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煙大海底隧道40分鐘跨越渤海 方案是否可行成焦點
支持者與反對者
建設渤海海底隧道的念頭始于1992年。最早提出該設想并一直努力將其變成現實的,是煙臺市。當年,時任煙臺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的柳新華(現為魯東大學副校長、渤海海峽跨海通道戰略規劃研究項目組負責人)和三位同事,提出了建設跨海通道的構想。這一構想,得到了煙臺市、山東省的大力支持。
顯然,渤海跨海通道最主要的作用是連接打通東北—華東通道,受益最大的城市是大連和煙臺,二者由過去的死角變成了樞紐。也正因如此,自2009年以來,遼寧、山東兩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連續6年在全國兩會上提交建設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的議案和提案。兩省也組建了一些半官方和民間學術團隊來為項目提供技術和人才支撐。
山東省煙臺市一位長期致力于推動渤海跨海通道項目的學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渤海跨海通道將使環渤海由原來的“C”形環繞運輸變為“I”形直達運輸,對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發展山東半島城市群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與此同時,反對者的聲音也是不容忽視的。國家地震臺網官方微博8月22日曾就渤海跨海通道項目發布信息:“郯廬地震帶,北起黑龍江,南到長江,呈北東走向,縱貫中國大陸東部,延伸達2400多公里,是東北亞巨型斷裂系中的一條主干斷裂帶,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強烈地震。”
對于這一質疑,上述山東學者表示,大連和煙臺的地震局多年前已經開始勘測地震數據、進行危險性分析等工作,且現在各方比較青睞的全隧道方案抗震能力是最強的。
在住建部城市交通工程技術中心一位不愿具名的副主任看來,任何一個宏大的改造自然條件的項目都會有一定的副作用,且海底隧道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中間不可能有太多的出口,帶動的只能是大連和煙臺兩個點。“如果非要花大錢連接大連和煙臺,我更傾向于建一條環渤海灣的陸地高鐵項目,不僅風險小、成本低,更能帶動沿線其他地區的發展。”
編輯:顧彩玉
關鍵詞:煙大海底隧道 海底隧道 渤海 渤海海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