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知識產權屢遭侵權 海歸創投:"知識資本"亟待激活
產權市場化機制待完善
知識產權界多年來一直呼吁,不讓知識產權成為一張紙,真正實現知識資本的價值。但是,目前國內仍未形成有效的知識產權市場化機制。知識產權作為一種資產還未被“激活”,制約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的初創企業發展。
2015年3月和10月,信達生物與全球500強企業美國禮來制藥公司兩次達成產品開發戰略合作,獲得首付及潛在里程碑款項33億美元。這是中國人發明的生物藥第一次走出國門,并賣出了國際價格,是迄今為止中國生物醫藥領域金額最大的國際合作。
最重要的是,以往中國制藥公司往往需要先投入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直到新藥上市后才有回報,但信達生物因為擁有全球自主知識產權,實現了在研發階段就利用海外資金為企業提供支持的商業模式,由此可見知識產權對企業的重要性。
海歸創業者反映,雖然理論上專利、版權等知識產權可以作為無形資產在貸款中充當抵押,但在實際操作中,這些無形資產往往得不到認可,最終也無法作為抵押。
受訪者反映,知識產權在市場化過程中沒有得到應有的認可,也缺乏評估其價值的服務及交易平臺,因此在企業注冊時難有實質性的認可。一些歸國創業人才盡管有技術專利、有科研成果,但難以在初創時期得到注冊、貸款、融資等方面的支持,致使創業的最初一公里起步維艱。
專家認為,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在知識產權方面的差距,并非體現在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本身,而是運用知識產權制度的經驗。這一經驗的積累,自然離不開知識產權市場化公共政策體系提供的制度支撐、協助和保障。
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鄭友德認為,創業獲得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的難點在于:第一,知識產權價值評估難。由于知識產權客體的非物質性,目前我國雖然對知識產權評估制定了總體標準,但操作性較差,且對于特性差異顯著的專利技術、商標和版權等各類知識產權沒有制定單獨的評估操作細則,也缺乏具體的量化標準,難以對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進行準確的價值評估。而價值評估環節決定了擬質押專利是否可以在銀行質押獲得貸款以及銀行對企業的放款額度。
以專利權為例,專利權的特點決定了其價值評估有一定的難度。一方面,專利產品通常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復雜性,不同的人評估的價值可能存在差異,這使得專利權的價值存在著較大不確定性。另一方面,專利產品保值難,其價值體現在未來的收益,而這受市場等外在環境的影響。
第二,知識產權質押物變現難。知識產權質押一旦出現風險,企業無法按期還款,如何將產權處置變現也是難題,因為知識產權不同于不動產等質押物可以快速轉讓變現,尤其是在國內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并不高、交易市場狹小的情況下,其流轉范圍和交易對象非常有限。一旦企業出現經營困難,無力償還債務,銀行不能像處理有形資產抵押貸款那樣,通過拍賣、租賃、轉讓等方式及時收回資金。如果企業專利質押貸款逾期,被抵押的專利權能否變現出之前評估的價值,還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
第三,專利權質押貸款成本高、額度低。專利質押貸款的利率,通常比央行規定的貸款基準利率高。例如,2006年工商銀行發放首筆200萬元專利質押貸款,貸款利率為央行規定的貸款基準利率上浮20%。在申請貸款的過程中,還需要企業方承擔專利價值評估費、律師費等費用,這些綜合費用要占到貸款總額的10%以上,對企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負擔。貸款授信額度占評估值的比率低,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積極性。
編輯:梁霄
關鍵詞:知識產權 海歸 創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