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我的新朦朧主義理念
對我來說,新朦朧主義的理念可分為以下幾個核心思想:
1. 對近代以來人類中心主義的世界觀(主客二元對立的對象性、客觀化認識方法)、價值觀(主體主義立場的有用性價值判斷)、審美觀(呼應主體主義的征服性、擴張性欲望和力造性〈Machenschaft〉、判別性意志的“強力感、實有感、存在感審美”)抱有問題意識。
2. 對基于前述三觀的現代人感知慣性的打破。跳脫主客二分思維模式的束縛,探索非對象性、非客觀化認識的可能性,嘗試接近“事物本身”的感知方式(即趨近海德格爾所說的物的“自持”〈Insichruhen〉)。嘗試提出“無差別觀看”(擺脫人意化區別認識而觀照世界本來的安詳)和“化解性審美”(非屬于征服性、擴張性、力造性、判別性力量的化解性“力量”,即覺悟“不用力的力量”、“放下的力量”或“本無用力處”)。
3. 實驗借助于“無差別觀看”和“化解性審美”的感知方式,來洞見物的安于自身的內在安寧。即通過“無差別觀看”和“化解性、融通性審美”,來顯現被主體主義分辨認識所遮蔽的世界本來的一體性、平等性、絕對性、永恒性。這種所洞見的事物本身的內在安寧,正可應對浮躁不安的當代人精神現狀。
4. 嘗試賦予“朦朧性視覺”和“不確定性世界觀”以全新的含義。即實驗將上述兩者與“沒有區分和辨析意識的無差別觀看”相結合,從而使“朦朧性視覺”和“不確定性世界觀”轉入一個全新的精神維度,嘗試賦予它們一種超越人類中心主義感知慣性的境界。這種對“朦朧性視覺”進行的新探索,在理念上,不同于以往通過含蓄、隱喻的視覺來誘發想象和詩意的朦朧性表現;與百余年前受印象派影響的,意在呈現空氣感和光感的日本“朦朧體”繪畫也毫無承接關系。“新朦朧主義”的新意之一,是實驗把“朦朧性視覺”和“不確定性世界觀”賦予“無差別觀看”的含義,使之超越人類中心主義的感知慣性,并與非對象性、非客觀化認識的可能性相接,摒除人為意義的干擾,從而接近事物本身。經此根本性的意識轉變,“朦朧性視覺”不再是含蓄、隱喻和單純的模糊性,而是沒有對象性分別意識的無差別觀看;“不確定性世界觀”也不再趨向虛無主義,而轉變為脫離主體主義辨別性迷茫、去接近和肯定事物本身的無差別世界觀。
在20世紀下半葉,人文學科與自然科學就已經為人文主義唱響了挽歌。從批判性后人文主義的角度來說,人類必須超越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慣性,才能步入更成熟的文明階段。反思人類中心主義的思想和理論并不鮮見,重要的是落實于生活實踐。由此,在人類自我中心的感知慣性上的反思和轉變才更切實、更深刻。針對人類文明面臨的危機,對直指其源頭的“如何感知這個世界”之問題的深究,應該是藝術于當今時代的一個重要使命。“無差別觀看”和“化解性審美”之感知方式的原創性提出,正是承擔這項使命的一種嘗試。其關鍵,在于把探索性的思想與具體的感知方式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作者為獨立藝術家,“新朦朧主義”發起藝術家)
編輯:楊嵐
關鍵詞:主義 朦朧 理念 感知 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