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陶西平:堅守教育初心

2020年06月22日 15:08 |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學人小傳

陶西平(1935—2020)湖南益陽人,1955年開始從事教育工作,1986年擔任北京市教育局局長,1989年擔任北京市市長助理兼教育局長,1993年起擔任北京市第十屆、十一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曾先后擔任八屆、九屆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名譽主席,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中國職教學會副會長,中國民辦教育協會首任會長,國家總督學顧問,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家考試改革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世界聯合會副主席、榮譽主席,亞太地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聯合會名譽主席。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七屆、八屆、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先后主編《教育評價辭典》《啟動學校內部活力的理論與實踐》《多元智能與課程改革叢書》等書,著有《讓失敗率為零:教育整體改革的思考與實踐》《一路走來——陶西平教育漫筆》《追夢人——陶西平教育漫筆》《沉浸于求索之中》《大家不同 大家都好》《在反思中創新》《涌動的潮流》《為生命而為》等書。

資料圖片

2020年5月19日6時57分,著名教育家陶西平先生在北京去世。他的離去,是中國教育事業的巨大損失,教育界從此失去了一位既有豐富教育實踐經驗又有睿智理性思維,既有深厚學養又有高尚人格的教育家。

陶西平的一生,是不斷追求教育理想、探尋教育真諦的一生,是為人民教育事業努力實踐、改革創新的一生。自1955年從事教育工作到去世前夕,陶西平一直活躍在教育舞臺上,他豐富的教育經驗、寬闊的教育視野、敏銳的教育洞察力、高超的大局駕馭力和深刻的教育思想,通過其活躍的教育實踐,對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富有遠見卓識的教育領導者

陶西平是一位富有遠見卓識的教育領導者。他祖籍湖南益陽,1947年隨家從南京遷往北京,先后就讀于志成中學(即現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后又考入北京四中。中學時期,陶西平就擔任過學生會主席,表現出優秀的組織和領導能力。1954年,他以華北五省一市文科第一名的成績被北京大學歷史系錄取。他將自己優秀的成績歸功于在中學遇到了名師,認為老師對學生的人生影響巨大。

進大學不久,因為生病,陶西平不得不中止學業。1955年,病愈后的陶西平成為北京第九中學教師。這是他從事教育工作的起點。他立志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但在接下來的政治風潮中,陶西平受到沖擊,先被發配到農村種地,1960年開始又先后被調到岳各莊中心小學、小屯中學兩所農村學校任教。因為學校缺老師,陶西平教過語文、數學、歷史、地理,也教過英語、俄語。直到1979年才得以平反回城。

盡管經歷了人生挫折,但陶西平始終沒有喪失理想,他常引用一句自己最喜愛的詩歌:穿過漫長的歲月,我回來了,還是那顆頭顱,還是那顆心……他說:失敗是財富,我之所以沒有倒下,是因為在中學時代就樹立了堅定的信念。

“同心同德、兢兢業業、求實創新。”直到今天,每周一的升旗儀式上,北京市第十二中學(以下簡稱十二中)全體師生都要同呼這句校訓。這個校訓是陶西平20世紀80年代擔任十二中校長時提出來的,一直沿用至今(在小屯中學任教的陶西平被當時的十二中校長李英威看中,調到十二中,并在1983年被任命為該校校長)。

在校長之任,陶西平真抓實干,提倡改革,敢為天下先,把十二中變成了“教育界的小崗村”。自此,倡導改革和創新成為陶西平教育思想的重要特征。

陶西平在十二中努力恢復教育秩序,狠抓教育質量和教師隊伍建設,特別是對中小學內部管理體制改革進行了專門研究,借助系統論理論分析學校內部管理諸因素,提出以整體優化的思想對學校內部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在全國率先建立校長負責制、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和教職工聘任制三位一體的學校內部管理制度,推行領導體制、管理體制和分配體制相協調的學校管理改革。

陶西平在十二中推出一系列首創性舉措:建立北京最早的金帆民樂團,在全國率先建立心理教研室,開設形體課、心理課和綜合實驗課……為解決辦學經費困難,他走出去找市場,承接到香港一家企業西洋參的加工訂單,將十二中的“全國第一所校辦工廠”發展成“全國效益最好的校辦工廠”。

十二中的改革成果受到廣大師生、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均在頭版做了詳盡報道,北京市委、市政府,中央和地方其他多家媒體也對十二中的改革給予很高評價。由于改革成果突出,1985年,陶西平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被評為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北京市特等勞動模范,被北京市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今天,縱觀陶西平的一生,開放開明、堅持改革、敢于創新,一直是他作為教育領導者的鮮明特點。他當年所倡導的整體優化、校長負責制、教職工代表大會制、教職工聘任制,為后來眾多學校的改革實踐提供了范例,其思想至今不過時;他倡導創建的金帆藝術團,后來在北京更多的中小學相繼建立起來,至今活躍在校園,甚至走上了國際舞臺。

1986年,陶西平被提拔為北京市教育局局長。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他向市政府提出在全市推進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建議,繼續強調以整體優化的思想指導改革。在他的推動下,北京市分期分批,在試點的基礎上全面推進,先后出臺推行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文件,以及校長負責制、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和教職工聘任制條例等。這些改革在基礎教育領域取得很好的成效。隨之,北京市委、市政府又決定在全市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系統全面推行。

今天,縱觀陶西平的一生,堅持以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豐富理論,理實結合,是他作為教育領導者的又一鮮明特點。在陶西平的帶領下,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北京市學校管理體制改革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多次召開學校管理體制改革經驗交流會。

陶西平不僅是一位實干家,還是一個善于理性思考、勤于總結反思的教育管理者,他將自己的思考與實踐寫下來,分別主編出版了《啟動學校內部活力的理論與實踐》(1990年)、《實用中小學校長工作方法大典》(1993年)等,并發表多篇文章談管理改革、激發教育活力,如先后在《求是》《中小學管理》等刊物發表《啟動教育內部活力》《認真試點 積極推進中小學管理體制改革》《關于學校管理體制改革的思考》《建立學校內部管理的新體制和新機制》等。

推進教育評價改革,是陶西平主政時期北京教育的又一創舉,它對推動全國教育評價的改革同樣產生了很大影響。陶西平認為,評價是實現管理目標的重要手段。從1986年開始,陶西平主持推動北京市教科所率先將國外教育評價理論引入我國,借鑒國外理論,開展評價功能、評價體系、評價方法的研究,并將研究成果在北京市先試點再全面推廣。

1987年,北京市召開各區縣主管教育區縣長和教育行政部門負責人、教育科研人員參加的北京市第一次、也是全國第一次區域教育評價工作會議。1988年6月,北京市教育局公布試行《北京市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試行意見》,各區縣相繼制定了區縣評價方案和意見;市教育局相繼制定了幼兒園、職業高中、師范學校、特教學校等評價方案。

根據這些評價方案,北京建立了各區縣和學校自我評價、行政部門督導評價相結合的教育評價體系,在抓辦學規范、促素質教育全面實施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在北京市改革實踐的基礎上,1990年,中國教育學會專門成立教育評價專業委員會,陶西平擔任第一任理事長,并連任15年。他所主編的《教育評價詞典》、撰寫的有關教育評價的系列文章,至今仍是教育評價工作者學習和研究的重要文獻。

陶西平領導創造的北京市教育改革經驗,努力探索建立現代學校制度,為我國中小學內部管理體制改革提供了基本框架和實踐經驗,引起國務院領導和原國家教委領導的重視。北京經驗在全國推廣,對全國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校長負責制、教職工代表大會制、教職工聘任制、評價改革等至今仍是我國學校管理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

今天,縱觀陶西平的一生,既善于把握整體,又善于抓主要矛盾、抓重點突破,是他作為一名教育領導者的第三個鮮明特點。抓學校管理改革、抓評價指揮棒,展現出陶西平對那一歷史時期教育主要矛盾的把握能力,也展現出其敢為人先、敢啃硬骨頭的勇氣,以及能攻克重大難題的領導智慧和領導能力。

早在1987年,陶西平就支持創辦了當時全國第一本專門為中小學管理干部服務的雜志,并擔任首任主編和編委會主任,這就是《中小學管理》。他一直堅持為這本雜志撰寫文章,發表自己對教育問題的看法和觀點,直到去世前半年才因病不得不停筆,其中,影響最大的是2007年到2019年的124篇文章。

陶西平既是堅持立足實踐的教育領導者,也是堅持不斷思考、與時俱進、敢于創新的教育領導者。陶行知先生在《第一流的教育家》中寫道:第一流的教育家,要“敢探未發明的新理”“敢入未開化的邊疆”。“敢探未發明的新理,即是創造精神;敢入未開化的邊疆,即是開辟精神。創造時,目光要深;開辟時,目光要遠。總起來說,創造、開辟都要有膽量。”陶西平正是陶行知先生說的這樣的一流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實踐是來自于人民、扎根于人民的,是服務于國家和人民的。

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推動者

陶西平是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推動者。20多年來,他的教育活動遍及全國,并活躍在國際舞臺。

陶西平對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推動,首先在于他領導創造的北京經驗輻射傳播所產生的示范效應。他在北京市創造了在全國具有開創性、示范性的改革經驗,如學校管理體制改革、教育評價改革、學校特色建設、可持續發展教育等,都影響了全國教育的發展。

陶西平曾經擔任國家總督學顧問、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家考試改革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并在中國教育學會、中國國際教育交流協會、中國民辦教育協會等組織擔任領導職務,直接參與國家教育事業改革發展多項重大決策。他政策水平高、了解實際多,表現出超強的教育思想影響力、教育價值引領力、教育實踐領導力,既影響了國家層面的教育決策,也影響了大批教育管理者和普通教師。

陶西平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教育和學前教育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不同程度地參與了近些年我國基礎教育、學前教育領域幾乎所有重大文件的制定和重大工作的戰略謀劃、組織實施,對義務教育、教育現代化、教育公平的推動發揮了重要影響。

從2003年開始,陶西平作為專家組組長,主持區域教育現代化研究,對全國20個實驗區進行了長達十幾年的持續跟進研究,并完成了評估,為我國教育現代化目標的提出和設計作出了基礎性貢獻。

陶西平參與《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調研、起草,擔任國家教育發展戰略“教育公平與協調發展研究組”組長,主持完成調研報告和政策建議。擔任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后,他任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組組長,多次帶隊深入中西部地區進行專題調研,向國家和當地政府提出了許多富有建設性的政策咨詢意見。他帶隊完成的《成都市以城鄉一體化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等報告,得到國務院領導充分肯定并批示加以推廣。

陶西平特別關注教育公平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努力讓每個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陶西平反復提醒,最難的是落實到“每一個”,要把每個孩子的成長作為評價目標,使每一個孩子比過去變得更好。他對我國基礎教育的重點、難點看得很清楚。2018年,他提出“改革最終發生在課堂上”,指出學校教育改革不能一味追求“藍海”、追求辦學特色,歸根到底還是要重視主戰場,還是要集中在“紅海”——抓課堂教學改革,這才是學校的主要任務。

陶西平積極倡導推動學前教育立法。2001年,時任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他力推《北京市學前教育條例》出臺,這是全國第一部學前教育地方法規。此后,他參與推動國家立法,并多次就學前教育發展提出意見。2017年暑期,陶西平對一些地方在幼兒園開展半日二部制的做法提出意見:如果再出現更多的半日制園,恐怕就很難讓老百姓滿意了。他提出,要解決老百姓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不能僅靠教育內部努力“克服困難”,以犧牲局部利益或降低質量來解決問題,而是要調動全社會各方面的資源,關心學前教育的發展,比如在城市疏解過程中,政府應加強協調,利用中心城區騰退出來的教育用地(高校、職校等)和培訓機構、企業、事業單位辦公場地,優先、適量建設一批學前教育機構。

陶西平思想解放,開放開明,是中國民辦教育發展的重要推動者和引路人。他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起草領導小組成員,在使用“促進”二字、確定合理回報等關鍵性問題上,起到了重要作用。2008年,陶西平與柳斌等發起成立中國民辦教育協會,擔任首任會長,團結、凝聚了民辦教育界,也幫助一大批民辦教育機構得到了更加健康快速的發展。

陶西平是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的重要開創者。1998年,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委托開展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項目,陶西平擔任指導委員會主任。該項目通過對可持續發展教育的研究,在全國十多個省市、自治區近千所中小學開展實驗,深度推進素質教育,并促進了將重視可持續發展教育寫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陶西平認為,要了解今天的教育,必須重視新技術的使用。他自己也與時俱進,電腦、手機、網絡用得很熟練,節日時會親手制作動態、精美的電子賀卡,通過微信發送給大家。他報告的PPT全是自己親手制作,各種技巧都爛熟于胸。他建議,信息技術的應用,要把重心放在教師上,教師要學會使用技術,也要會用技術促進學生的學習。

江河之大,不避細流。陶西平對中國教育的貢獻,不僅在于建言獻策、推動立法和政策制定,還在于為眾多學校和區域教育提供實實在在的指導和幫助。他指導北京市西城區時,提出以“校校精彩,人人成功”為指導思想,這一思想成為西城區教育堅持的核心理念,該區如今已經成為全國基礎教育整體均衡程度最高的教育優質發展區域之一。

2007年,陶西平發表《大家不同 大家都好》一文,倡導中小學要辦出特色,這一思想直接影響了北京和全國基礎教育的發展走向。2008年,北京市開始抓學校特色建設;后來,全國開始學習北京的相關經驗。陶西平多次提出,基礎教育應該堅持創新,一線校長和教師尤其要重視微創新。他總是為校長和教師的創新和進步鼓勁。

2019年2月,病中的陶西平還發表了《“四聲”課堂文化》一文,充分肯定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小學的“課堂四聲”,后又寫了《“四聲”課堂文化 打造優質品牌學校》一文,再次贊揚鼓勵人大附小的教育改革。像人大附小一樣,受到他鼓勵的學校還有很多很多。

陶西平是促進我國教育國際交流的教育外交家。他對擴大中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推動我國基礎教育借鑒國際經驗進行改革創新,作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也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中國的工作作出了巨大貢獻。他去世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法國、日本、希臘、俄羅斯、北非、越南、白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的教科文組織紛紛發來唁電表示哀悼。

陶西平對中國民間教科文運動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1986年,北京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率先成立,并代表中國參加亞太地區聯合會,是時,陶西平正擔任北京市教育局局長。經過逐步發展,1995年,中國成立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全國聯合會,陶西平任主席。5年后,他當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世界聯合會副主席;10年后,當選亞太地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聯合會主席。

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先后發起、舉辦和參加了10屆東亞地區和平文化節、5屆蓬萊和平文化節、中日韓青年文化節,在推動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教育,特別是保護環境和資源的綠色發展教育以及文化遺產教育,促進國際教育、科技、文化交流等方面發揮了可喜的作用。

陶西平善于團結和利用不同力量和資源推動教育發展。他提出“多一個角度,多一塊陣地,多一條渠道,多一份效益”。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組織開展了大量豐富多彩的活動,組織了大批國內校長師生“走出去”、國外校長師生“走進來”。陶西平常年活躍在國際教育舞臺上,是向國外講述中國教育故事、介紹中國教育經驗的“使者”,也是在國外發現值得借鑒之處并將其介紹到國內的傳播者。他總能敏銳捕捉到世界各地最新的教育改革信息,并選取到可用的“他山之石”。

一次在瑞士考察時,陶西平詢問學校信息技術的投入怎么分配,得到的回答是:1/4用于硬件建設,1/4用于軟件和資源開發,1/2用于教師培訓。“如果不把1/2的錢來培訓教師,前面的錢白花”,陶西平認為,這就是對我們的啟示。

陶西平認為,教育家的成長與培養要有全球化的視野。教育現代化不是西化,要堅持洋為中用、開拓創新、中西合璧、融會貫通。多元智能理論、可持續發展教育、OECD的改革、聯合國教科文的報告、世界銀行的分析,這些原本看起來遙遠而深奧的東西,今天已經進入很多中國基層學校,甚至是廣大教師的話語體系,這些與陶西平的帶動和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的介紹分不開。

永不放棄教育理想的追夢人

陶西平說:我就是一名教育工作者,頂多算是一名比較認真的教育工作者。

2016年,陶西平在給北京中關村三小的信中說:我們需要更多教育領域的先行者,為了圓一個中國夢而奮勇前行。

2019年10月,陶西平帶病出席校長座談會,囑咐校長和教師“不忘教育發展來時路”。

陶西平就是一個不忘教育發展來時路、永不放棄教育理想的追夢人。從直接投身教育改革實踐,到退居二線后致力推動教育改革實踐,陶西平的一生,是心懷教育理想,永不放棄追尋的一生。在生命的最后歲月里,只要還能走、能寫,他都堅持在國內外四處奔忙,寫作不輟。

陶西平的夢想是實現教育的整體優化,是實現教育公平有質量、讓每一個孩子都進步。他用一生的理論和實踐來推動這個夢想變成現實。他的教育理論與實踐,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創新特色和國際視野,真稱得上“世界眼光,博學睿智”。他站得高,看得遠,善于從各種教育生活中發現教育現象,并從中概括出教育智慧,思路清晰,分析精準,提出的對策建議既務實可行,又有創新突破。

陶西平用自己的胸襟胸懷和高超的領導能力推動著理想變成現實。對不同聲音,陶西平堅持“兼容并包,求同存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鼓勵大家不要陷于爭論,要一起謀發展。

陶西平是教育大家,是溫厚長者,也是一個熱愛生活、樂觀積極的人。與他接觸過的人,無不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感染,被他關心身邊每一個人的長者風范所溫暖,被他對生活的熱愛所影響。他不僅是教育家,還是真正的大才子。他熱愛生活,喜歡音樂、藝術、攝影、美食,愛北京的炸醬面,也愛西餐。

在母校北京四中向學生演講時,陶西平勉勵他們:一個人不一定要跑得最快,但要做跌倒了爬起來最快的人。

陶西平一生充滿了教育情懷,把自己完全沉浸在教育生活之中。他說,只有知曉青少年喜歡什么,才能有針對性地做好教育工作。他聽孩子們喜歡的歌曲,也會唱很多流行歌曲,還能用俄語、意大利語、英語、日語演唱。在給幼兒園園長作報告時,他會在結束后播放歌曲《最好的未來》,因為他希望中國的學前教育能給孩子們“最好的未來”。

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已無法睜開雙眼的陶西平躺在病床上,摸索著在白板上給《中小學管理》雜志寫了這樣一段話:我的教育追求就是實現教育過程的整體優化。謝謝大家,我還是那顆心。

“我還是那顆心”,陶西平那顆懷著教育理想的初心始終沒有變,他追求教育理想的一生值得后人永遠緬懷。

(作者:顧明遠,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劉華蓉,中國教育報刊社編審)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教育 西平 國教 中國 學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