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0新春走基層>要聞 要聞
新年有“新運”——春運路上的新氣象
又是一年春運季,全國各地的游子們滿載著一年的辛勞和收獲,踏上了回家的路。據相關機構預計,在今年春運期間,返鄉和旅游人數規模將首次突破30億人次。記者作為北方人,也參加到了這場浩浩蕩蕩的返鄉之旅中,一路上,感受的是鄉情,看到的是春運路上年勝一年的新氣象。
“坐火車就像坐公交”
以往的春運,給人最大的印象就是“擠”。售票窗口人滿為患,檢票進站的旅客更是將入口擠得水泄不通。“檢票進站”作為鐵路出行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往年春運期間經常出現不少問題及安全隱患:客流量大時,進站速度變得非常緩慢;再者,檢票人員單靠人工檢票很難檢驗出旅客是否“人、證、票”相統一。但今年當記者來到車站時,雖然人來人往,但秩序井然,旅客快速有序地通過檢票口,絲毫不見擁堵的現象,這要得益于“刷臉”進站和電子客票的推行。
據了解,2017年,我國首次實行“人臉識別驗證系統”,即“刷臉進站”。在算法的加持下,每位旅客平均 僅需3—6秒即可進站,極大地方便了旅客出行。同時,2020年全國高鐵將實現全面電子客票化,現在,刷身份證或手機即可秒速進站乘車,截至目前,全國鐵路已有1020個站點開通了電子客票業務。電子客票的出現,實現購票、進站、候車、乘車、出站、換乘等全過程自主化便捷服務。家住吉林省長春市的王晉,在廈門工作多年,在與記者的交談中,“方便”成為了高頻詞:“以往春運買票難,進站慢,現在通過12306在網上都能辦理,進站一個身份證就能解決,坐火車就像坐公交車一般方便!”
“人還未回 年貨先到”
在外打工的人們辛苦一年,肩上背著一人多高的大包,手上拖著塞得滿滿的蛇皮袋子和大行李箱,不僅是自己的行李,更多的是帶給親人的年貨。他們看來,自己多拿點沒什么,當親人團聚時,用凍紅的手拿出攜帶了整個中國的禮物,卻有著無可比擬的溫度。但沉重的包裹,不僅對出行造成很大不便,也讓本就不充裕的車廂空間顯得捉襟見肘。記者對鋪的徐大哥,對此也有著相同的認識:“往年春運,我總要帶著很多年貨上車,一路上不僅要時時照看,還生怕下車時忘掉一兩樣。到家前,這些行李還要勞煩家人接站,十分麻煩。”今年他干脆選擇網購,通過快遞讓年貨“先行”回家。“我還沒回去,父母已吃到了‘鼓浪嶼餡餅’,小侄子的新衣服也提前穿上了。” 徐大哥說,這種形式讓他的返家之旅變得輕松安穩。
誠如徐大哥所言,近年來,隨著電商的快速發展和物流行業的日趨完善,許多返鄉客一改傳統習慣,為了輕松返家而選擇網購年貨。“人還未回,年貨先到”成為了春運路上的新風尚。據阿里巴巴有關數據顯示,2019年其“年貨節”期間近4億件年貨加入春運大潮,這些“奔波”在回家路上的年貨,反映了隨著物流經濟服務范圍不斷向供應鏈兩端延伸發展,越來越多的市民改變傳統節日消費觀念,進而讓更多人的春運能夠“輕裝上陣”。同時,鐵路部門推出了“高鐵順手寄”的便民服務,根據寄件時間及目的地的行政區域,最快可在次日18:00前送達,進一步解放了旅客們的雙手。
春運,中國發展的“萬華鏡”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運”不同。一年一度的春運看似循環往復,然而其中的變化,卻折射了中國社會變遷的步伐。如今,春運已不再是人們回家路上談之色變的“攔路虎”,而是變成了回家團圓的“幸福路”。一路上,記者聽到的不再是“票難買”,而是“回家快”,春運這件“大事”,似乎成為了一種尋常。
事實上,這種“尋常”,恰是社會發展累積的結果。這些年,對于如何化解春運期間的買票難、出行難等問題,國家開出的車票實名制、鐵路體制改革、戶籍改革、城鄉一體化、縮小區域經濟差距等“藥方”,切實地鋪平了人們的回鄉之路。曾經,購買春運票需要通宵排隊,今天,12306網站和各種商業代售網站,讓買票成了只需要動動手指的事,盡管還是需要“搶”,但購票體驗與過去相比,已有天壤之別。以往,綠皮車還是占據絕對主力的交通出行工具,但如今高鐵已經承擔了更重要的角色,同時“海陸空”立體交通體系的完善,私家車的普及,使得人們的春運出行有了更多選擇。曾經,泡面幾乎是旅客春運路上的唯一選擇,今天不少高鐵上,人們已經可以叫外賣……在2020年,中國人跨越山海的團圓,已變得不再遙遠。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