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藝文
十年一品 花開高原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之“文”,并不是單一地指人文藝術、典籍歌賦,它包括了生產方式、文明創造,以及政治、軍事、社會管理各項制度。制度文化、物質文化和豐富的精神文化一起,才構成了文化的全部內涵。而文化自身具有民族性、政治性和時代性,這也是國家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直接表現。在人類歷史的漫漫長河里,所有的固步自封、一成不變的文化最終都折戟沉沙,成為遺跡或者是博物館中的陳列。中國文化之所以能影響世界,就是因為中國文化能不斷推陳出新、兼容并蓄,不但保留了自己獨特的民族性、多樣性,而且緊跟時代脈搏跳動,不間斷地為國家發展、民族團結提供強有力的保障。正因為如此,中國文化是世界歷史中唯一延續5000多年未曾中斷的文化。
中國有句老話“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里的“水土”既是指地理層面,也是指文化層面。每當我們討論某個民族時,腦海里首先浮現的就是這個民族獨有的特征,包括了地域代表性和民俗個性,就如云南,世居在這里的25個少數民族,在自己的家園里播種著不同的篇章,盛開著各自的魅力,讓每個到過云南的人都領略著民族文化帶來的視覺沖擊和地理環境造就的心靈感悟。這里既有海拔6740米的雪山,也有著中國唯一的熱帶雨林,從最高點到最低點海拔相差6000多米,這也天然形成了獨有的自然景觀和多樣的人文風情。2015年1月19日至21日,習近平總書記到云南考察工作,為云南發展謀篇布局、指引方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云南各族兒女勇挑重擔,苦干實干;云南各級政府因地制宜,制定了一系列新政策,扎實推進高質量跨越式發展:首先,深入推行七彩云南保護行動、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針和森林云南建設。加強九大高原湖泊治理,提升城鄉人居環境,啟動“云上云”行動計劃,大力培育新興產業,推進綜合交通大通道建設,惠農政策落實力度加大,提升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啟動改善沿邊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其次,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民生工程,加快法治宣傳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完善醫療衛生服務和各族群眾精神文明保障體系,優化生產布局,打造云南品牌,大力促進民族團結,保護和發展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十年來,云南各族各界感受到的變化在我們的生活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九大高原湖泊水質明顯改善,縱有一番“泉眼無聲惜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的景象呈現。緊跟著的是系統打造了美麗縣城、特色小鎮、美麗鄉村,使得城鄉人居環境質量大幅提高,農村垃圾污水處理得到合理改善,當地各族群眾和來到云南的游客無不稱贊。昆明、普洱、臨滄均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藍天白云、青山綠水、良田沃土更加發出了應有的光芒。確實,云南在這幾年里形成了一套獨有的生態文化體系,既改善了人居生活環境,也增強了保護自然環境的意識;既解決了歷史性遺留的環境問題,也鞏固了當下生態建設的成果;各族群眾認知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在享受著大自然帶來的饋贈時,將愛護自然,保護環境刻入骨子里,融入生活中。成功召開的“全球生物多樣性會議”,更讓這里的人們深知,愛護生態環境的光榮性。人們常說,云南有詩和遠方,可筆者想說,云南除了有詩和遠方,還有不用濾鏡的純粹。這里的天,這里的水,這里的山,這里的一切都是天然的色彩,是大自然對云南的關愛,也是云南各族各界對大自然的感恩。
美好的環境造就幸福的生活,作為我國脫貧攻堅戰主戰場的云南,如期打贏這場沒有硝煙脫貧攻堅戰,對全國脫貧攻堅具有重大意義,而云南的脫貧工作,既要面對貧困程度較深、減貧成本較高、脫貧難度大等問題,還要結合生態保護和資源轉型,走一條因地制宜的精準扶貧路。云南省政府在為貧困戶建檔立卡,有效推進精準分類式扶貧的同時,還制定了一套“生態扶貧+產業科技扶貧+旅游扶貧”的扶貧模式,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建立科學發展惠及大眾,旅游參與打響品牌的聯動機制,環環相扣,相互影響。首先,云南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許多種植、養殖屬云南特有,在退耕還林的同時發展特色產業、綠色產業,先后派出大量科技人員指導農戶,在產品研發上大膽創新,開發出許多深受消費者喜歡的產品。在這一基礎上,以政府牽頭,農戶加入,參與到各電商品牌、物流公司等合作推廣,讓當地老百姓不出門就能增加收入。以前,在當地人信奉的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今養成為了“吃山護山,吃水護水”的習慣。比如,在大量野生菌類出產的時期,當地老百姓在采摘過程中,都自覺地將所采集完菌類的土壤又填回,雖是一個很小的細節,但可以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巨大作用。其次,打造旅游品牌,發展全域旅游。作為中國旅游的璀璨明珠,自旅游熱潮升起后,云南平均年接待游客不斷增加,當地政府也抓住機遇,在擴大旅游市場的同時加強對旅游產品的提升,從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同時,云南當地的企業和原住居民通過自身的努力,大力發展旅游扶貧產業,讓更多的旅游產品走進大眾生活中。
在走向全球的云南旅游推薦會上,各州市更是高度重視,將這一聯動扶貧機制融入推介會中,讓更多人詳細解云南的文化,走進云南的生活。貧困群眾充分享受到了精準扶貧的成果,思想覺悟明顯提高,思想觀念明顯轉變,干群、黨群關系更加緊密,各族群眾參與美好家園建設的積極性得到提高,有力維護了和諧穩定發展的良好環境。
云南民族文化是中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關系到國家穩定、民族團結。各級黨委、政府深知,不謀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謀全局,解決好民族問題,處理好民族關系,是事關云南全局穩定發展的基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的信仰,怎樣才能更好融合,真正意義上做到維護核心、心向北京,譜寫民族團結新篇章,是大家共同的奮斗目標。為此,云南大力創建國家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在繼承各民族優良品質基礎上,加強青少年對傳統民族文化認知和家國情懷教育,在增強民族意識的同時,積極融入社會主義大家庭中,不忘黨恩,不忘初心。各民族文化相互尊重、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借鑒成為了常態,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一時間涌現了許多一個家庭不同信仰,卻是多種民族和睦融融的美好景象。不在數據上做虛功,而在現實中做實事,正確處理好民族歷史遺留問題,讓云南各族群眾對中國共產黨發自內心地感恩和熱愛,自發把“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寫入民族團結愛國公約、村規民約,邊境一線家家戶戶屋頂上都飄揚著國旗、黨旗,“黨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成為云南各民族的共同心聲。不僅如此,云南省政府實施的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民族文化“雙百工程”,誕生了一大批優秀的民族文化“百項精品”,民族文化惠民和文化傳承持續助推文化強省建設,確保民族地區緊跟時代步伐。加強了對云南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名街保護和修復,增加了民間民俗文化藝術之鄉、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基地、展示中心和傳習場所的建設。民族藝術文化精品作品不斷涌現,一大批反應各民族手足相親的影視劇和紀錄片,選入了國家廣電總局慶祝建黨100周年重點紀錄片和重點節目中,并獲得中國電視金鷹獎等榮譽。編排的民族歌舞劇,更是入選慶祝建黨100周年舞臺藝術精品創作工程,推動各民族文化美美與共,這更加促進了云南各民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各民族大團結的強大思想基礎。
十年來,云南各族各界群眾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奮發有為,銳意進取,不斷譜寫著云南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如今,水越來越清,山越來越綠,天越來越藍,百姓生活一天比一天富足,民族大團結描繪著云嶺大地靚麗的風景。云南各族各界始終堅信,這十年的巨大發展,根源在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在于各級黨委、政府團結一致,帶領全省各族干部群眾凝心聚力、共同奮斗。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既需要從各民族優秀文化中汲取營養,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深厚的文化滋養,同時也需要培育和壯大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文化,在國際舞臺上穩步提升中國的話語權,這既是中國夢,也是云南愿。
我們都是奮斗者,我們都是追夢人。展望未來,我們要勇于創新、銳意進取,奮力開創云南改革發展新篇章。
編輯:陳姝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