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竇桂梅:呼喚教育里的工匠精神
——五四青年節之際與教師共勉
家長們呢?部分不能“適才揚性”,有的把問題推給學校,把責任推給教師。孩子的職業與未來是自己遺憾的補充或是自己面子的遮羞布,明明孩子不適合做研究,寧可花大價錢也要去所謂名牌學校,自己的孩子若讀職業學校,就在鄰舍或單位抬不起頭來。我的家鄉,木匠、瓦匠已經消失,剩下的不是兼做小生意,就是到城里打工,人的活法和生存的目的只有一個———掙錢。由于看重工匠的人少了,當下的家長們更愿意花錢花時間帶孩子參加各種英語、奧數培訓班,卻很少有家長讓子女“發展自己的興趣”,哪怕凝神靜氣、專注專心地習得“一手好漢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
如果說五四精神推崇的是“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話,那么實施的途徑需要理性來落地,需要誠實的、進步的、積極的、相愛互助的、持恒而愉快的、全社會的統一體。總之一句話:呼喚工匠精神。身為教育者,我們應再次呼喚教育的工匠精神。究竟教育的工匠精神是什么?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但不管怎樣,我想說:先匠氣十足,再神氣十足;先低頭奮斗,再抬頭看天。
小學課本《畫雞蛋》一文里,達·芬奇正是在一次次重復畫雞蛋的過程中成為大師;清華附小成志榜樣校友余其宗,一針針縫制一雙又一雙特制皮鞋,享譽海內外……他們繼承了古人“庖丁解?!钡募妓?,創新也只是“唯手熟耳”的結果。如果新生代教師沒有“工匠精神”這般對本職工作的扎根與專注,想在創新求異之路上走遠,無異于癡人說夢。
無論何時,向歷史的家國情懷、忠貞不貳致敬,向過去人們腳踏實地、心無旁騖的品質鞠躬。在實踐中,我們努力通過學生六年“新常態的生活”,一日復一日,2000多個日日夜夜,涵養,涵養,再涵養,漸成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就“1+X課程”目標之一的“一手好漢字”來說,學校要求學生讀書習字要做到“三個一”:眼離書本一尺遠,胸離桌子一拳遠,手離鼻尖一寸遠。針對寫字的具體姿勢,為了便于兒童記憶,我們還編輯成為順口溜:“食指拇指捏著,三指四指跟著,小指在后藏著,筆尖向前斜著,筆桿向后躺著”,每學期期末要對學生識字寫字的情況進行分項考核。
作為過來人,青年節之際,有幾句話我特別想與更多年輕的教師共勉。
堅持追求不懈與精益求精,有目標追求,形成治學或為師的信念。工工整整板書,全心全意備課,一心一意沉潛鉆研,耐得住寂寞,形成內在的確定性后,就會自覺自愿,不講條件,最終滴水穿石、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在某一領域上獨特建樹,你的生命樣態就會與事業的信仰和諧統一。
世界是屬于你們的,也是屬于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屬于你們的。在這個被裹挾著前行,充滿太多無奈又快得來不及眨眼的時代,拜托年輕的你們,不妨先站定一下,回頭望望,當下想想,重拾教育過去的那些好,也許會讓你走得更穩定,更堅定……
(作者系清華附小校長)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竇桂梅 清華附小 教育 工匠精神 五四青年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