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杯酒言歡,永朝永夕 鄭板橋曾表白:杭州只有金農好

2017年04月24日 09:39 | 來源:新快報
分享到: 

■金農《自畫像》軸 131.3cm×59.1cm

■金農語:“揚州進士板橋,風流雅虐,昔予與之游廣陵,相親相洽,若鷗鷺之在汀諸也。”

■金農 水仙圖(雜畫冊之二) 19cm×7cm 沈陽故宮博物院藏

■鄭燮題畫詩六段之一 8cm×8cm

揚州八怪中,最怪者當數金農與鄭板橋,除了他們在帖學盛行的年代轉而學碑、別樹一格之外,更重要的是二人有著如金農所言“相親相洽若鷗鷺之在汀渚”的交情。兩人喜歡“杯酒言歡,永朝永夕”,鄭板橋則曾言:“杭州只有金農好”。

■收藏周刊記者 梁志欽

金農鄭板橋出身相似 自小飽讀詩書

金農出身在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的仁和錢塘江畔一個富裕家庭,家中田地數畝,房屋數間,面江背山。他自小飽讀詩書,17歲便不斷地投師問友,以詩文請益。

而金農一生的學問、藝術的根基,應該是他在21歲時在吳門著名學者何焯家塾的兩年學習最為關鍵。何焯是知名的大學者、大書法家,家中富藏珍貴版本書籍和金石書畫。金農投身其門下,也帶有對功名的渴望。然而,金農對金石碑版、繪畫的愛好,后來甚至成為謀生的專長手段,無疑是在何焯門下學習過程中大大開闊了眼界。在三十歲左右時,金農收藏的晉唐拓本已經有三百多件。39歲(雍正三年)時他開始北游,作品署名由金司農改為金農。

比金農晚生6年的鄭板橋,出生于興化東門外古板橋畔的一個知識家庭,但到鄭板橋出生之時,家道逐漸變得衰落,生活清貧。母親汪氏在板橋三歲時離世,其后,鄭板橋由乳母費氏撫養,自幼讀書,受到非常良好的文化教育,與之俱來的文學稟賦無法掩蓋。為了讓板橋接受更好的教育,繼母曾把他帶到親戚郝梅巖家中學習寫字畫畫,使板橋掌握了書法和繪畫的一些基礎方法。

康熙五十三年(1716年),鄭板橋參加鄉試中秀才。然后此后十多年,卻一直未能中舉,為了賺錢養家,他設塾教書,并鬻字賣畫。單國強研究稱認為,鄭板橋在二十歲左右學畫賣畫,目的是為謀生,少了一般文人的雅興。

不久父親病逝,板橋一家生活更加清苦,教書已不足以養活家人,于是,便有了他旅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的十余年。但由于當時并沒有多大名氣,所以他賣畫賣得很辛苦,生活仍然很拮據,過著“乞食山僧廟,縫衣歌妓家”的日子。

乾隆元年鄭板橋中進士 金農卻仕途失意

金農結識鄭板橋是在雍正九年(1731年),二人一見如故,此后常共同參與雅集,又有詩文互贈。第二年,鄭板橋中舉人,可惜,這時候的親人均已不在,包括妻兒都相繼亡故。他決意繼續奮進,在得到友人程羽袁資助千金后,即赴焦山讀書三載,于乾隆元年(1736年)至京參加會試,一舉得中進士。

值得一提的是,本來這一年金農也將迎來轉機:他獲得吳興知縣裘魯青向節鉞大夫帥念祖推薦去應博學鴻詞科。可惜,剛好雍正駕崩,金農并未如愿通過博學鴻詞科的考試,在南歸途中到曲阜觀摩孔廟的漢碑,早已對金石學有所心得的金農,這一“偶遇”,讓其藝術觀有極大的改變,他在《魯中雜詩》中寫道:“會稽內史負俗姿,字學荒疏笑馳騁,恥向書家作奴婢,華山片石是吾師。”金農在朝野上下盛行“二王”一路的帖學之風時,提出這樣的觀點,是頗具創新意識的。

金農學畫竹佩服鄭板橋 鄭板橋為應酬曾偽造金農書法

雖然中了進士,但鄭板橋的仕途也并非平步青云,他一心盼望朝廷盡快授以官職,以施展抱負。但一等就等了六年,在京待了一年,回揚州等候補缺又是五年。其間生活來源自然還是靠賣畫,但由于身價已與往昔大不相同,求畫者甚多。所謂“既貴復來,則持金帛乞書畫者,戶外履恒滿”。

金農在自題《雙鉤叢竹圖》軸(四川省博物館藏)中也提到:“興化鄭板橋進士,亦擅畫竹,皆以其曾為七品官,人爭購之。”買畫的人,包括“王公大人、卿士大夫、騷人詞伯、山中老僧、黃冠煉客”各階層,而更多的買主則是鹽商、徽商之類的豪商富賈,“得其一片紙,只字書,皆珍惜藏皮”。

53歲的金農,也開始嘗試學畫,六十歲開始學畫竹,他非常佩服鄭板橋,多次在題跋中評論其書畫藝術,引為同流,相互鼓勵。例如《畫竹題記》中說:(板橋) 狂草古籀,一字一筆,兼眾妙之長,十年前與余先后游廣陵,相親相洽,若鷗鷺之在汀渚也。

而鄭板橋在贈金農的詩中寫道:“亂發團成字,深山鑿出詩。不須論骨髓,誰得學其皮。”鄭板橋也十分欣賞金農的書法,還一度“偽造”,乾隆七年(1742年)作于范縣的《絕句二十一首》中,第一首《高鳳翰》:“西園左筆壽門書,海內朋交索向余,短札長箋都去盡,老夫贗作亦無余。”鄭板橋坦率承認曾偽造過高鳳翰和金農的書法,以應酬海內知交的索取。

故事

板橋哭金

鄭板橋在濰縣任職期間,聽聞金農病逝的消息,痛心不已,并設靈堂祭奠,后得知金農只是患病,已然無恙,乃致信問候。而金農得信后,賦詩答謝并附帶一幅自畫像,同時求鄭板橋繪制一幅墨竹以“洗胸間塵土”。沈監生(房仲)路過山東辟謠后,板橋始破涕改容,這場喜劇性的誤會,變成一次生死不渝的患難之交考驗。十年之后,冬心猶一往情深,念念不忘,再作自畫像相寄。

金農雖是一生布衣,但也曾有入仕的念頭,用十五年時間漫游四方,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期有所遇”。只是一直未如愿,只好靠賣畫為生,鄭板橋雖然有過一官半職,“板橋康熙秀才,雍正壬子舉人,乾隆兩辰進士”,但也終因官場黑暗而罷官,最后也在揚州一帶賣畫。對不公的待遇,對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縱情于山水的游歷,二人有著極為相似的人生閱歷,也因如此,才致使其二人惺惺相惜,交情甚深。

(本文參考單國強《鄭燮生平與藝術》,喻蘅《鄭燮與金農、袁枚交誼考辨》,周文霞《個性彰顯的清代畫家金農、鄭燮》,李道顯《孤詣獨絕的金農》,王劍蘭《金農與鄭燮題畫書法比較》,高秀明《鄭板橋的仕途生涯對其繪畫藝術的影響》)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鄭板橋 金農 杭州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