜歡,所以還臨時加了一場戲,剪片子的時候,這首歌合上劇情顯得嚴絲合縫,每一個轉折都和音樂合得很好。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葬花吟 紅樓夢 王立平 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