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一片葉子”富了N方百姓

2020年07月15日 11:22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7月的黃杜村,滿目蔥蘢,這綠,安靜而透亮,順著山坡起起伏伏,微風拂過,它們向風兒點頭示意。在綠色掩映下的是一幢幢別致的小洋房,小洋房里停著一輛輛家用轎車,柏油路通到了家門口。

產業強生態好、生活美家園好,這樣的美好幸福生活是1997年的農民盛阿偉,怎么也想象不到的。

“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

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黃杜村,“村沒有村的樣子”。黃杜人打趣說,“改革的春風怎么就偏偏繞開了我們黃杜。”

此時的黃杜,還是一個躲在群山旮旯里的小村落,人均耕地1.1畝、林地3.3畝、荒地4.3畝。人盯著這么一些不成氣候的土地,沒脾氣。土地無言,不待見人。人跟土地就這么僵持著。當時,黃杜人均收入低于全省全縣平均水平,屬典型貧困村。

1997年,盛阿偉在先后種植了板栗、菊花、竹子和楊梅都沒有實現自己的致富夢后,開始搗鼓起了推土機。這時,當時的村支書盛阿林跑來找他說,希望他能帶個頭種茶葉。

當地農技人員劉益民和黃杜村種植能手盛振乾,在50多公里開外的安吉縣天荒坪鎮橫坑塢自然村發現一株野茶樹。這茶樹生長在高達800米左右的山谷里,平時都是綠油油的,到了春天,葉子轉為玉白色。摘下稍作加工,喝起來口感很特別。到了夏天和秋天,葉子又變魔術般返綠了。經過反復試驗探索,他們終于發現,這茶樹可以通過扦插培育。由枝條育茶苗,從茶苗到茶樹,再在茶樹上采茶葉。溪龍鄉請來專家進行認證,經檢測,這個茶葉氨基酸含量高,口感鮮爽,很不一般!于是,溪龍鄉提出要打造千畝茶葉基地,來改善百姓生活,這千畝白茶基地,核心區域就在黃杜村。黃杜的土,適合種植這個茶。

可是,黃杜人心里沒底:想喝了去樹上摘一把就是了,靠賣樹葉能致富嗎?而且種植成本高,一畝要將近2千元,萬一失敗了可承擔不起啊!老百姓們都沒有行動。于是,盛阿林找到了盛阿偉,希望黨員干部帶頭種、示范種。盛阿偉和老婆一合計,想著推土機開墾的荒山是現成的,兩個人一起施肥除草,沒啥不成的。說干就干!他買了3000株茶苗,就這樣,他的種茶之路開始了。等收獲了茶葉,他背著這些茶到湖州去找賣家,結果大出他意外的是,這些茶葉給他帶來了將近5000元的收入。

黨員帶頭種、村干部也帶頭種,收益又還不錯,這些給老百姓吃了顆定心丸。為了擺脫貧困,為了自己過上美好生活,黃杜人行動起來了。“干部帶頭、以點示范、科技指導、政策扶持”,一套嚴密的“組合拳”,讓黃杜的白茶產業蓬勃發展起來。

2002年,盛阿偉2002年接過村黨支部書記接力棒,恰逢黃杜村白茶產業步入快速成長期,擺在面前的是資金、技術、土地、用電等“成長的煩惱”。“第一批青葉采摘后,村里炒茶場地不夠、電力不足,急壞了,晚上都睡不著覺,到處跑。”

回想起2002年,茶園進入采摘加工階段的“困難重重”,盛阿偉感慨萬分。向周邊村民借變壓器的時候,借了一個又一個,借到后來自己也覺得難為情了。村民陳鎖告訴記者,茶葉炒制過程中,如果跳閘停電,一鍋青葉就要報廢,一般茶農家庭同時炒制有五六鍋,就會造成萬元以上的經濟損失,真是“傷不起”。由于大功率制茶設備的集中使用,形成“尖峰”負荷現象,用電高峰期出現配變跳閘、線路燒壞,這在20年前是常有的事。

在獲悉村民們的無奈后,當地供電公司很快就來村里現場辦公,解決了變壓器增容工作。針對茶葉加工分散、無序、季節性強等特點,結合鄉村電氣化建設,供電公司創新舉措,大力推廣茶農“雙電源”用電模式,在產茶區增加“白茶專用”配變布點37個。產業富民,電力先行。2003年,村民人均年收入首次破萬元,比1997年翻了2番,從17畝白茶起步,黃杜人奮力奔跑,打造出了全國最大的白茶園。

2003年4月9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安吉調研生態縣建設時來到黃杜村,聽了村里白茶基地的建設發展情況,他給予充分肯定:“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

是肯定,也是激勵。黃杜人更有信心了,安吉白茶步入跨越式發展的軌道,政府注冊了“安吉白茶”品牌,黃杜人注冊了子品牌“白葉一號”,免費培訓茶農,建立交易市場,開展各項比賽、拍賣,全國的人紛至沓來,茶文化、茶工藝、茶食品等白茶產業鏈完善了。即使經歷了這么多挫折,可是,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黃杜人從來沒有放棄,他們終于找到了一個致富的產業。

“感恩”,為這片葉子注入了新能量

山間綠,茶葉香,鄉村美,百姓笑。黃杜人在自己的富裕路上踏實地走著,通過十多年的發展,2017年全村村民直接經營茶園面積4.8萬畝,年產值突破了4億元,人均收入超過3.6萬元。用黃杜人自己的話說,現在的生活早不是“小康”,而是“老康”了。

富裕了的黃杜人很感恩。盛阿偉說:這些年,黃杜人能過上幸福的生活,要感謝自己永不放棄、勤勞致富,感謝大自然提供了這么好的資源,感謝黨和政府,關心關愛黃杜人,給了這么多優惠的政策,感謝給我們貸款的農商銀行,感謝有求必應的供電公司……

在黃杜萬畝茶園觀景平臺上,立著一塊石碑,上面鐫刻著“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這10個字,雄偉,挺拔,自有一種偉岸。在石碑的對面,是一顆大樹,每一片葉子上都是感恩的話語,感恩的對象有祖國、父母、老師、愛人、朋友,還有大自然,更多的是共產黨……這棵“感恩樹”的邊上,立著一塊銘牌:“山感地恩,方成其高峻;海感溪恩,方成其博大;天感鳥恩,方成其壯闊。樹高千尺,而不忘其根,人若輝煌,不可忘本,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感恩”二字,是這片葉子加重重量的關鍵。

2018年初,溪龍鄉黨委號召大家都來想一想:“我們有今天,靠誰?我們富裕了,該做什么?”這話問得嚴肅,也問得及時。盛阿偉上了心,是各級黨委政府、部門,扶著我們、幫著我們,一路走過來,我們有困難時,別人幫,我們有能力了,也應該幫幫別人。他又想到,在電視上看到習近平總書記為了脫貧在全國各地跑的場景。全國上下都在忙著脫貧攻堅,黃杜人能做什么?有了捐苗的初步想法后,他立馬召集了村班子成員的意見,村委會主任鐘玉英,村黨總支委員徐正斌、阮波、盛月清等,都表示捐苗是為黨和國家分憂,一百個同意,“先富幫后富,就是這么簡單的道理”。班子成員一致同意后,他們又請來了在村里的14位黨員,大家不僅同意,還想得更遠,不僅要捐苗,捐苗只是第一步,還要種好、賣好。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黨的恩。黃杜的20名黨員,捧著初心,集結完畢。2018年4月9號,恰逢習近平總書記肯定“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的15周年,這20名黨員代表黃杜人,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了一封信。信里匯報了黃杜村種植白茶的情況,并提出捐贈1500萬株“白葉一號”茶苗幫助貧困地區的群眾脫貧致富。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黃杜村黨員“飲水思源不忘黨恩,先富幫后富”的為黨分憂精神,他強調:“‘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黨的恩’,這句話講得很好。增強飲水思源、不忘黨恩的意識,弘揚為黨分憂、先富幫后富的精神,對于打贏脫貧攻堅戰很有意義。”

“沒想到總書記會回信,到現在都忘不了5月19號收到回信時激動的心情。”村委主任鐘玉英回憶道。

“一片葉子”富了N方百姓

“一片葉子再富一方百姓”,這片葉子注入了新能量。黃杜人的心又鼓了起來。他們挑最好的地塊,扦插培育最好的茶苗,等5、6公分的小芽芽長到15-20公分長時,可以種植了,他們精選細選了1500萬株茶苗,并預留出300萬株的富余量作為備用苗。2018年10月18號,這些茶苗坐上冷藏車出發了。它們要去的地方是湖南省古丈縣、四川省青川縣和貴州省普安縣、沿河縣等3省4縣的34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受捐4縣均為國家貧困縣和省定深度貧困縣,受捐群眾都是尚未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安吉捐贈的白茶苗,是一份脫貧攻堅的大禮包!”貴州普安縣屯上村村委會主任蔣成勇說,村里一直以種植玉米、水稻、大豆等傳統農作物為主,經濟效益低。但他們有信心和決心發展茶產業,鼓起錢袋子。四川青川縣固井村黨支部書記張青勇說,村里已經做好了白茶種植的宣傳動員會,明確了種茶的地塊,精心謀劃,高標準高質量栽培白茶。

捐贈完茶苗后,怎么樣把好事辦好,把好事做實,成了盛阿偉心上惦記的事,也成了黃杜村人的新課題。為了幫助受捐農戶盡快掌握栽培技術,他們組建“幫扶技術團”,手把手培訓,點對點幫扶,盛阿偉和鐘玉英事務繁重,仍然去了一次又一次。盛阿偉已經去了21次,其中在青川、普安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長期駐點指導。“茶苗不是捐出就完成了,而是一個長期的產業扶貧行動。黃杜村不僅幫受捐地種好白茶,也為當地帶去敢想敢拼的創業精神。”盛阿偉說。

鐘玉英派出了丈夫楊學其,在青川,楊學其的中耳炎發作,他扛下來了。由于楊學其外出,家里的茶園無人照料,正直施肥關鍵時期,兒子楊旭飛頂替老爸在茶山上干活時,結果出了意外住院手術,他含淚給兒子打電話:你是當過兵的,要扛住!在領導關心和要求下,楊學其回來陪了兒子2個晚上,凌晨3點又踏上了前往青川的旅程。

三年時間里,黃杜村已經先后派出42批次300多人次前往三省四縣進行技術指導,青年白茶種植能手們還以網絡遠程指導的方式協助受捐農戶解決白茶種植中遇到的問題。

在黃杜人的帶動下,幫助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成為安吉全縣乃至浙江全省的共同行動。

國網安吉縣供電公司捐贈了炒茶機,讓扶貧從白茶種植向生產加工環節延伸。“這31臺套炒茶機成套設備,滿負荷每天能用掉3000斤白茶青葉、生產700斤干茶,白茶非常嬌嫩,炒制是最簡單的工序,最難掌握的工藝,出品質三分鐘,失品質幾秒鐘,人工炒制不僅溫度、時間和翻炒的均勻受熱面等等難把握,而且生產同等量的干茶至少需要200多個工人,自動化機械炒制只需8個工人就能完成。”帶著一肚子白茶加工用電技能的電氣化指導員宋承星向大伙講解起來。

在安裝調試炒茶機的過程中,宋承星詳細講解了國網安吉縣供電公司通過“一村一規劃”,研究制定適應不同區域發展的白茶產業配套電網規劃的思路。通過茶農“雙電源”用電模式,既能保障茶農的用電質量和數量,又能有效降低炒茶對居民生活用電產生的影響。

沿河土家族自治縣中寨鎮大宅村人田洪軍感激地說:“你們捐贈的炒茶機,及時解決了村里的一個瓶頸問題。茶葉采摘下來后通過機械化加工,大大提升了茶葉價值。現在我們更有信心、干勁更足了。”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與黃杜村結對共建黨支部已經十幾年,彼此很默契了。他們跟著茶苗走,“白葉一號”種到哪里,技術支持配套送達。

浙江茶葉集團提前對接,表示“扶貧茶”由浙江茶葉集團包銷,并注冊了“攜茶”商標,寓意愛心聯手,東西合力,共襄脫貧攻堅。

他們用實際行動讓自己成為“黃杜人”。致富不忘黨恩、攜手共奔小康,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不脫貧不放手”,這就是黃杜人的初心和使命。

“家里只剩下我和老伴還有孫子,過去沒什么收入,是黨的好政策讓我過上了好日子。”青川縣沙州鎮青坪村村民焦元恩說,過去家里的土地只能種土豆和玉米,一年收入也就每畝300元。流轉了13.56畝土地種白茶后,一年有4000多元的租金收入,在茶園務工,一天還可以再掙80元錢,去年掙了8000多。

與焦元恩有同感的還有普安縣地瓜鎮屯上村村民劉建瓊。她告訴記者,沒建茶園以前,一家五口的生活全靠丈夫打零工維持,生活十分貧困。有了茶園后,每月管護茶園有3000元固定工資,在基地務工每天還有110元勞務費,日子越過越好。

三年來,三省四縣越來越多的貧困戶吃上了“白茶飯”。普安縣2000畝白茶已覆蓋貧困戶862戶2577人,戶均增收4659元。青川縣建立了“五金”利益聯結增收機制,讓貧困戶流轉土地收租金,就地務工掙薪金,茶苗折資得股金,委托經營拿酬金,集體收益分現金,共享項目紅利。

三年來,黃杜村共向中西部三省四縣34個貧困村實際捐贈“白葉一號”茶苗1900萬株,種植5377畝。今年3月,三省四縣扶貧茶首次開采,產供銷成鏈,帶動1862戶5839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增收脫貧。

一片葉子,穿越風雨艱辛,穿越千山萬水,傳唱著跨越千里的“贊歌”。今年5月,來自青川的全國人大代表徐萍,將“攜茶”帶到了全國兩會上。茶葉的小紙袋上,寫有七個字,“一芽一葉總關情”。(項丹 楊勇勝 龍福如)

編輯:秦云

關鍵詞:黃杜 白茶 茶葉 盛阿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