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影視>產業
中國電影在疫情后復蘇的經驗、價值與啟示
◎疫情后中國電影快速復蘇的深層原因分析
疫情暴發后,面對極度困難的形勢,電影界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援下,團結一心、齊心協力、多措并舉、共渡難關,并隨著抗疫取得重大戰略成果而快速復蘇,彰顯了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市場、中國文化的獨特優勢。
1、 黨和國家及時推出正確抗疫政策,集中體現了“中國道路”的制度優勢。
疫情暴發后,在黨中央的正確堅強領導下,舉國合力的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生產生活秩序快速恢復,為電影行業復蘇營造良好環境。電影行業主管部門大力協調相關部門,制定出臺相關政策、紓解行業痛點,政策制定與執行在艱難中探索前行。有研究結果表明電影業受損程度排名在所有產業中居第8位。黨中央、國務院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累計共推出8個方面90項政策措施。從2020年5月12-13日密集出臺的3份支持電影行業復蘇的文件來看,可以說電影獲得了其它文化事業產業門類無可比擬的重視。這一方面體現了黨中央和國務院對電影工作的大力支持,一方面也表明電影是廣受人民群眾喜愛的藝術和文化娛樂門類,其復蘇和健康發展牽動億萬觀眾的民心安定。
2、 中國電影人服從大局、團結一心,集中體現了“中國精神”的集體優勢。
全國一盤棋,集體辦大事。面對全民抗疫大局,在各級電影管理部門領導下,廣大電影工作者認真貫徹中央決策部署,砥礪前行、開拓創新。全行業全力開展抗疫宣傳,積極做好復工復產各項準備工作,耐心等待。在復工復產期間,僅用3個月時間完成的《金剛川》、《最可愛的人》等影片,充分體現了電影人的良好精神風貌和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疫情期間,的確局部出現了人才離場的困境。但行業復業后,隨著劇組陸續開機,電影制作類人才快速“歸隊”。影院復業后,隨著大片上映觀眾回流,一些暫時流失到其他行業的人才也陸續回崗,行業對人才的吸引力并未減弱。復工后行業協會積極發揮作用,通過各種形式把脈行業紓解痛點,組織了多場研討、影展、論壇等活動,將影人、影企緊密團結在一起,群策群力,促進行業快速復蘇。尤其是2021年春節期間,響應黨和政府就地過年的號召,廣大電影人識大局、顧大體,為市場奉獻了多部制作精良、題材豐富、類型多樣的精品力作,廣大觀眾報以熱情的回應,走進影院約親會友,爆發了7天近80億的觀影高潮,把疫情后的電影市場推向歷史新高度,極大提振了行業信心。
3、 電影產業化改革打下的堅實物質基礎,集中體現了“中國市場”的規模優勢。
中國電影產業化發展經歷了從2003年以來的短短18年時間,在這一階段,中國電影業在黨和國家的理論和政策的指引下,開放市場,解放生產力,不斷探索新模式新經驗,取得了亮眼的成績。截至疫情前的2019年,中國電影票房從10億升至突破600億元大關,銀幕建設逼近8萬塊,觀影人次達到人均1.7次。中國電影市場是世界最大的電影市場,中國擁有最大的觀影人群,中國電影年票房產量位居世界第二。這個成績內在證明了電影行業通過產業化改革苦練內功,已經取得了實質性成功。疫情后電影市場恢復好于預期、快于預期,證明了中國電影市場潛力大、能力強、后勁足,未來仍然可期。
4、 電影事業堅持高質量發展,集中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價值優勢。
內容是電影觀眾的“剛需”,只有用優質的電影產品,才能真正拉動市場。在疫情后上映尤其是初期上映的影片,國產片唱了絕對主角。票房數據向我們有力證明,中國電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贏得了觀眾用行動支持。2020年,國產優質影片在市場恢復期承擔著“四梁八柱”的作用。票房前十的影片合計取得了121.567億元票房,占全年票房的59.5%,且排名前七位影片均是復工復市后上映的。其中,《八佰》、《我和我的家鄉》、《姜子牙》、《金剛川》、《奪冠》等排名前五。此外,現實題材的市場契合度不斷提高。既有《一點就到家》、《沐浴之王》等中小成本現實題材,也有《一秒鐘》、《氣球》、《第一次的離別》等詩意的現實主義作品。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電影 中國 疫情 行業 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