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全球央行拋售美債創近40年新高 對中國短期無大影響
央廣網北京8月19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曾經的“避險天堂”——美國國債,如今正被全球央行以創紀錄的速度拋售。今年上半年,全球央行共計凈賣出美國國債1920億美元,這一規模為去年同期的兩倍多。據美國財政部數據,如此大規模出售美債創下了至少自1978年以來,近40年最高紀錄。中國、日本、法國、巴西和哥倫比亞成為今年以來賣出美債的主要國家。
一直以來,美國國債被看作是全球最安全的資產之一,以中國、日本為代表的很多國家都持有大量的美國國債。然而,隨著今年“黑天鵝”事件頻發,外匯市場波動的增加,導致很多國家不得不通過拋售美債獲得美元現金在市場上購買本國貨幣,以幫助支撐本國貨幣價值,避免持續貶值。
作為美國的第一大債權國,中國近年來正不斷減持美國國債。根據美國財政部本周發布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顯示,6月份中國減持美國國債32億美元,持有規模回落至今年1月份以來最低水平。與此同時,在全球經濟持續低迷的大背景下,美債收益率出現下滑,美國十年期國債在經歷了加息低于預期、英國脫歐等事件影響后,目前收益率僅在1.55%左右,而中國的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仍在2.65%-2.70%之間波動,在各國中處于中高水平,中美十年期國債利差在100基點以上,而去年底則不足50基點。
全球央行拋售美債創近40年新高,對中國短期無大影響。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就此話題做出點評。
譚雅玲:美國國債創記錄的拋售狀況可能跟當前的形勢有特別重要的關系。第一是美聯儲加息的不確定性,只是在今年美聯儲加息的預期可能占上風,但總體來講,美聯儲加息的預期在減弱,這對美國國債未來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第二,與美元匯率有比較重要的關系,美元貶值的狀態應該比較清晰。所以,美元利率的遠景和美元匯率的現狀,可能給各國拋售帶來了一個杠桿效應的反彈。
第三,跟現在全球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有特別大的關系,很多國家面臨的經濟困境比較突出,所以大家拋售美國國債去換取更多的收益率和現金,以緩解自己的經濟狀態。
第四,外匯市場的復雜性在進一步加大,可能損失面相對比較嚴重,給大家帶來的恐慌性比較嚴重。在負利率的效應下,經濟和金融的扭曲性比較嚴重,所以大家在金融市場囤積的資金可能會比較多,但是在實體經濟發展方面面臨比較大的困難。
這些都是影響大家拋售美債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從美債的影響力和其勢力來看,它并沒有完全消除避風港的作用,畢竟它跟美元的地位合在一塊兒,美國地位的穩定性還是可以確定的。第一,它的制度霸權是在維穩。第二,它的市場份額是在擴大。第三,它的戰略政策和策略的成熟性在全球非常矚目。所以在考慮美債問題的時候,從流動性、收益性和風險性幾個要素去考慮,它依然有很大的吸引力。
我們國家并沒有隨著全球拋美債的風潮運行,因為我們從去年,甚至2014年就已經開始了減持美債,我們拋美債主要是重新組合自己多元化的儲備結構,因為美元份額在我們的儲備層面占比比較多,但是為了風險的規避和雞蛋籃子效應的做法,可能我們在購買黃金上或者其他資產的配置上在進一步擴大,所以我們減持了一些美債。同時人民幣匯率指數的推出,以我們的貿易結構為主要基點,這樣可能其他幣種的儲備也在進一步增加。
我們減持美債是循序漸進而且有高有低,不是大規模的減持,這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在于,今年10月份我們可能會面臨一個新的局面,即人民幣正式被納入SDR,我們將成為儲備結構當中的一個新成員,這會對人民幣國際化會帶來很大的促進作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在金融市場的結構配置上應該要進一步均衡化和多元化。另外,在人民幣市場的建設上,應該進一步的市場、技術和經驗化,這樣可能與對接國際標準和跟國際接軌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而最重要的,人民幣的市場化或者自由化應該更接地氣,即把實體經濟做得更好,尤其是中國的外貿和制造如果能進一步夯實或者升級換代,對人民幣國際化和市場化是一個特別得力的推動,而且也是一個有利的保障,所以著眼于實體,能夠盡快成為國際化的貨幣,對未來中國的地位和影響是非常重要的基點。
編輯:秦云
關鍵詞:全球央行 美國國債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