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政聲·政情>參考 參考

新農村社區調查:村民拒絕上樓 無人居住成“鬼樓”

2015年07月07日 14:36 | 作者:葉含勇 張興軍等 | 來源:半月談
分享到: 

  “過上和城里人一樣的生活,是農民的夢想”

  半月談記者在河南夏邑縣曹集鄉冉莊村采訪時感到,這里的新型社區很受農民歡迎。冉莊村在夏邑縣城東南角,出縣城五六里就可以看到,一排排的二層小樓整齊漂亮,大街小巷全部是水泥路面,房前屋后的垃圾集中處理。

  冉莊村有800多農戶,現在已有200多戶住進了新型農村社區,其余的農戶正在積極申請,要求拆除老房,住進社區。

  村干部王興邦告訴記者,冉莊村原來是個養殖專業村,村民整體收入較高。這幾年縣城產業集聚區擴建,土地征用加上土地流轉,村里很多農戶都不再種地,有的自己做生意,有的在產業集聚區打工。全村村民購買的小轎車有100多輛。

  “既然不種地了,收入也有保障,農民誰不愿住新型社區?”村民冉慶橋說,“過上和城里人一樣的生活,是農民的夢想。”

  和冉莊村村民一樣,河南漯河市源匯區干河陳村村民也對新型農村社區表示出歡迎態度。“以前的老村臟亂差不說,鄰里之間還經常鬧矛盾。現在大家不走泥巴路了,看個病啊,買個菜啊,不用出社區,生活真是方便。”干河陳村的村民閆小頌很滿意這種新生活。

  在江西省修水縣新建的移民搬遷安置小區內,84棟樓房鱗次櫛比,紅墻藍瓦。去年年底前,當地2000多名深山移民搬進了這里。從大山里搬遷出來的溪口鎮圍丘村村民徐桂秋,參加完縣里組織的縫紉技術培訓班,就在當地一家服裝企業順利就業,月收入2500元。她說:“以前在鄉下種田,一年忙死忙活也就幾千元。現在一個月能賺這么多錢,真像做夢一樣!”

  在重慶云陽縣紅獅鎮向陽村,從2012年以來,有100多戶農民自愿搬遷集中居住。半月談記者在這個新社區的一個菊花加工廠看到,20多個工人正在生產線上忙碌著,39歲的農民陳永珍手腳麻利地包裝菊花飲品。從2013年返鄉后,她就一直在這家工廠上班,作為熟練工,月收入有2300多元。

  陳永珍說,搬到新社區后,以前的土地退耕還林,自己就近到村里的企業上班,丈夫也在合作社的果園當長工。

  盲目撤村并居后遺癥,“被上樓”難以承受之重

  半月談記者調研發現,如火如荼推進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同時潛伏著種種隱患和病癥,在不同省份、不同市縣、不同鄉村,農民對其態度很不一致,干部與農民的反應又大相徑庭,省市領導干部與基層干部亦存在認識分歧。究竟“好得很”還是“糟得很”,可謂眾說紛紜。

  在一些地方,由于地方財力有限,開發商資金周轉不靈,加上農民上樓動力不足,農村社區建設項目剛啟動便遭遇“掉鏈子”,成了“爛尾”工程;有的建成后卻長久無人居住,成了“鬼樓”。

  在河南遂平縣褚堂鄉馬莊村,放眼所見,是寬闊的水泥路、成排的路燈、整齊的聯排別墅和高層住宅。但奇怪的是,偌大的社區沒有一戶人家。

  村支書黃永亮介紹,新社區一共占地60多畝,設計有6個戶型550多套房子。因為村民拒絕上樓,自2012年建成后至今已經空置了3年之久。

  日曬雨淋之下,這里正呈現一副破敗之相:有的院子里堆滿了秸稈無處下腳,隨處可見墻皮剝落景象。緊靠路口是唯一裝修過的“樣板房”,門鎖銹跡斑斑,吊頂燈上纏繞著蜘蛛網。

  在遂平縣陽豐鎮、確山縣任店鎮等地的社區建設現場,荒草叢生,塔吊高懸,隨處可見尚未封頂的“爛尾樓”。根據現場告示牌的信息判斷,有的項目超出計劃竣工期兩三年之久。由于停工時間過長,很多指揮部辦公室大門緊閉,難覓人影。

  夏邑縣是豫東一個典型的農業大縣,該縣駱集鄉香太樓村黨支部書記彭志愿告訴記者,從2012年開始,為了讓農村就近實現城鎮化,鄉里不再給農民新批宅基地,誰家要蓋新房,必須到鄉政府所在地的雙聯中心社區買房。

  在山東夏津縣齊莊村,村民齊玉田原先居住的平房有180多平方米,還有個院子,拆遷后只換了一套75平方米的樓房、20多平方米的車庫,而且又搭上了6000元錢。“不住樓也不行,沒辦法,干部老是逼著我們,胳膊根本擰不過大腿。”

  半月談記者在各地調研了解到,一些實施撤村并居的農村居民存在生產與生活方式的明顯不適應。不少村民仍從事農業生產,卻要走出社區很遠種田,沒地方飼養牲畜、存放農機具和晾曬糧食,地下室儲糧抬上抬下很麻煩。

  一些農民上樓入住新型社區后,收入不見增長而生活成本增加,對此頗多怨言。他們透露,不少社區要以農房和宅基地補償后差價購買,通常要花數萬元到20萬元。

  河南夏邑縣香太樓村民崔秀蘭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在村里自己翻蓋一棟樓房10余萬元就夠了,在雙聯中心社區買一套房子,再優惠也得20多萬元,靠種幾畝地和打零工的收入,實在承受不起。

  山東夏津縣齊莊村村民齊秀亮說,齊莊村有310多口人,雖然不少人已經搬進樓房居住,但并不情愿,包括他在內。今年60多歲的齊秀亮,原來有260多平方米的平房,還有一個院子,但按照村里拆遷補償的規定,拆除后只能給150平方米的樓房,還是在5樓,并且每平方米還要再交三四百元。他感覺不公平、不合算。

  地處皖北的濉溪縣孫町鎮陳樓村,距離淮北礦業集團童亭礦區直線距離不過5公里,早在2011年該村便作為煤礦塌陷區納入整體搬遷安置計劃。按照規劃,新村以農村社區的新模式建設在離舊村不遠的地方,目前已基本完工,等待村民搖號選地基。但該村付家莊90戶430余位村民因安置補償標準過低,拒絕搬遷。

  “誰都知道社區的環境好,交通也方便,但是,住在社區花銷也大,水啊,電啊,菜啊,哪樣不得花錢?自己在村里,房前屋后撒把菜籽,一年的青菜就不用花錢了。”陳樓村一位村民說。

  在河南遂平縣嵖岈山鎮魏樓社區,為了節約生活成本,不少已經搬遷的村民甚至“住著樓房燒地鍋”。徐堯村村民東洪濤算了一筆賬:全家5口人,如果用煤氣做飯,一月一罐就得120元。配合燒地鍋后,一罐煤氣可用3個月,這樣每月好歹能省下80元。

  除了爭議較大的安置補償、上樓生活成本外,一些農村社區的相關配套,距離真正的社區還有不小的差距。

  安徽北部某市提出從2014年起到2016年底,80%的鄉村兩級完成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硬件設施建設;計劃到2020年,基本實現農村社區全覆蓋,農村新型管理體系逐步形成。然而,記者在該市縣鄉采訪時,多位基層干部表示,對這一目標缺乏足夠信心。

  讓村民無比頭疼的更有搬遷之后的就業問題。“如今鎮里不少新村空心化嚴重,缺乏產業支持。”安徽臨泉縣瓦店鎮副鎮長雍磊告訴記者,該鎮及鄰近村鎮普遍缺少鄉鎮企業。

  在江西黎川縣熊村鎮,當地政府實施“鎮村聯動”模式,一些農民從山里遷到鎮政府所在地,住上了整齊劃一的兩層樓房。村民萬增云告訴記者,因為沒別的掙錢門路,集中居住后很多村民繼續外出務工,看起來很新的社區依然是空心的。

  該村大部分青壯年在外打工,留守家中的多是婦孺、老人,以農業種植為生。社區按統一標準規劃,農民的莊稼地卻一再壓縮。“口糧地沒有了,要我搬進新家做什么?”68歲的五保戶村民趙清九嘆氣。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新農村社區 無人居住 “鬼樓”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