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住房去庫存要與結構改革相結合
2014年以來,住房“總量供不應求”時代已經結束,“結構性過剩”時代已經到來。作為過去十年住房市場發展的超級引擎,城鎮化與工業化目前都處于減速狀態,中國城市特別是三、四線及以下城市對人口的吸引力正在減弱。在需求總量退熱的同時,中國城鎮住房卻累積了巨額的存量。而這些庫存又主要集中在三、四線及以下城市。此外,過去十年,各地方政府借助“高鐵新城”、“金融中心”、“沿河新區”等各種題材,遍地開花式地開發建設了數量龐大的新城。這些題材新城,有一些只是為了配合政績或地產炒作需要,通過虛構的城市發展愿景或盲目的樂觀情緒投資建設起來的,并沒有真實的產業發展作為支撐。在一些三、四線城市,商品住房庫存積壓現象已經很嚴重,隨著房地產熱的退潮,其中有一部分住宅區可能淪為鬼城或空城。
雖然住房總量短缺的時代已經過去,三、四線城市住房短期過剩明顯,但由于人口的大量流入及收入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一、二線城市住房仍將存在一定程度短缺,擴大供給仍是一、二線城市樓市的發展主線。2016年前三季度一線城市及部分二線城市住房被猛炒,除了與購房融資杠桿突然加大有關聯之外,可售住房庫存不充足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供應不充分、潛在需求規模龐大的條件下,一有風吹草動,恐慌性購房行為就很容易被激發。
過剩的主要是區位和配套條件差的住房,優質住房特別是優質學區住房仍將短缺。雖然從量的方面看,中國城鎮商品住房已經出現結構性過剩,但從質的方面看,很大一部分家庭居住條件仍然較差,狹小公寓、老舊公寓或不成套住宅占存量住房的比重很大。隨著人們收入的增長和對生活品質要求的進一步提升,對優質住房的需求還將穩步增長,優質住房仍然具有一定的稀缺性。此外,由于我國基礎教育水平極不均衡,因而優質學區住房也成了一種稀缺資源。本輪一線城市房價的暴漲,就與學區制度改革后,入學資格與家庭購房情況高度綁定,從而激發對優質學區住房的搶購有很大關系。
去管控過快也加劇了住房市場庫存結構失衡。由于持續房地產熱的歷史原因,政府近十年來對房地產市場施加了諸多的限制性、行政性管控政策。這雖然有利于抑制房地產熱,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市場,降低了資源配置效率。隨著住房總量過剩和去庫存時代的到來,以前的諸多限購限貸增稅政策被撤銷。但是,由于我國住房庫存的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對于住房市場的去管控應因城制宜、逐步推進。而目前對住房市場原有的管控政策特別是信貸政策松綁過快,大大增加了市場的波動性。近期最引人矚目的是一線城市及部分熱點二線城市樓市,由于住房庫存不足、潛在需求較大,管控政策的突然大幅后撤和金融杠桿的猛增,誘發了新一輪房地產投資投機的集中爆發,短線庫存告急,迅猛推高了區域房價。對于三、四線城市,過快的去管控政策也可能刺激住房短期投機,加劇市場過剩,造成庫存“邊去邊增”。在市場相對過剩時代,住房市場仍蘊含著巨大的潛在需求,不僅需要減少市場管制,更需要通過深化住房供給機制改革加以釋放。讓城鎮居民能夠以較低成本獲得高品質、個性化的住房,才是深化住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
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去庫存策略
理論上,在一個有效率的市場,價格能夠自動調節供求,不合理的高庫存水平不會持續存在。但現實中,由于種種原因,使住房市場存在供求脫節的可能性。不同的住房庫存,具有不同的形成原因,其去庫存之途徑也各不相同。針對住房庫存形成的不同原因,采取與之相適應的對策措施,因城施策、因房施策,實現住房去庫存與深化住房供給結構改革相結合。
編輯:秦云
關鍵詞:住房 去庫存 結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