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眾妙之門

——王蒙講老子

2014年10月13日 10:55 | 作者:整理/楊雪 攝影/齊波 | 來源: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B20141013001-zx11_副本

王蒙

 

  演講人:王蒙

  演講人簡介:

  王蒙先生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學者,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常委。出版作品有《老子的幫助》、《老子十八講》、《一輩子的活法》、《莊子的奔騰》、《王蒙文集》等。

 

  編者按:

  9月25日,著名作家王蒙應北大客座教授陳鼓應之約,在北京大學的“道家學術講堂”作了一場名為“眾妙之門”的講座。“眾妙之門”四字出自《老子》第一章“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是說老子的思想核心“道”即“有”“無”的變化,精微無形,充滿了奧妙,是一切行為運作的微妙法門。王蒙先生在講座中對此進行了深入的、妙趣橫生的解讀。本期講壇編發這篇講稿,請讀者與我們共同賞鑒。

 

  老子之“道”

 

  我很年輕的時候,那時候我讀的是任繼愈先生的《老子今譯》,我覺得老子的思想令我折服,比如老子說:“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他說一個房屋,它之所以有用,就在于它的中間是空的。他這是在講方法。再如“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他以這種智慧來達到超凡入圣的境界。

 

  我今天想講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我想談一下我對“道”的理解。我自己對此有一個最簡單的說法,這個說法在學術上可能是站不住的。我覺得“道”就是中華文化的上帝。為什么這么說呢?什么是神?按照神學的教科書來說,就是終極關懷。在《道德經》里,道就是終極,道就是本體與本質,道就是起源,道就是歸宿,道就是概括。所以它是一個概念神,終極本身就是一個概念,這個概念和“上帝”的概念非常接近,因為它是終極,是最高、最大、最概括、最完全、最永遠。“上帝”到底是什么?按基督教來說,耶穌是上帝的兒子,上帝是耶和華,但耶和華是沒有形象的,你到教堂里頭,不管是雕塑,還是油畫,耶穌、圣母、12個大弟子、圣保羅、圣弗蘭西斯科、圣彼得等,都有形象,還有一些當地知名宗教人士都有形象,但耶和華是沒有形象的。他一有了形象,神就人格化了,人格化后,就會出現很大的麻煩。你們看《達·芬奇密碼》里說耶穌還有一個妻子抹大拉,梵蒂崗聲明說這是胡說八道。再比如說你們看捷克裔的作家米蘭·昆德拉,他說歐洲神學界曾經用一二百年的時間爭論一個問題,就是耶穌進不進衛生間。因為他是人格化的,他當然就有這些問題。

 

  中國人崇拜概念,什么叫“名”,對名的解釋也非常多,但是我寧愿以我個人喜歡的想法來解釋,我覺得名就是概念。有名、無名在《道德經》里面也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因為命名這是人類智慧的重要表現,孔子也最重視這個“名”,“必也正名乎”,他最重視這個名。而這個名到了道呢,“道通為一”,什么意思呢?用黑格爾的話,就是把雜多的世界統一起來,它都是道,都是從道當中來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就是智慧,道就是規律。

 

  《道德經》里還有一個說法,說道本無名,道是沒有名的,“強字之曰道”。我有一個解釋,名是名,字是字。名,譬如說蔣中正,中正這個是名,他的字是介石,當然我們平常都說蔣介石。毛澤東,澤東是名,潤之,是他的字,過去都有正式的名和一個字,所以這個道呢,是字,因為它無以名之,你沒有辦法起一個名字,但是你在思想上,在理論上,以至于在語法上,都會追求終極、達到終極。終極是看不見的,你看到的都是有限,但是既然有了有限的,反義詞構造的法則就可以讓你有無限的概念,無限就是道。找到這個東西本來應該叫什么呢?就叫終極,有人問,你說了半天,到底什么是道呀?太好了,你不說這個“到底”了嗎?道就是到底。你問到底什么是道,說明你已經感覺到道了。你只要是有這種無限的感覺、永恒的感覺、終極的感覺,你就是已經走進了這個“道”,觸摸了這個“道”。但是強,勉強的、正式的名字想不清楚到底是什么,這個“道”到底是什么東西,“字之曰道”,我們給它勉強起一個字叫做“道”。

 

  老子講到道的特點是一曰大,二曰逝,三曰遠,四曰反。第一,大,它是最大的,涵蓋了一切的,好事、壞事,好東西、壞東西都是在這個“道”之間。二曰逝,它又是不斷地變化的。三曰遠,它是恒遠的。四曰反,它又是辯證的,是自己不斷地否定自己。大、逝、遠、反,就是這個“道”。

 

  這個“道”還像什么呢?如果用數學的觀念來說,它像無限大,無窮大,就是“∞”,任何人都有對“道”的類似的這種體會。譬如說唐代陳子昂的詩說,“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道是什么呢?道就是不見,前不見,后不見。道就是悠悠,道就是愴然而淚下。這個道在《老子》里頭一共出現70次左右,但是《道德經》里出現得最多的字不是“道”,是“天”,或者是“無”,“天”和“無”到底哪個多,我現在還需要再統計,它們都出現百次以上。所以這個“道”作為存在的另一種形式,就是天。“天”很容易解釋,全世界的人,對終極的觸動、感悟,都離不開天。你看現在國家博物館正舉行托爾斯泰的展覽,天津大劇院馬上要演出《戰爭與和平》。《戰爭與和平》里面會寫安德烈受了重傷以后,他的感悟就是天,他看到的也是那個天。

 

  道的另一個方面就是“無”和“有”。《周易》上說的是一陰一陽謂之道,但是《道德經》里對陰陽講得很少。我認為,對于老子來說,是一無一有謂之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為什么這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呢?能夠把有變成無,又能夠把無變成有的只有一個概念,就是數學的無窮,無窮就是終極,終極就是無窮。

 

  還有和“道”有關的一個字眼就是“自然”,這個“自然”跟英文的nature不是一個意思,而是它自己就是那個樣子,它自己就是這樣變化的,就是這樣做的。這在《道德經》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們再數學化一點,無的概念就是0,有的概念就是N,道的概念就是無窮大。為什么說道?一曰夷,二曰希,三曰微,一個是說看不見,一個是說聽不見,一個是說摸不著,抓不著。為什么他看不見,抓不著,摸不著呢?因為它是一個概念,但是概念你不能說它是無,這概念哪兒來的?一切的無都是有的無。比如說一個人去世了,說這個人沒了,因為他有,說李白死了,李白沒了,因為有個李白,但是從來大家不會討論“李黑”有沒有,因為我們的腦子里是根本就沒有存在過一個李黑。所以無就是因為有的結果,有就是因為無的結果。這也是西方討論的本體,就是說道、無、有這都是一個本體的概念,都是一個存在的概念。這是我要說的第一個意思。這個意思如果說得不太清楚,也沒關系,因為我也沒有更好的辦法或者更好的思考來把這個話說清楚。

 

  有無之境

 

  這個“無”還是一個理想的概念,而且是一個方法論的概念。剛才說一個存在的概念不容易解釋,解釋成一個理想的概念和方法論的概念就很容易。我們希望很多東西無,希望什么無呢?比如說無憂無慮,我們希望沒有壓迫,沒有剝削,沒有痛苦,沒有枷鎖。馬克思是怎么動員大家來相信他的學說的呢?他說,工人階級“失去的只是鎖鏈,得到的將是全世界”。失去鎖鏈這是前提,得到全世界是后果,是理想。失去了鎖鏈,得到了全世界就是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你怎么樣才能得到全世界呢?你必須失去鎖鏈,你無。當然老子的說法就很高明了,比如一個房子,房子有四壁、有房頂、有地板,老子那個時候大概不用地板,就是土地,但是房子的用途不在于你有這些東西,而在于這間房子它是空著的,我們才能進來。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觀念,在某種意義上,“無”比“有”還重要。西方的政治學也有類似的觀點,它認為一個政府讓人們去做什么并不是它最主要的責任,它最主要的責任,最不可或缺的地方,就是它明確了你不可以做什么:比如你不可以偷東西,你不可以殺人,你不可以放火,你不可以破壞公共秩序,你不可以對別人造成人身傷害,你不可以侵犯別人的財產或者是公共財產。把無視為一種理想,其實很重要的一條表現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共產主義的理論。馬克思理論的魅力在哪兒呢?在我看來,就是實現了共產主義以后,沒有國家機器,沒有政黨,沒有階級。從這個角度講,我認為,馬克思的理論和老子的無為理論達到了一致。

 

  真正徹底的無為是什么意思呢?我認為老子提出這個無為來,是由于在東周時期,天下大亂,春秋無義戰,而且每一個諸侯國、邦國都在那兒急著辦自己的事,都在發展自己,強大自己,希望能夠掌握當時的整個局面,他們認為中國就是天下。所以老子提出無為,他有挽狂瀾于既倒這樣一種想法。實際上,你做的許多事情都是適得其反。所以他提出來要無為而治,你最好什么都不要做。我們解釋老子這個無為而治的時候,有時候會碰到一點尷尬,就是絕對的無為這是不可能的,你要絕對的無為,你連寫個五千個字的《道德經》都是沒有必要的。所以一個人不可能完全無為。所以有的人就解釋,無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說讓你不要刻意地為。但是他畢竟說的是無為,他不是說無刻意為,所以我愿意把它解釋成什么呢?無為是一種理想,是一種文化,而且這個理想在中國來說源遠流長,不限于老子。因為孔子在《論語》第十五章上也講了,他說大舜是真正無為而治者,大舜怎么無為而治呢?他南面為王,往那兒一坐,天下事自然就是好好運行。這是我對無為的第一種解釋,就是說這是一種理想。

 

  我看“無為”還指什么呢?它主要指的是統治,它指的是君王,指的是臣子,它當然不是指工農、老百姓,工人不做工,農民不種地,老百姓不娶媳婦、不嫁人,那怎么行呢?所以莊子說得很清晰,說上無為而下有為。當然這種理解你也可以從反面說,它沒有從勤政方面談問題,沒有從有一分熱,發一分光這方面來談。所以老子不是魯迅,老子也不是那些最有作為的政治家。但是他們的無為,確實是針對了春秋當時的那種“亂為”,壓迫人民、折騰人民、壓榨人民的一些“為”。所以我第二個解釋,就是它針對的是權力和權力運作者。

 

  我對“無為”的第三個解釋,這個無為和那個不刻意的為沒有任何的矛盾,不刻意的為也是正確的。這個無為對我們方法論的作用是什么呢?就是有所不為。甭管你掌握不掌握權力,一個人有所為的前提是有所不為。譬如說我自己,面對別人對我的批評,我幾乎沒有接過“招兒”。為什么呢?不是由于我有什么特殊的構造,我只是要把時間用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但是我該“搭理”的時候,又絕對要“搭理”。我對什么叫好人,什么叫壞人有個定義,好人就是有所不為。造謠的事不干,為自己蠅營狗茍的事不干,搞黑斗的事絕對不干,侮辱別人的事絕對不干。但是什么叫壞人?壞人無所不為。這個問題在香港我跟查良鏞先生聊過,他非常贊成我這個說法。所以老子這種無為而治的思想是非常偉大的思想,它是一個向往,絕對的無為是不可能的,但是老子善于用這個“無”。

 

  我對“無為”還有第四個解釋,就是無為的好處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學會用減法。“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你在計劃你的生活、你的學習、你的人生的時候,除了考慮我要做什么以外,你還要考慮我不要做什么。學會用減法的人太主動了,太快樂了!學會乘以零,甭管鬧得多厲害,你都可以給它乘以零。所以這無為里面也還包括學會用減法。莊子跟老子則不完全一樣,莊子更多的考慮是自救,是精神上的自我救贖。莊子是我有我活下去的招兒,我有我的思路。

 

  老子里還有一條就是“無爭”,充分運用了這個“無”字,無爭、無私,這一點一般人是難以做到的。當然以現在的眼光看,爭也是必要的,這又是中國學說的一個特色。不只是老子無爭,孔子也主張無爭,主張爭也是君子之爭,客客氣氣,千萬不要撕破了臉來爭。所以有人說中國文化是早熟的文化,我們在東周時期已經預見到了競爭的惡性化、競爭的白熱化、競爭的沸騰會造成什么后果。所以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錢鐘書先生對老子這個說法有點質疑,覺得老子有點矯情,說為什么知道美就不好,知道美就顯出丑來了?丑也不是美的人給他造成的,比如說你知道西施美,你就認為東施丑了,但東施的丑并不是西施造成的。

 

  老子對無爭說得非常清楚:“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我不跟你爭,你還跟我爭什么呢?有時候要跟太極拳似的,有些事我不和你爭,有些事我要爭,不要什么都爭,大事、小事,事無巨細。

 

  無私也是這樣。老子說,“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所以有人說老子是陰謀家,說你看他實際很自私嘛,他的無私是為了能成其私。但是事實上,確實是你越不計較你的私利,你的私利就越多,你的人氣就越旺,你的群眾關系就越好。你又謙虛、又謹慎、又質樸、又真誠,好東西都在你那兒,評模范也是你,漲工資也是你,給教授頭銜也是你,中國人是最講印象的。你要從這個道理上理解老子這句話。你們看看老子對“道”的解釋,看看老子對戰爭與和平的解釋,看看老子對他的“無”和“有”的解釋,就能夠判斷老子并不是耍陰謀。老子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魯迅最喜歡說的,實際上是俄羅斯的諺語:“鷹有時比雞飛得低,但雞永遠不能比鷹飛得高。”老子的意思是說,你對一些東西抱有退讓的態度、豁達的態度、放松的態度、“無”的態度,你反倒該有的都有。人要無為才能無不為。這個無和有非常的麻煩,人生的主要悖論,數學的主要悖論就是無和有造成的。說今天講課無,講完了作用是無,你實際什么也學不到。若是這個無,就不好辦了。但是你這個無的本身,能不能無呢?你說,既然是無嘛,無也應該無,那你就是較勁了。所以你那個無本身首先就應該無,就是什么都否定,你把否定給否定了,那就可以不否定了嘛,也就是可以肯定了嘛。無也可以無,那不就是有嘛。那么“有”,什么都可以有。那無可不可以有?無既然可以有,說明你那個有也是靠不住的嘛,也可以變成無的。所以一切的悖論的最根本的起源就是這個。有一個很有名的悖論,是羅素發明的,叫理發師悖論,說這個理發師他不給給自己理發的人理發。因為你已經自己給自己理發了,我就不給你理發了。那么現在就出現了一個問題,這個理發師給自己理發嗎?他要給自己理發,他就是給自己理發的人理了發,就是你有的結果把無也有了。他要是不給自己理發,那理發師就是一個明明不給一個不給自己理發的人理發,理發師就應該給自己理發,他自己把自己否定了,就這么一回事。所以這人生很好玩兒,你研究數學、哲學、神學它都是相通的。

 

編輯:邢賀揚

1 2

關鍵詞:眾妙之門 王蒙 老子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