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名家訪談
吳炅教授:早早行動,助力乳腺癌防治
今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28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其主題為“癌癥防治,早早行動”。在眾多癌癥中,乳腺癌是全球及中國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發病例226萬,首度超過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癥。在我國,乳腺癌的防控形勢同樣嚴峻,其發病和死亡率均居女性癌癥首位。2020年新發病例超過42萬,死亡病例超過12萬,嚴重威脅廣大女性健康。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副院長吳炅教授指出:“我國人口基數大,乳腺癌發病和死亡率均居女性癌癥首位。2020年我國乳腺癌新發病例約占全球的19%。換句話說,全球每5個新發乳腺癌患者,就有1個在中國。尤其是在新發病例中,約有6%的患者確診時已發生轉移,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對此,他也建議做好乳腺癌“三方面”管理,助力改善乳腺癌患者生存。
早早行動:乳腺癌防治重在早發現、早干預
乳腺癌早期癥狀并不明顯,常表現為乳房無痛腫塊,大多數患者難以發現。同時,由于公眾對乳腺癌了解不足,缺乏乳腺自檢知識,往往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才會去醫院就診,導致疾病的延誤。
事實上,若能在早期發現乳腺癌,盡早干預,不僅可縮小切除范圍,也可改善預后。“我國早期乳腺癌五年生存率達到了83%左右,但一旦到了晚期,生存率會降低到25%~27%。因此,還是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通過規范治療,能夠使乳腺癌的治療效果越來越好。”吳炅教授表示,“針對早期乳腺癌,目前臨床可以通過包括保乳手術、全切及術后重建,以及術后輔助放療、輔助全身治療等多種治療方法。治療方法多樣,幫助患者改善預后,患者治愈率非常高。”
同時,吳炅教授強調,我國乳腺癌的發病高峰期分別是在45~55歲和65歲以后兩個年齡段。因此,在加大乳腺癌篩查及疾病宣傳力度,提高女性對乳腺癌早篩早治意識的同時,建議處于發病高峰期年齡段的女性定期進行乳房自我檢查及臨床體檢,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晚期不晚:創新療法有效提升晚期乳腺癌患者生存質量
雖然晚期乳腺癌不能實現治愈,但已經不是人們傳統認知中的“絕癥”,晚期乳腺癌的治療目標是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延長生存期。隨著治療方式的不斷更迭,包括化療、內分泌治療及靶向治療等全身治療,使得乳腺癌可作為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的慢性病來管理,讓患者能夠長期帶病生存。
吳炅教授表示:“目前晚期乳腺癌更強調分類而治,將乳腺癌分成不同的分子分型,進而采用個體化、差異化的治療方案。以HER2+為例,這個類型的乳腺癌比較容易出現早期的復發轉移,且更趨向內臟轉移。隨著治療方案和藥物的不斷進步,像HER2+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已經提高到30%。最近新出現的ADC抗體偶聯細胞毒藥物,在靶向細胞上靶點的抗體上接了一個炸藥包,這個炸藥包就是一個化療藥物,不單針對HER2高表達,甚至在HER2低表達的乳腺癌患者也有一定效果,是未來在乳腺癌里非常看好的治療策略。不過治療期間還是要考慮到患者的治療耐受性和生活質量,還有部分患者不可避免會出現耐藥,疾病進一步發展,需要找到更有效的治療方案。”
另外,吳炅教授指出,晚期乳腺癌的慢病管理需要長期用藥,創新藥物的不斷涌現,不可避免帶來研發成本高及藥貴的問題。對此,他也呼吁那些前沿創新藥能夠盡早納入醫保目錄,比如抗體偶聯藥物,以滿足更多晚期乳腺癌患者未被滿足的需求。
堅持治療:疫情防控之下自我管理“莫要慌”
當前,全國新冠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但腫瘤患者的治療卻不能按下“暫停鍵”。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做好抗癌管理成為很多乳腺癌等腫瘤患者最為關切的問題。
對此,吳炅教授關切乳腺癌患者“莫要慌”,首先要加強自我及家人的新冠病毒防護。因為依據目前的治療理念,一旦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是不適合做化療和放療的。除非疾病進展非常快,或有腦轉移等特別癥狀可能危及生命,或手術、化療后出現緊急狀況需要救治,上海一些定點醫院會助力新冠陽性腫瘤患者,國家也安排專家組入駐各個定點醫院提供巡回指導患者的延續治療。大部分新冠感染無癥狀患者,經過一到兩周大部分可轉陰,這個期間不會對腫瘤治療的效果產生影響。”
“而對于大部分沒有感染的乳腺癌患者來說,如果確實有手術、化療放療等延續治療需求的患者,要充分配合和理解并遵循醫療機構目前相對嚴格的防疫措施和規定;對于正在接受治療的乳腺癌患者,在居家自我管理過程中,要正確處理自我情緒,多與家人溝通,以樂觀積極地心態對待疾病;要增加高蛋白飲食和新鮮蔬菜的攝入,改善營養狀況提高免疫力;堅持鍛煉、合理作息;盡量減少外出暴露,就診提前網上預約掛號,醫生在制定治療方案過程中也會根據疫情的變化進行調整,科學選擇治療用藥。“吳炅教授補充說。
編輯:何方
關鍵詞:乳腺癌 治療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