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李義虎:繁榮中華文化 實現民族復興

2016年06月17日 10:13 | 作者:李義虎 | 來源:中國文化報
分享到: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并多次對中華文化復興問題發表重要講話。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具有極為深刻的理論指導意義和十分豐富的精神內涵,也具有很強的實踐價值,需要伴隨國家總體戰略的重大調整來加以理解。

李義虎

李義虎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與中華文化復興的內在聯系

中華文化是推動中國崛起和民族振興的重要思想基礎、精神動力和心理支撐,中華文化復興是實現“中國夢”的核心要素。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曲阜孔府考察時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更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中華文化繁榮興盛”。這明確、有力和系統地闡述了中華民族復興與中華文化復興之間的內在聯系。中華民族之所以能生生不息、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杰出貢獻,正是立基于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資源;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中華文化復興。在中國崛起的重要歷史節點,更需要強調經濟崛起與文化復興相互促進和有效互動的重要性。中國要成為世界量級的大國、強國,不僅要在經濟上崛起,更要在文化上崛起,也就是文化復興。如果僅僅是經濟發展速度快、物質充裕,但精神匱乏、靈魂空虛,那對一個民族來講并不是一件好事。從準確、完整的意義上講,中華文化復興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是基礎性的、根基性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崛起并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崛起,也不僅僅是物質性的飛躍;而是經濟與文化、物質與精神、體量與心理的全面躍遷發展。也正因此,唯有經濟發展與文化建設雙輪驅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能全面推進、實至名歸。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最高層的,還是文化軟實力,這事關一個民族精氣神的凝聚。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這一論斷發表在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就是在經濟上已經崛起的重要時間節點,應該說具有深刻的時代含義,也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在GDP水平上,中國與美國的距離在縮小,但消除這段距離的時間長了,就會滋長一些問題:或者是膨脹起趕超美國的大躍進心理,或者是滿足現狀的惰性心理,也許還會有某種自我欣賞的土豪心理。毋庸置疑,這里面都有一個文化的問題。如果沒有中華文化的復興和經過復興的中華文化,僅僅沉醉于物質性的繁榮;或者如果僅僅有一些裹上“國學”外衣的“心靈雞湯式”文化,那么處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位置上的中國,就可能出現民族性格和民族性的極大偏差,使自己的崛起成為一種歷史上少有的畸形崛起,而這種崛起弄不好會跌落下來。尤其是,在中國將起未起,將強未強之時,更是如此。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在這個時刻重視文化復興問題,強調“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就等于給我們提出了一道歷史性的課題,必須給中國崛起注入文化的內涵,必須使中國崛起成為文化上的崛起和復興。由此,就需要大力推動中華文化的復興。

中華文化

與世界文化的辯證關系

推動中華文化復興,還有一個處理好與世界文化、與各國文化的關系問題。在中華文化復興的進程中,我們還要努力實現中華文化與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鑒,共同繁榮。人類文明是由世界各國人民共同創造的,各國文化都對人類文明作出過重要貢獻,也以多樣形式為世界文化注入了豐富內涵,并在整體上形成了多元多彩的景觀。“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中華文化,不僅對中國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而且對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今天,中華文化復興既有自身內在發展的動力,又有世界文化共同發展的需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2013年,習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的講話中指出,“中國夢”意味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價值體認和價值追求,意味著中華民族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的真誠意愿。這種價值追求,必須立足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立足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要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2014年9月,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出席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紀念大會時再次提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并深刻論述了中華文化與世界文化的辯證關系,提出了中華文化與世界文化共處的原則,這就是“三個要”:“要維護世界文明多樣性”“要尊重各國各民族文明”和“要正確進行文明學習互鑒”。

當然,正確認識、有效把握中華文化與世界文化的辯證關系,是形成現代化世界觀的重要前提,也具有現實意義和實踐價值。對此,習近平強調,當代人類面臨著許多難題,需要運用人類歷史上積累和儲存的智慧和力量。包括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特別是,以不同文明、多元文化的平等包容、相互借鑒為基礎,可以為構建全球共同家園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精神支撐,可以為構筑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提供心理支持。

總之,中國要成為世界級大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必須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精神財富,推動中華文化的全面復興。同時,中國文化也要注重借鑒世界各國的先進文化和文明成果,彼此抱著尊重、欣賞、學習的態度,注意吸收、接納他人的長處。這是一個真正的世界級大國應有的文化心態和境界。

中華文化復興

與兩岸文化整合的天然聯結

“中國夢”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夢,是全體中國人的夢。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命運與共,這句話帶有血緣文化層面的天然含義,也是社會關系的根本體現。無論是大陸的中國人,還是臺灣的中國人,抑或是其他地方的中國人,都繼承了共同的精神基因——中華文化。中華文化中最核心的內容,已經內化為民族的品格。堅持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高度把握兩岸關系大局,認清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匯集兩岸中國人的智慧和力量,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作者為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李義虎 中華文化 民族復興 世界文化 兩岸文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