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人物
全國政協委員葛志榮:50年“檢驗檢測老兵”守初心不褪色
從“接軌”到“超越”
2001年是中國對外開放史上具有標志性的一年。因為這一年,中國正式成為世界組織(WTO)成員,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
“2021年是中國入世20周年。應該說,入世近二十年,是中國經濟社會最快的發展時期,我們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葛志榮表示,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國進出口貨物貿易總額躍居全球第一。這些發展進步都與我國堅持不懈對外開放、與時俱進密不可分。
與國外的接軌,讓進出口商品的種類逐漸增多,相應的檢測技術也不斷隨之提高。
“我國一直高度重視檢驗檢測工作,不斷加強實驗室建設,保證儀器設備、技術手段的先進性,以確保檢測數據達到國際通行標準。”葛志榮說。
他介紹,目前國內邊境口岸有大大小小600多個實驗室。“我國實驗室體系分為國家重點實驗室、區域性實驗室、基層綜合實驗室三個層級。在國內重要的口岸,實驗室條件都很完善,涉及方方面面,如化工產品、機械產品、礦產品、農產品、水產品、紡織品、電子產品、危險品等等。總的來說,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我國不少實驗室的水平都達到,甚至超過了國外實驗室的水平。”
葛志榮還告訴記者,在檢測設備方面,隨著國內科技水平提升,材料、技術、加工、制造等方面都有了進展,一些檢測設備、分析儀器逐步實現國產化。例如,小型的物理測定設備、實驗室的常規設備、干燥設備等等。
檢驗檢測條件的進步,體現了我國科技實力的提升。這種直觀的變化也可以從近些年影響人們生活的幾次事件中看出。
“2003年非典初期,我們測量體溫的手段主要使用水銀溫度計,但很快,國內就從國外引進了紅外線測體溫儀。國內生產廠就立刻研發出了這種產品,這種檢測手段更快捷、更有效果。緊接著迅速配備到各邊境口岸。你看現在,公共場所到處都是紅外測溫,都是國產的。”葛志榮還提到,當前國外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不樂觀,中國還把自主研發的紅外測溫儀支援國外,支援全球人民抗疫。
“包括我們探索建立P3實驗室等等,都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階段,這體現了檢驗檢測與時俱進,能夠積極適應新的要求的本色,在某些領域比國外的實驗室絲毫不弱。”談到這里,葛志榮這名“質檢老兵”頗感榮耀。
檢驗檢測行業是生產性服務業、高技術服務業和戰略新興產業,是質量服務的重要手段,也是一個朝氣蓬勃發展的朝陽產業,是保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技術手段。葛志榮認為,需要正視的是,目前我國在檢驗檢測方面還存在著諸如檢驗檢測技術開發進度趕不上現實的檢驗檢測需求,深層次技術研究還需加強,以及檢驗檢測行業的規范和標準尚需進一步健全。這也是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葛志榮多次在全國兩會期間提交提案的主要內容。
在這名“質檢老兵”心中,葛志榮希望能讓社會更多地了解檢驗檢測工作,聽取大家對檢驗檢測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讓各領域、各個部門更多地支持檢驗檢測工作。
從“探索”到“完善”
總結50年的工作經驗,葛志榮認為,以往工作有三個鮮明的特點,即行政執法性強,涉外性強和專業技術性強,這些也直接反映了作為一名“把關人”所肩負的重要責任。
在開展對外貿易中,標準的制修訂水平是不容忽視的環節,對本國的進出口貿易影響很大。當一個國家的標準總體水平低于國際標準水平或者發達國際標準水平時,本國的出口貿易容易受到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限制而處于不利地位;而當一個國家的標準總體水平與國際標準相當甚至高于國際標準或者發達國際標準水平時,本國制造的產品容易進入國際市場,對本國的貿易形成正向推動作用。
“因此,我們必須具有高水平的科技力量和專業技術人員,才能切實做好把關工作。”葛志榮說。
從事檢驗檢測工作的人士對TBT和SPS并不陌生,這是加入WTO的成員國必須遵守兩項協定。TBT是《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的英文簡稱,主要針對工業品,即允許成員國在科學的基礎上,實施標準、技術法規和合格評定程序方面的措施,但不得對貿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礙;SPS全稱是《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議》,指的是允許實施動物檢疫、植物檢疫和食品安全相關措施,但不得對貿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礙。
“每年,設立在我國海關總署國際檢驗檢疫標準與法規研究中心的中國WTO/TBT國家通報咨詢點會及時發布WTO最新通報內容,助力我國企業技術壁壘應對。對國外的某些不合理、不科學的技術措施,我們就要及時作出評議,讓對方停止或者改變。”葛志榮說。
幾十年的工作經驗啟示著葛志榮,推進新形勢下的對外開放和做好應對工作,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面臨著如何化解貿易摩擦、破解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等挑戰,海關系統有關部門作為涉外性強的政府機構,要始終如一地堅持擴大對外開放,在國家實施多層次、寬領域、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中發揮更大作用。
從“現在”到“未來”
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人們日常生活的節奏。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早期的控制疫情輸出,還是后期的嚴防境外輸入,都是由奮戰在海關口岸一線衛生檢疫人員完成的。檢驗檢疫工作,保障了國土安全和人民安全的“第一道”大門。
而經此一“疫”,老百姓也更加關注食品安全和公共衛生,檢驗檢測的重要作用在“后疫情時代”會更加突顯,也對檢驗檢測行業帶來新的挑戰。
葛志榮認為,后疫情時代,政府和社會對食品安全和公共衛生的要求會越來越高,標準會越來越嚴,需要檢驗檢測行業能夠及時開發出技術、產品和標準,依靠這些技術、產品和標準及時提供優質的檢驗檢測服務,為老百姓甄別產品質量安全和優劣,為老百姓的身體健康保駕護航。
“實際上維護食品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第三方機構以及消費者的共同努力,履行好各自的職責,發揮好各自的作用。比如政府應制定和完善食品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的法律法規,加大投入,維護良好的市場環境,對危害食品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的行為嚴懲不貸;企業應履行好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安全的食品是生產出來的,而不是檢驗檢測出來的。社會組織履行好行業管理和自律的職責。第三方機構嚴守公正的職業操守,確保檢驗檢測數據和證書、報告的質量。消費者也要積極消費品牌產品,對假冒偽劣產品堅決說不,使之沒有市場。”葛志榮表示。
當前,一些新型信息技術如5G、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量子科技等蓬勃發展,大數據計算更完美解決了海量數據的收集計算分析等,未來檢驗檢測方向在哪里?
對此,葛志榮認為,新技術對檢驗檢測方式和手段造成重要影響顯而易見。這些技術會改造提升檢驗檢測的形式和模式,通過融合這些新型技術,檢驗檢測能力、效率和準確性會大大提高,并實時地對質量管理作全面綜合分析和預測,及時采取措施提高產品質量。“這些新技術會對檢驗檢測對象造成重要影響,新型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的廣泛滲透和使用,會進一步催生出更多的檢驗檢測需求和應用場景,這會進一步激發檢驗檢測的需求。即是說,大數據會隨時為政府的決策、產業的轉型升級、國家高質量發展提供準確有效的手段。”葛志榮表示。
采訪中,葛志榮耐心地給記者解釋著檢驗檢測工作的各個環節,從如何取樣、布點,到國際現有的通行標準,再到如何配備人員隊伍……葛志榮對檢驗檢測系統的每一個環節了如指掌。他在表述中使用最多的詞句是“確保數據準確”,這或許就是這些“把關人”最嚴謹、最質樸的體現。正因為有他們的堅守,我們的國門才會如此安全,我們的人民才會如此安心。(完)
編輯:楊嵐
關鍵詞:檢測 檢驗 葛志 志榮 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