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企業減負:不妨給地方多一些自主權
日前,在全國人大會議廣東代表團全體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財政廳廳長曾志權發言表示:廣東力爭2016年為全省企業減負約4000億元。曾志權還建議盡快出臺降低制造業增值稅稅負的政策措施,批準廣東在稅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試;建議授權地方省級以下收費予以減免,讓有條件的地方試點涉企行政事業收費零收費。
2016年或許會成為有史以來減稅降費、為企業減負力度最大的一年。以廣東省為例,上月底發布了《廣東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成本行動計劃(2016—2018年)》,將實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企業人工成本、企業稅負成本、社會保險費成本、企業財務成本、電力等生產要素成本和企業物流成本的一攬子政策措施,目標是企業綜合成本比2014年下降約5%—8%。
事實上,廣東省的企業減負一攬子政策措施是全國性企業減負的一個縮影。在國家層面,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適度擴大財政赤字,主要用于減稅降費,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今年將采取三項舉措,一是全面實施營改增;二是取消違規設立的政府性基金,停征和歸并一批政府性基金,擴大水利建設基金等免征范圍;三是將18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的免征范圍擴大到所有企業和個人,“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為企業進一步減負,其意義不只是激發企業活力和提升國內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還在于為企業轉型升級并最終推動經濟社會轉型升級騰挪出空間,從而形成企業發展與宏觀經濟發展良性循環的格局。此前,企業稅負較重,利潤空間受限,既限制了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傳導到就業端,使得吸納就業的能力減弱。從“減”、“簡”二字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35次來看,企業減負將迎來利好時期。
基于“稅收法定”的法理,通過減稅為企業減負,需要國家層面的政策設計,然而,在某種程度上也不妨給地方多一些自主權。事實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把適合作為地方收入的稅種下劃給地方,在稅政管理權限方面給地方適當放權。從企業減負的角度看,各地經濟發展情況不同,減負的能力也有所不同,讓有條件的地方試點加大減稅降費力度,會給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更多活力。
比如,廣東省社?;鸬慕Y余存量較大,目前大約為6000億元;而有的省份的地級市,則存在養老金發放入不敷出的情況。社?;鸾Y余存量較大的地區,有條件適當降低社保費率;經濟發達省份,也有條件試點省級以下涉企行政事業收費零收費,比如廣東下調了職工醫保、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的單位平均費率,降低了住房公積金的繳存比例,從而為力爭全省企業減負約4000億元奠定了基礎。
從這個經驗出發,為企業減負,既需要國家層面的統一部署,同時也不妨鼓勵經濟發達地區進一步加大減稅降費的力度,為企業和區域經濟發展以及轉型升級注入更多的內動力。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企業減負 供給側 稅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