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觀察 觀察
北京年內完成社區減負 “1個居委會17塊牌子”將終結
改變
社區工作實行“準入制”,不再承擔招商等任務
為社區減負就要嚴格實行社區工作“準入制”,而實行“準入制”的前提是厘清社區職責。
此次減負首先對社區的職責進行了明確。社區要聚焦主業,協助基層政府、組織居民開展自治活動,在社會動員、服務居民、協調利益關系和維護基層穩定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今后進入社區的工作事務,實行清單管理。屬于各部門、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職責范圍內的事項,不得轉嫁給社區。除法律、法規和規章有明確規定外,其他需要社區協助的工作事項,市級部門的須經市委、市政府批準,區級部門的須經區委、區政府批準,未經批準的工作事項,一律不得交由社區落實,一經發現,立即撤銷、終止。
“過去,社區承擔的招商引資、協稅護稅、經濟創收等任務指標,以及社區作為責任主體的執法、拆遷拆違、環境整治、城市管理等事項,原則上一律取消。”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謝延智介紹。
記者了解到,除明確社區居委會日常可出具的15項證明事項外,北京今年年底前將取消“社區綜合治理領導小組”“社區計劃生育工作領導小組”等27個工作機構,并將取消“幸福社區”“老干部服務示范社區”“充分就業保障社區”等25個達標評比項目。同時,除中央和市委、市政府明確要求開展的項目外,其他考核評比一律取消,各職能部門不再單獨組織社區層面的考核評比活動。
探索
推進政府購買服務,培育社會組織,走出減負怪圈
事實上,為社區減負已經喊了好多年,各地也在積極探索,但大多收效甚微,甚至陷入越減負擔越重的怪圈。社區減負難,究竟難在哪里?
“根本原因是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基層包攬了大量的行政事務和社會管理事務。”中國社科院法學所副研究員董文勇認為,“很多事務本來是要區分的,行政事務由政府做,市場事務需要企業來做,有些社會事務應交由社會來做,但在傳統的行政方式下,這些是不區分的,最終都落實到最基層的社區。”
在行政化的運作體制中,社區居委會實際上成了街道下屬機構,社區減負往往都是無功而返。董文勇認為:“社區減負,應該減掉由職能部門承擔的事情。委托社區承接和辦理的公益性、專業性、技術性服務等相關事項,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交由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等社會力量承擔。”
“社區社會組織這幾年有很大進步,但目前能力還是不足,這也是政府無法放手的一個重要理由。”董文勇認為,“但未來的方向,應該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逐步培育社會組織,把社區從繁雜的事務中解脫出來,實現社區負擔過重問題的根本解決。”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社區減負 居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