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以減稅代替行業補貼
想讓行業健康發展,不應是“提高補貼效率”“加強監管”,而是削減乃至廢除補貼。改補貼為減稅,資金不經官員分配,效果也會截然不同。
據報道,國內新能源電動車行業騙補嚴重。一些所謂電動車公司,采用簡陋的組裝線“生產”電動車,轉手賣給自家租賃公司,左手賣右手,就能獲得大量的補貼。電動車電池可以拆下重復利用,再申請補貼。不少電動車的售價普遍比汽油車高,只是由于政府的補貼,到消費者那里才顯得劃算一些。
每隔一段時間,媒體都會爆出類似行業真相,有些標題還帶“觸目驚心”的字樣。這類事件,其實見怪不怪。檢索財經新聞,你會發現涉及騙補的行業有光伏、動畫、電商、家電、汽車、水泥、鋼鐵……可以說,凡涉及政府補貼的行業,大多出現了騙補。無論傳統行業,還是高新行業,無論是老邁國企,新興公司,只要涉及補貼,貪腐亦如影隨形。
農業是國家扶持的產業,幾乎所有領域都能在補貼清單找到掛鉤。單單種植蔬菜,就會有蔬菜補貼、大棚補貼、農藥補貼、柴油補貼。大多數補貼并沒到農民手里,而是被官僚機構截留。去年我的家鄉地級市5個農機站的站長因貪腐落馬,占農機站總數75%。貪腐手段很多,農機站和農機生產商、經銷商、合作社勾結,截留惠農款項,部分農戶也參與其中。
農業是低級產業,弄虛作假都如此容易,核驗成本如此之高,其他產業貓膩就可想而知。在工業和文化產業,數據摻水只是最低級的手段,低質偽劣生產、左手倒右手交易、套租獲利才是無風險手段。去年有出版社還出了本書《企業如何獲得政府財稅支持》,指導企業從政府那里獲取補貼,其中一個章節的標題寫道——見者有份:99%的企業都能拿到節能減排政府補貼。事實上,當然不是所有企業都能拿到補貼。只有部分企業有此門道,即便他們全部申請,也需要審核,這里面就給腐敗留下空間。
無論打什么旗號,補貼都會對市場形成行政干預。補貼高新產業,是假定政府有能力發現新興產業,事實上并非如此。移動互聯網和快遞業在很短幾年內異軍突起,成為經濟增長的一極,這出乎政府預料。新崛起的打車軟件,甚至還遭到一些交通部門打擊。頭戴環保光環的新能源和光伏產業,接受了多年政府補貼,有些企業還是吸金黑洞。補貼傳統工業,則是制造產能過剩,妨礙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水泥鋼鐵行業幾乎都是補貼體系的受益者。補貼抑制了創新,同時妨礙了市場的出清作用。
所有的政府補貼來源都是稅收,補貼帶來稅收支出劇增,減稅阻力巨大。補貼引發一些官員腐敗貪瀆、吃拿卡要,這也是壞處之一。最壞的恐怕還是對市場和企業家精神的敗壞。很多企業家在競爭壓力下將精力轉向爭取補貼,甚至去騙取補貼,他們發現,踏踏實實做產品太難了,討好官僚比迎合消費者容易得多。市場的要義是優勝劣汰,用競爭激發活力,補貼的效果則剛好相反。補貼也是轉移支付,優秀企業受盡盤剝,差勁企業能夠茍延殘喘。想讓行業健康發展,不應是“提高補貼效率”“加強監管”,而是削減乃至廢除補貼。改補貼為減稅,資金不經官員分配,效果也會截然不同。
□箐城子(《羅輯思維》主編)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廢除補貼 行業補貼 改補貼為減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