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建議 建議
天津市政協委員竇雙菊:挖掘地理標志產品促進“土產”變“特產”
人民政協網天津10月14日電(記者 張原 李寧馨)地理標志是一種產地標志,更是一種重要的知識產權,對地方經濟發展有著重要推動作用。目前,天津市共有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6個,地理標志產品13個。這些地理標志產品較好地詮釋了天津農業生產的歷史和優勢,為發展區域特色經濟發揮了很大作用。日前,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天津市政協委員竇雙菊提出,要充分挖掘保護地理標志產品,促進“土產”變“特產”。
現狀:地標產品開發、經營、保護等仍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
竇雙菊介紹,天津市從2005年起開始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已有了十幾年的工作實踐。但在基層鄉鎮,不少人對地理標志的概念、發展潛力、經濟效應的認知還不全面、不深刻。有的好產品雖然具備申請條件,但由于對地標產品的政策不了解,對其意義認識不足,因此,對培育地標產品的資金、精力投入不足,對獲取專有使用權缺乏積極性。
“有關部門在服務上,也缺乏良好的聯動和協調。”竇雙菊認為,地理標志產品申報保護工作涉及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市、區市場監管局和市、區、鄉鎮地方政府及其所屬相關部門等不同級別、不同系統多個單位的協調聯動。申報程序嚴格、申報周期較長、申報資料較多,每個環節缺一不可,需要建立多方協調合作機制。竇雙菊調研后認為,目前,這種合作共享機制在區級以下層面尚不健全。有的產品缺乏協會組織不能申報,有的產品缺乏有效的歷史記載不能申報,有的缺乏必要的政府配套文件不能申報等等,總之是由于服務合作機制不順暢,影響了工作效能。
現階段,一些行業協會對地標的規范管理意識也不強,有的產品行業沒有協會組織,未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一部分地標持有人為了獲取短期的利益,缺乏應有的質量控制和管理,產品品質良莠不齊。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在生產、銷售環節以及商標的申請、印刷和使用上不嚴謹、不規范,存在濫用和隨意使用的現象,使地理標志產品與市場信息不對稱,消費者感受不到地標產品的特色和質量,使地區特色產業發展受到影響。
“申請地標產品保護,不僅是得到一塊牌子,而是如何用好這塊牌子,讓受到保護的地標產品的價值最大化?!闭劦降乩順酥井a品運用,竇雙菊提出,目前缺乏有效的利用和經營。長期以來,有的地標保護產品沒能得到很好的開發,核心價值沒能得到很好利用,對優質資源造成了不小的浪費。
對策:“四個強化”促“土產”變“特產”
竇雙菊委員調研建議,要強化政府服務,變“引導”為“主導”。一是健全組織機構。進一步強化地標產品保護工作領導小組職能作用,研究制定全市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發展規劃,統一組織開展地理標志產品挖掘、培育、保護工作。二是加強政策扶持。圍繞做精做強農產品品牌,創建與培育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出臺扶持地標產品開發的規范性文件,理清發展思路,制定優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進行強力推進。三是加大宣傳力度。大力普及地標產品相關知識,廣泛宣傳地標產品的成功案例,積極營造爭創地標產品的濃厚氛圍。
要強化部門協調,變“多門”為“一門”。竇雙菊委員提出,要建立共享制度。在區級層面,組織市場監管、區志辦、種植業發展服務、氣象、專業合作社等單位建立工作機構,集中辦理相關事項,整合力量,實現信息、資源、人才共享。同時,完善聯席制度。在市級層面建立聯席會制度,定期研究協調統籌農產品品牌建設工作,落實全市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發展規劃。她認為,建立激勵制度同樣至關重要,區級政府應將地標產品保護工作納入有關鄉鎮(街道)、有關部門考核范圍,鼓勵具有不可復制性和較高知名度的傳統品牌及時申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對創建主體給予一定的資金獎勵。
強化生產管理,變“散養”為“圈養”。竇雙菊提出,圍繞地標產品的創建,形成以技術指導員為紐帶、以示范戶為核心、連接周邊農戶的技術傳播網絡;圍繞地標產品帶動的主導產業,市場監管部門研究制定地標產品技術操作規程,構建“從土地到餐桌”的食品質量安全控制機制;按照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和發展相關規定,區級政府規劃建設標準化生產示范區。
強化品牌宣傳,變“被動”為“主動”?!耙行Ю幂d體,保護標識使用,拓展宣傳領域?!备]雙菊委員呼吁,充分利用各類農業展會、產銷對接會等營銷促銷平臺,不斷提高地標產品品牌影響力,支持優質農產品開展專題宣傳推介。政府部門要制定重點地理標志產品管理辦法,約束企業必須依照有關規定使用專用標志。借助網絡營銷的力量,實現“互聯網+農業+品牌”,在電商、快遞、信息等領域全力推動地標產品挺進市場,促進地標產品帶動主導產業借互聯網之力實現跨越式發展和變革。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產品 標志 地標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