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基諾大鼓:古老神秘文化復活
新華社昆明6月22日電題:基諾大鼓:古老神秘文化復活
新華社記者 伍曉陽、楊靜
巨大的木鼓架在舞臺中央,主持祭祀的長老繞行四周,一邊念著祭文,一邊撒著米粒,然后把兩杯烈酒灑在鼓面上。祭祀完畢,鼓聲和鑼聲響起,身穿紅、白、黑三色民族服飾的一群舞者開始跳起“大鼓舞”。
這是云南省景洪市基諾山寨景區的基諾大鼓舞展演。曾經瀕臨失傳的基諾族神秘大鼓文化,如今走上舞臺、走進熒幕,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基諾族傳統文化中,最神秘的就是大鼓。”62歲的基諾族老人白臘先說。他戴著黑框眼鏡,胡須泛白,神情嚴肅,有幾分神秘氣質。
在創世神話中,基諾族傳說是“從大鼓里走出來的民族”。因此,大鼓成為基諾族人敬畏的神圣之物。白臘先說:“按照傳統,基諾大鼓不能隨便放,也不能隨便敲,必須供在卓巴(長老)家中,祭祀的時候才敲。”
信奉萬物有靈的基諾族,有著復雜多樣的祭祀活動,其中以過年的節日特懋克節最為隆重。每年的特懋克節,各個村寨都要舉行祭大鼓儀式,男女老少跳起大鼓舞,祈求新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但曾經有一二十年,基諾山的鼓聲消失了,大鼓被當成舊物件砸爛。改革開放后,傳統文化節慶活動開始恢復,大鼓卻找不回來。白臘先所在的巴坡村也不例外,“過特懋克節不祭大鼓、不跳大鼓舞,總感覺不對勁。”
那時,21歲的青年白臘先鼓起勇氣,找到寨子的幾位老人,想學大鼓舞。剛開始,沒有人敢教他。但他不氣餒,經常晚上打著酒去請老人喝,哄了一年多,有的老人就偷偷地教他大鼓舞的曲調和舞蹈動作。
沒有大鼓,終究不行。他又找到寨子的卓巴,新做了一個大鼓。他們把鼓桶搬回寨子,晾上兩天,蒙上牛皮,大鼓做成了。從此,巴坡村的特懋克節又響起了大鼓聲,人們又跳起了大鼓舞。
2006年,基諾大鼓舞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后來,擅長跳大鼓舞、也會制作大鼓的白臘先成了省級非遺傳承人。
2011年,寨子里10名年輕人拜入白臘先門下,學習做大鼓。
現在,白臘先帶出了基諾山鄉唯一制作大鼓的團隊。幾年來,他們做成了30多個大鼓,多數賣給了基諾山各村寨,還有一些是云南藝術學院等單位訂做的。一個大鼓從1000多元到3.8萬元不等,也給師徒們增加了收入。
昔日祭祀才用的基諾大鼓,如今有了新功能——展示基諾族文化。在基諾山寨景區,每天有6場基諾大鼓舞展演,幾十名青年男女參與其中。還有文藝單位把基諾大鼓舞搬上更大的舞臺,走向外面的世界。
最近,白臘先正在籌備干一件大事——蓋一個新廠房,成規模地制作基諾大鼓及手工藝品。他用政府資助的8萬元買了一批設備,創辦了專業合作社,也選好了廠址,躊躇滿志準備大干一場。(完)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大鼓 基諾 鼓舞 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