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畫里有話 畫里有話
共享單車的下半場:運營和產品質量是競爭關鍵因素
運營之戰,“苦活”才剛剛開始
在共享單車用戶經歷了一段爆發式增長之后,平臺期的產品維護、用戶體驗的提升成為決勝的關鍵,也將決定著誰能更快迎來下一輪爆發期。而在這個層面,各家單車公司才剛剛起步,有的公司甚至還未起步。
近日,一名用戶在租用ofo騎行時,因剎車失靈在下坡時失控摔傷,該用戶認為運營商未盡維護檢修義務致產品質量缺陷和安全隱患,將ofo告上法庭,索賠2萬元。
雖是奇聞,但卻并非個例,這也反映出很多共享單車都面臨著產品安全風險,維護管理不到位的問題。
顯然,監管部門也對此早有感受,日前,北京市西城區交通委約談了摩拜、ofo兩家企業,要求企業控制西城區共享單車數量,10條大街禁停共享單車。此外,北京市豐臺區、石景山區也分別出臺了共享單車的相關監管政策。
事實上,除了北京各個區域政策監管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外,在南京、成都、廣州、上海等多個城市,也有監管部門或者行業協會制定的規范陸續推出,上海自行車行業協會總工程師徐道行透露,預計6、7月共享單車標準就能在上海施行。
不僅城市管理者意識到了共享單車運營管理的必要性,摩拜單車、ofo、小藍單車等共享單車平臺也組建了自己的運營管理團隊。
但共享單車的運營維護卻是一個新工種,并沒有多少先例可以借鑒,如何才能做到高效運維?
小藍單車創始人李剛認為,一般在一個城市投放10萬輛車,至少需要50個全職員工加上100位兼職員工才能完成基本運維工作。
在上海日前推出的《共享自行車服務規范》(征求意見稿)中,要求則嚴苛許多,要求每一萬臺車必須配備50個服務管理人員。若是這樣,按照ofo日前公布的數據,全國共連接單車超過220萬輛,則需要配備11000個運營管理人員。
在這場單車大戰中,我們已經見過了太多“市場領先”和“100%解鎖”的雄心壯志,但真正落地到街頭的騎行體驗時,還有許多值得改進和完善之處。
未來,不管是對于頭部玩家還是尾部玩家,用戶真正關心的是在融資大戰、鋪城之戰外,各家平臺都能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到產品完善、運營維護中去,在用戶體驗好、易維護、成本適合盈利這三方面尋求平衡。
如果想要更低成本的產品,則應該花更多的資金和人力到后期的運維中,如果想在運營商更省力,則應該從產品設計本身去緩解后期的運維壓力,歸根到底,用戶需求的核心是更好的體驗,而不是融資多少或者出海與否。
編輯:梁霄
關鍵詞:共享單車 產品 質量 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