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書畫同源而異流

2019年07月15日 16:26 | 作者:? 何公洲 | 來源:?美術報
分享到: 

原標題:書畫同源而異流

元 趙孟頫 秀石疏林圖卷 紙本 墨筆 故宮博物院藏

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說:“國朝吳道玄,古今獨步,前不見顧、陸,后無來者,授筆法于張旭,此又知書畫用筆同矣”。趙孟頫在《秀石疏林圖》中說:“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應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方知書畫本來同”。沒錯,畫壇巨擘周昉、唐寅、石濤、八大、吳昌碩、任伯年、齊白石等都是書法高手。以書顯世的王僧虔、蘇軾、米芾、黃山谷、趙孟頫、董其昌、蒲華、趙之謙等同樣是繪畫大家。如此看來書畫同源是對的。但后面應加一句,同源而不同流。

打開歷史畫卷,縱觀我國古代前賢書畫大家,幾乎詩書畫印個個全能。書信題跋,信手拈來滿篇珠玉。繪畫無論山水,人物,花鳥樣樣爛熟,縱橫捭闔,豎抹橫涂皆成天趣。這讓高度發達的今天的我們難免汗顏。休言全能,詩、書、畫、印,每一項傾其畢生未必至臻。我本人是從書法轉向繪畫的,幾十年的實踐經驗,我深深明白,書畫互補或互換,十分不易,有時真的難得哭笑不得。

自上世紀70年代始,我先后于米芾、沈曾植、于右任、王鐸間下過較大功夫,線條的收獲亦頗豐。但當我轉向繪畫時,繪畫的最大語言——線條,我卻不會用了。而且長時間書法線條用不到繪畫當中。我陷入深深的苦惱之中,甚至懷疑自己是否是塊畫畫之料。

大量接觸畫家以后,發現很多繪畫大家對于書法存在同樣的困惑。他們臨不了帖,準確說是進不去帖。可有一點,他們只要臨到一點書法東西,馬上可以舉一反三地用到畫中。但書法還是站不住一家,筆法相對還是單調而缺少變化。

書法與繪畫,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藝術門類,有著完全不同的游戲規則與語言。但又有著扯不斷的血脈相連。畫是寫出來的,字是畫出來的。不僅以書入畫,還須以畫入書。畫意左右字的境界,線條決定畫的高度。二者既存不同,而又難解難分。有人說,畫家的字永遠不可能與書法家一樣。書法家的畫也永遠不可能與畫家一樣。此話也對,但又不完全對。

之后許多年,在繪畫造型上我作了大量深入探索,把繪畫造型像背英語單詞般反復訓練,熟之再熟。慢慢地我感覺書法線條可以應用到繪畫上來了。畫可以寫出來了。“熟能生巧”在此非常妥帖。

書畫借鑒與修為,線條用法有講究。書法有極其森嚴的規范與標準,線條是不可輕易改變的。但用到化境,不但可以改變,而且可以千變萬化,率意天真時,妙不可言。

繪畫中線條,需要表型。書法家線條錘煉非常有素。但用作畫畫時卻受到極大制約,很難以書法線條和書法語言來完成繪畫造型要求,這里面致命的原因就是缺少繪畫造型的基本訓練。寫意也好,寫實也罷,首先要做到拿線造型。也就是說線是圍繞造型、服務造型的,據造型之需要而隨機改變,把書法中起承轉合,順、逆、側、臥信手拈來,讓繪畫造型具有書法線條的音樂感,節奏感與舞蹈感。

由此可見,無論書、畫,跨界如跨行,須經一痛苦的摸索與適應期。時間有多長,很難說準。也許很快可以解決,也許終生難脫窠臼。從現實作品來看,大量的畫家畢生解決不了線條問題。大量的書法家,已近耄耋,線條徘徊在繪畫之外。張彥遠說畫家吳道子教授書法家張旭筆法,可見吳道子是已經“通關”了的。吳怎么通的關,以及諸代畫家是如何做到書畫雙通的,很少有先人提及。但從董其昌論述中可窺一斑。

董其昌在一篇論書畫中說:“畫與字各有門庭,字可生,畫不可不熟。字須熟后生,畫須熟外熟。”董其昌把書、畫作了深刻的剖析,既指出書畫是兩個不同的途徑,指出了書須生,畫須熟的必須規律。字熟則俗,畫生則澀。又指出書畫跨界確非易事。在充分認知的前提下,須經一番苦功夫方達融通。這前提是首先認知。

在長期藝術實踐中,我認識到畫風與書風須相得益彰。什么樣的畫用什么樣的線條來表達,什么畫風,題什么樣風格的款識亦須講究。場面宏大、沖擊力較強,應配剛烈而厚重之體。亮麗柔和畫作應配甜而秀美書體。焦而蒼茫之作應配亂頭粗服之書,古拙雅稚篇幅應配禪意簡約之體。書畫家除通關之外,還應具備多種不同風格書體的能力,做到風格合拍,渾然一體,天衣無縫。

書畫全能,談何容易。

但前賢用事實告訴我們,完全可以做到。唯有思考、實踐與勤奮。


編輯:楊嵐

關鍵詞:書畫 繪畫 線條 書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