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張國華:增強全球產業供應鏈免疫力
作者:上海市商委總經濟師 張國華
疫情暴發以來,一些產業的全球供應鏈出現了“有物難運”或“有運無物”的情況。從中長期來看,類似“黑天鵝事件”會進一步加劇不確定性。要鼓勵企業有針對性地完善、優化供應鏈和產業鏈,對沖斷鏈風險,增強發展回旋余地
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成為全球供應鏈的中樞之一,是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30多個國家的最大出口國以及60多個國家最大的進口國。上海是全球最大的口岸城市,年口岸進出口額超過1萬億美元,正致力于基本建成在全球貿易投資網絡中具有樞紐作用的國際貿易中心。
不過,疫情暴發以來,一些產業的全球供應鏈出現了“有物難運”或“有運無物”的情況。如何把供應鏈受疫情的負面影響及相關沖擊降到最低,是一個緊迫課題。從中長期來看,類似“黑天鵝事件”會進一步加劇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由此,增強供應鏈的韌性、彈性,提高經濟發展的免疫力,值得企業、學界和政府部門展開深入探討和謀劃。
事實上,新的產業革命、科技變革正在讓全球經濟日益融為一體,疫情對某個特定企業、特定區域的沖擊就可能導致全球供應鏈的階段性中斷。比如,疫情初期中國的一些汽車零部件廠停產,導致日本、韓國的汽車生產難以為繼;當疫情擴展到意大利、法國等國時,輪胎制造商米其林、零部件制造商博世和馬格內蒂等又不得不關門,導致大眾、福特、通用的汽車流水線停工。
同時,個別國家的政客此前不斷挑起貿易摩擦,近來又鼓吹減少醫藥等產業對中國原材料的依賴……這些人造“病毒”,讓全球供應鏈的正常運行雪上加霜。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尤其是上海應當如何應對?
一是要固鏈。
要針對供應鏈中的供應商、制造商、批發商、零售商和用戶等主體,針對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等服務環節,進一步加大營商環境優化力度。可結合抗疫進展等情況,推廣介紹中國及上海的高效治理能力;通過走訪來推動有序復工、復產、復市,切實安商穩商,鞏固、穩定原有供應鏈,挖掘和抓住新的市場機遇。
具體來看,要推動企業加強與原有上下游供應鏈企業的溝通、協調,共同克服相關商品的供應短缺問題。對停航等因素帶來的物流緊張,可以千方百計地變換物流方式;對因不可抗力導致的合同無法履行,可以鼓勵企業友好協商,尋找最大公約數。
一個重要原則是,要盡量保持原材料、商品的正常運輸,確保原有供應鏈關系不受大的影響。上海是全球汽車、醫藥品、集成電路等零部件和原材料的重要供應地,要重點維護這些產業的供應鏈穩定,推動上下游企業建立互利互信的長期關系。
二是要補鏈。
重點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針對疫情沖擊最大的供應鏈薄弱環節、暴露出來的短板抓緊進行修補,還可吸引新的制造企業加盟投資、引進新的供應商,進而補齊企業產能或訂單轉移造成的鏈條短缺。
要鼓勵企業有針對性地完善、優化供應鏈和產業鏈,對沖斷鏈風險,增強發展回旋余地。比如,物流的配送如何更好地應對禁航因素?又如,如何增強供應商管理的彈性,建立原材料和中間品的安全庫存,穩步推進供應鏈關系的多元化?
在這方面,華為等企業抗擊無理封鎖的經驗值得學習借鑒。特別是,華為在芯片、軟件等供應鏈方面準備的一些“備胎”,有力增強了企業的免疫力,應當引起相關企業的高度重視。
三是要創鏈。
近年來,一些跨國企業面對自然災害、貿易摩擦、人力成本等因素,已經在實施供應鏈風險分散舉措。此次疫情的暴發,可能加快供應鏈調整步伐,甚至會讓一些跨國公司進一步調整原有的供應鏈布局,打造全新的產業鏈。
比如,針對日本限制工業品出口的舉措,韓國政府宣布了一項關鍵工業零部件生產本地化計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正在密切跟蹤20種藥品的生產,試圖鼓勵對國內供應商的投資,重新調整醫藥供應鏈;印度方面也在嘗試通過增加國內的制造能力,來減少對海外原材料的依賴。
鑒于種種變化,我們也有必要加大產業鏈創新、轉型和升級力度。可依托產業園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等打造新產業集群,拓展多元化市場和流通渠道,布局新供應鏈格局。對上海來說,要按照創新展會服務模式的要求,有力、有序地推動會展業恢復辦展辦會,促進商品市場復蘇,為生產商、供應商、批發商搭建對接平臺,推動進口替代、出口替代,支持中國企業融入參與構建新的全球供應鏈。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供應 全球 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