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藝術創作應先把“里子”做好
最近,一部進口動畫連續劇《粉紅豬小妹》在獲得了較高收視率的同時,也收獲了不錯的口碑。
簡單到有些單調的2D畫風,遠遠談不上精致的動物造型,其取勝之處,不在形式,而在內容。作品純樸不失童趣的內容十分吸引人,以家庭故事為主要敘事主線的創作形式也讓人感覺到溫馨、有趣,對很多年輕父母來說,還頗具啟發意義。
無獨有偶,一部29年前的國產動畫《山水情》這幾天也在朋友圈里刷了屏,這部1988年出品的水墨動畫,講述了生病的老琴師被漁家少年救起,后養病,教少年彈琴,將琴贈予少年之后離去的動人故事。整部創作沒有一句對白,但內容感人,繪畫精良,一眸之間、一琴之聲,令人動容,為品質上乘的用心之作。
兩部作品之所以受到認可,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在當下很多藝術創作努力強化和追求形式包裝之時,反其道而為之,重在以內容取勝。
內容與形式是藝術創作過程中的兩方面,正如一件衣服的“里子”和“面子”,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但不知從何時起,一些作品在形式上的著力很多,內容上卻略顯乏力。換言之,在“里子”和“面子”二者之間,過度強化了“面子”,卻忽視了先將“里子”做好。
這類現象在當下的文化市場上已普遍存在。圖書架上,擺在顯眼位置的暢銷書,往往被成功學、心靈雞湯、穿越玄幻類占據,內容枯燥重復;電視里,各種穿幫、神劇層出不窮,抄襲屢見不鮮;書法界,一些人嘩眾取寵,醉心于形式上的創新,頭發書、人體書、倒立書……令人啼笑皆非。
緣何如此?細究起來,原因很多。既有資本大量進入,因逐利帶來的浮躁與功利,也有市場仍不完善帶來的生產與制作流程上的不盡如人意,更有創作者或疏于貼近生活,閉門造車,或忙于復制和照搬所謂國外經驗和模式而最終導致的“原材料”匱乏。
對于藝術創作來說,內容一定是創作之本。無數成功與失敗的作品已經告訴我們,在經歷了歲月流轉、技術更迭之后,真正流傳下來的,還是在內容上打動人心的好作品。過多形式上的雕琢與模仿,往往難以掩飾內容創新的蒼白,如果講不好一個故事,再逼真、再酷炫的畫面也會讓人不知所云。同時,好的形式也需要源頭活水,猶如裝盤華麗的食物,最后只是為了襯托美味入口之時的歡愉,而這源頭活水便是故事的內容創作。
正如創作了無數經典形象的迪士尼動畫工作室總裁安德魯曾說過的,“我們首先考慮的是故事,設計出吸引人的形象,之后才會有好的結果,如果讓故事成為商業授權的奴隸,顛倒次序,觀眾一定能感覺得到。”
在做好“面子”的同時,首先做好“里子”,把握好形式與內容的主次關系,不盲目、不浮躁,潛心創作回饋受眾,才能得到受眾最真誠的掌聲與認可。這才是在藝術創作過程中,所有藝術創作工作者最該秉持的原則。
《 人民日報 》( 2017年02月16日 17 版)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內容 藝術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