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悅·生活悅·生活
石灣:回家的路
人的一生,要走千條萬條路,而最熟悉和最懷有感情的路,無疑是回家的路。上世紀60年代初,我曾寫過一首小詩《家鄉的路》,開頭四句是:“踏上家鄉路,心頭熱乎乎,清風催我邁大步,像有金錘擂心鼓。”我的家鄉在江蘇武進,記得我是11歲時開始去外鄉的中學當寄宿生的,離家有20里路,每到周六下午放學之后,都要趕在天黑前回到家。當時的鄉間小路都是土路,逢到雨天一路泥濘,由于家貧買不起膠鞋,即便是冬天,也只得光著腳丫子趕路。但想到就要見到至親的奶奶和父母,心里依舊是暖的,有一種難以抑制的亢奮。
我是在蘇州讀的高中,讀高中前我沒見過汽車。那3年高中,只有放寒暑假時才能回一趟家。在奔牛鎮站下了火車,要走十六七里路才能到家。記得有一次放暑假,我與在吳江讀師范學校的小學同學煒南約好一起回鄉,吳江離蘇州有幾十公里路,為等他,我們是下午才上的火車。那時乘的是慢車,到奔牛鎮站下車時已臨傍晚,未料走到半途,天就下起了瓢潑大雨,把我倆澆成了落湯雞。眼看大雨一時還停不下來,我倆就只得躲進一座破廟避雨。天黑之后,雨反而下得更大了,電閃雷鳴,嚇得我倆蜷縮著在破廟里熬了一夜,待拂曉時雨停后才又踏上回家的路。奶奶見我滿腿泥點走進家門,就哇的一聲哭了起來,把我緊緊摟在了懷里,直說:“我的心肝寶貝呀,你這出去念點書真不易啊!”
奶奶是在1961年的春荒時節餓死的。那時我正在南京大學讀書,父母親沒有拍電報讓我回家奔喪。而那年放暑假時,我身上連二元七角的火車票錢都沒有,就索性留在校辦工廠勤工儉學了。直到放寒假興沖沖回家過年時,才知道最心疼我的奶奶不在了。我出生之前,爺爺就去世了,在兄弟五個中我是老大,在妹妹出生之后,我就由奶奶帶了,直到她去世之前,我每放寒暑假回家,還是靠著她睡。從大三到大五,我的稿費收入漸有增加,就每個寒暑假都回家,再不放棄與親人團聚的機會。
自1964年我大學畢業,尤其是在京結婚之后,回老家探親的機會就少了。十年“文革”中,僅回去一趟,那是1973年春節,我結束了下放“五七”干校勞動改造3年之后,回老家接3歲的女兒到北京上幼兒園。妻子送女兒回老家時,女兒出生才10個月,時隔兩年多,見了我根本不認識,我母親讓她叫我“爸爸”,她硬是不肯叫。臨離家那一天,我父親用小推車把她送到公社所在地的汽車站,然后到常州去乘火車,她一路哇哇大哭,直嚷著“我要回家,我要回家!”直到上小學之前,她依然不把我們北京的小家當成自己的家。
我再次踏上回老家的路,已是1980年底,當時我已到《新觀察》雜志當編輯,趁到常州去拜訪高曉聲之便,回村去探望了一次父母親。記得那時已有一趟長途汽車從常州城里的江南商場直抵我老家石莊里的村東南角,巧的是這趟車只有早晚兩班,我乘晚班車回家,第二天搭早班車進城,在老家住了一夜,不但沒耽誤工作,還省了一晚旅館的住宿費呢!1987年7月,父親不幸在浙江余杭我三弟家病逝,我接到噩耗急赴杭州,因未趕上杭州到余杭超山的茒班長途汽車,第二天上午到超山殯儀館時,父親的遺體已火化。因我是長子,亡父的骨灰盒就由我抱著由德清乘長途車回武進,依然是到常州的江南商場轉車,車到村東南角,下車后,到我家的祖居有一里地,母親一直跟在我身后走,不停地說:“老頭子,你回家了!你回家了啊……”呵,父親魂歸故里,那是令我肝腸寸斷的一條傷心路,真是終生難忘!
父親去世后,母親每隔幾年就到北京來住些日子,我就更少回老家了。1998年,年屆80的母親最后一次來京,住了半年之后,突然提出要回老家了,說是頭天夜里做了個夢,夢見我父親對她說:“我在回家的路上等你!”母親回老家后不久,就打電話來說,現在武進劃歸常州市了,已村村通公交車,原先的沙石路都變成水泥路了,村里要集資修進村的路呢。可是,臨到母親2002年去世,那條進村的水泥路也未能修起來。
2011年,我已退休7年,北京霧霾肆虐,我就動了回老家長住的念頭,把父母留下的3間老屋拆了重建。當時,正遇上區里撥了幾百萬元,把我們石莊里建成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示范點。不僅進村的土路全都鋪成了水泥路,而且,水泥路修到了每戶人家門前,與家家的水泥場院連成了一體。但美中不足的是,規劃中要修的一條村后兩百多米長的土路沒能鋪成水泥路。去年秋天,我又回老家把3間平房加蓋成了兩層小樓。如今,我姐姐和四個弟弟的子女也都有了小轎車,每遇到節假日一起回來的話,車就停放不下了。于是,我把小樓加蓋好后,就想把村后的土路修成水泥路,姐姐和二弟不僅欣然贊同,而且爽快地表示:“阿娘活著的時候,就想修一條進村的路,我們把村后的這一條路修了,也等于是了卻阿娘的遺愿。”今年4月,清明時節,這條村后的水泥路,在二弟的張羅下,10來個工人花了3天時間就鋪好了。
村后的路修好之后,鄉親們無不高興。來我家串門的一位小學同學說:“改革開放之前,村上就出了你一個大學生。如今,村上外出上大學的人越來越多了。煒南去世10多年了,他的孫女前年考取了哈佛大學。也不知她學成之后還會回來看看家鄉的變化不?”我說:“肯定會的。萬山千水也隔不斷親情、鄉情,越修越好的家鄉路四通八達,連著每顆游子的心呢!”文/石灣
(作者系作家出版社原副總編)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石灣 回家的路 家鄉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