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政聲·政情>推薦 推薦

全年糧食總產延續連年豐收好形勢

2019年11月18日 09:52 | 作者:顧仲陽 郁靜嫻 葛孟超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又是一個豐收年!

中國經濟“三季報”數據顯示,全國夏糧和早稻同比增產60.6萬噸。當前秋糧收獲接近尾聲,全國糧食豐收已成定局,預計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3萬億斤以上,延續連年豐收的好形勢。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解決好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始終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今年全國糧食生產再獲豐收,對于保供給、穩物價、惠民生、增信心發揮著重要基礎支撐作用,為我們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贏得主動。

今年糧食總產“含金量”更高

最新農情調度顯示,截至11月14日,北方收獲基本結束,南方雙季晚稻已收獲完成84.4%,今年全國糧食總產將連續第五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同樣是1.3萬億斤,今年的‘含金量’不一樣。”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劉莉華分析:

——結構更優。從“吃得飽”轉向“吃得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把少的、好的調上來,讓多的、非優勢的減下去。去年全國調減非優勢區水稻800多萬畝、玉米400多萬畝,今年繼續調減;大豆、薯類、優質飼草等短缺品種補位,今年大豆種植面積增加1000萬畝。田野上的加減法,換來產業布局的一手好牌,無效供給少了,有效供給更多了。

——生產更綠。今年,我國繼續實施耕地輪作休耕試點3000萬畝,化肥和農藥使用量實現負增長;小麥播種藥劑拌種、種子包衣等節藥技術推廣比例87%,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全國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超過70%。節水、節肥、節藥等綠色生產方式廣泛推廣,農業的生態底色越發鮮明。

田野里的農民感受最直接。“看這稈青籽黃,熟相好!”安徽潁上縣魯口鎮種糧大戶李士雨,站在節水抗旱稻田邊感嘆,這稻子產量不減,米質更好,還可節省50%以上的灌溉水,真是不錯。

——質量更高。盡管今年全國夏糧播種面積略減,但得益于單產水平的恢復性增長,夏糧總產量同比增長2.1%。市場導向提質量,全國優質專用小麥比例達到33%,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今年前三季度,全國新認證綠色食品產品11998個、有機產品3197個、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255個,“三品”總數超過4萬個。今年以來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總體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可以說,我國正處在歷史上糧食安全形勢最好的時期。”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張務鋒表示。

“總體上看,我國糧食供給能力有保障。”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分析,看總量,糧食總產連續五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標志著綜合生產能力站上一個新臺階。看人均,目前我國糧食人均占有量超過940斤,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看自給率,我國水稻、小麥、玉米三大谷物自給率保持在98%以上,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糧食產需仍將維持緊平衡

糧食連年豐收,又站上1.3萬億斤臺階,是否可以高枕無憂?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說,從中長期看,我國的糧食產需仍將維持緊平衡態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

從需求端看,糧食需求呈剛性增長趨勢。《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指出,人口對糧食供給的壓力持續存在。農業農村部預計,未來10年,工業飼料產量及消費量將持續增加。不僅是總量問題,隨著消費不斷升級,人們更追求吃得好、吃得健康安全,對糧食的結構性需求更加多元、多樣。

從供給側看,資源環境約束趨緊,農業階段性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我國以占世界9%的耕地、6.4%的淡水資源,養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但在持續高產背后,一些地方出現了地下水超采、黑土層變薄等問題。另一方面,農業生產成本上升,“誰來種地”問題凸顯,這對提升糧食供給體系帶來新挑戰。

難題怎么破解?新時期,糧食生產從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加快實現“舊動能”向“新動能”的轉換。

——把握好量與質的關系,讓中國飯碗不缺糧、裝好糧。穩住耕地,確保15.46億畝永久基本農田數量不減少、質量不下降,建設高標準農田,推廣休耕輪作,將耕地質量提升1—2個等級。科技增糧,提升單產,新品種不斷迭代,良種、良法、良機配套,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8.3%。推進經營體系改革,221萬多家合作社輻射帶動全國近一半的農戶,超過40%的耕地實現適度規模經營,更多標準化技術落戶田間。“糧食生產內涵式發展道路越走越寬,有效供給能力不斷增強。”葉興慶說。

——處理好生產與生態的關系,讓糧食豐收更可持續。擺脫資源緊箍咒,全國普及秸稈還田、地力培肥土壤改良等綜合配套技術,推廣測土配方施肥、保護性耕作等綠色技術,為土地持續“減肥”“節藥”、補充“營養”。到2030年,農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將提高到0.6以上,農業源氮、磷污染物排放強度和負荷將分別削減30%和40%以上。廣袤田疇不斷積蓄糧食可持續發展新能力。

——銜接好供與需的關系,更好滿足消費升級。大米要吃綠色品牌,做面包要用優質高筋粉……通過統籌糧食生產、儲備、流通三個能力建設,強化全產業鏈,優化供給體系,在更高層次上實現糧食供需動態平衡。

一片片田野種出放心糧。“現在客戶掃下二維碼,就能看到從種到收再到加工的全過程,質量放心,自然愿意多掏錢。”黑龍江省延壽縣信合有機稻米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姚宏亮說。在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不斷完善,3.7萬家龍頭企業帶動越來越多的農產品實現“好質量看得見”。

一家家工廠帶動質量興糧。在山東西王集團,從玉米淀粉、食用葡萄糖到結晶果糖、玉米油,一顆玉米變身一系列高附加值健康產品,廣受消費者歡迎。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到2020年,全國糧食優質品率將提高10個百分點左右,糧食加工轉化率將達到88%。

李國祥說,糧食生產發力供給側,加快從“高產”向“優質、高產”并重轉變,著力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我們完全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筑牢國家糧食安全防線。”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確保產得出、供得上

連年高位運行,未來糧食生產還有后勁嗎?

“糧食安全的根基是‘能力安全’,要確保任何時候都能產得出、供得上。”葉興慶認為。

確保產能安全,我國謀篇布局,持續發力。

——藏糧于地,牢牢守住耕地紅線。

“把高標準農田建設好,實現‘一季千斤,兩季噸糧’,就可以基本上保障糧食收成,這是我們的看家底數。”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說。到2022年,我國將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目前已建成6.4億畝,糧食畝產提高約100公斤。同時,我國劃定了10.58億畝的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兩區”建成后,可保障我國95%的口糧、90%的谷物消費量。

——藏糧于技,提升糧食生產能力。

第三代雜交水稻日前首次公開測產,1046.3公斤的畝產充分展示了我國糧食生產巨大的增產潛能。該項目負責人李新奇介紹,我國目前水稻平均畝產500公斤左右,普通農民種植第三代雜交水稻畝產可達800公斤。

中國農科院農經所研究員王秀東介紹,隨著我國由世界農業科技大國向強國大步邁進,土地產出率還有提升空間,據測算,通過提高農業技術到戶率,糧食單產還可提高10%以上。

——調動積極性,不讓抓糧種糧者吃虧。

中央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斷加力:抓糧抓重點,取消主產區糧食風險基金地方配套,每年為主產區減輕負擔近300億元,建立產糧大縣、產油大縣、制種大縣等綜合獎勵政策體系,不讓重農抓糧吃虧。穩糧穩農民,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建立玉米、大豆“市場化收購+生產者補貼”機制,今年安排180億元農機購置補貼資金,有力保護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王秀東認為,下一步要加力實施導向鮮明的政策舉措,加強精準施策,更好激發抓糧種糧的積極性。

“有了數量充足的高質量耕地,有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有了積極性高的種糧抓糧隊伍,大國糧倉一定會根基穩固,我們的飯碗就能端得牢牢的。”李國祥說。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糧食 全國 安全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