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在應對洪魔中邁向人水和諧——2016防汛抗洪啟示錄
科技要上,人更要上。在人水對決中,離不開真正的“抗洪神器”——大寫的人
經(jīng)過數(shù)千軍民連續(xù)兩晝夜的奮戰(zhàn),7月12日8時許,湖南華容縣新華垸潰口順利合龍。在這場驚險的抗洪搶險行動中,當?shù)兀保睹ㄜ囁緳C組成“卡車敢死隊”,駕駛員綁上安全繩,以身犯險,踩下“一腳最堅定的油門”,連車帶石沖向潰口,截擊滾滾洪流。
“和卡車敢死隊相比,網(wǎng)上的各種‘抗洪神器’真是遜爆了。”有網(wǎng)友這樣評論。
科技迅猛發(fā)展的今天,我國防汛抗洪的科技“成色”一點不少。水下機器人探測水情、無人機監(jiān)測災情、“龍吸水”車載移動式泵站快速排澇……這些高技術手段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抗洪搶險的成效。然而,在這場人水對決中,如果沒有大無畏的勇氣,沒有迎難而上、舍己忘我的抗洪精神,很難想象最終結局如何。
滔滔洪水中,人及人的精神,才是最根本的“抗洪神器”。
“身體還好?孩子情況怎樣?”——這是中部戰(zhàn)區(qū)陸軍某舟橋旅戰(zhàn)士馬紅濤在等候搜救命令的空隙,給在武漢的妻子發(fā)出的一條短信。
短短10個字,蘊含了馬紅濤對妻子無以言說的愧疚和牽掛。馬紅濤是搜救行動中的一名沖鋒舟操作手,憑借先進的設備和多年的經(jīng)驗,他駕駛沖鋒舟多次避開了很多險段,帶領官兵們第一時間抵達受災村莊。
而這一次洪水來犯,恰逢馬紅濤妻子預產(chǎn)期,之前醫(yī)院檢查發(fā)現(xiàn)孩子臍帶繞頸,需要立即住院,盡管組織上同意馬紅濤休假陪產(chǎn),但因為抗洪任務艱巨,他還是放棄了。在執(zhí)行搜救任務的那幾天時間里,馬紅濤連個關心的電話都沒來得及打。
遇險獲救后馬上又投身抗洪一線、親人去世仍然堅守崗位、跳進洪水將別人救起自己卻沒上來……洪水面前,像馬紅濤一樣的“大寫的人”樹立起來,迎難而上、舍生忘死的抗洪精神傳承下來。
武漢龍王廟碼頭,兩江交匯地,長江的著名險工險段。7月上旬,大水進逼這座千萬人口城市的最后一道防線。在江邊,一塊普通的宣傳板引人注目,上面寫著“人在堤在,誓與大堤共存亡”。這是9名共產(chǎn)黨員的誓言,他們用紅筆簽名,筆筆有力。
相同的誓詞出現(xiàn)在1998年。
時任武漢江漢區(qū)防汛辦堤防所所長的唐仁清和同事李建強,還有其他14名黨員,一起立下生死牌“誓與大堤共存亡”。18年后,已年過半百的唐仁清、李建強再次擔起值守龍王廟的重任,和其他7名黨員再次立下生死牌。
“不管多大年紀,只要能上我們就一定上,因為我們是守堤人。”57歲的李建強說。
兩塊“生死牌”,跨越18年的時光隧道,傳承著不朽的抗洪精神。
“抗洪搶險中,科技的作用越來越大,但具體到每處堤防、每個險情,人的作用更為根本。比如大堤內(nèi)長滿雜草,有沒有土壤松軟、管涌冒泡等險情根本看不清楚,必須靠人一步一步踩、一寸一寸探。”張家團說。
人,是抗洪搶險中最寶貴的力量。這既是抗洪救災中的珍貴啟示,也是當前我國一些地區(qū)水利和防汛人才短缺的警示。
“九江江新洲有40多公里長的長江岸線,出現(xiàn)險情后必須要有人日夜巡堤查險,但我們整個新洲場有6000多人,常年在家的只有1000人,其中青壯年勞動力不過二三百人,其余都是老弱婦孺。”新洲場三分場黨支部書記朱文斌不無憂慮地說。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數(shù)次大洪水中成長起來的大批有實戰(zhàn)經(jīng)驗的基層防汛搶險技術骨干,如今或已退休、或調(diào)任外流;許多農(nóng)村青壯年勞力外出打工,只留下老人兒童,群眾性的巡堤查險隊伍組織面臨新問題。水利干部和防汛人才匱乏,防洪抗洪勞動力缺失,正成為一些村莊防汛的一大瓶頸。
……
從水患中汲取力量,在災難里化蝶重生。正視不足,補齊短板,我們有理由相信,歷盡艱難、百折不撓的中華民族,與洪水抗爭的步履將更加穩(wěn)健,并將書寫人水和諧的新篇章!
編輯:楊嵐
關鍵詞:防汛 抗洪 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