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全國兩會重要講話精神>頭條 頭條
把祖國北疆這道風景線建設得更加亮麗 ——訪全國政協委員、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任亞平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兩會重要講話精神系列訪談之六
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內蒙古生態狀況如何,不僅關系全區各族群眾生存和發展,而且關系華北、東北、西北乃至全國生態安全。把內蒙古建成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立足全國發展大局確立的戰略定位,也是內蒙古必須自覺擔負起的重大責任。構筑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把祖國北疆這道風景線建設得更加亮麗,必須以更大的決心、付出更為艱巨的努力。要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要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好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關系,努力探索出一條符合戰略定位、體現內蒙古特色,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怎樣理解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如何守護好祖國北疆這道亮麗風景線?作為長期在內蒙古自治區生活和工作的委員,全國政協委員、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原主席任亞平有著深刻的認識。
內蒙古的重大政治責任
記者:在您看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對加強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作出重要指示有什么深刻內涵?讓您感觸最深的是什么?
任亞平: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發表重要講話,要求內蒙古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守護好祖國北疆這道亮麗風景線。這對內蒙古既是鞭策,也是期許,為內蒙古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增添了強大定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們深刻地認識到: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是內蒙古的重大政治責任。
事實上,內蒙古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責任,取決于內蒙古的生態資源、生態地位和面臨的生態形勢。
概括地說,一是生態資源豐富。內蒙古擁有13億畝草原,3億畝森林,大興安嶺林區主體都在內蒙古境內,林木蓄積量居全國首位,區內還有河湖、濕地、沙漠、戈壁等多種地理形態,是我國北方面積最大、種類最全的生態功能區,也是我國北方面積最大的農牧業生產區,生態家底十分豐厚。
二是生態區位重要。內蒙古橫跨三北,靠近京津,阻截在多條寒潮和風沙南下東移的通道上,是黃河中游保水攔沙的重要省份,也是華北東北多條河流的集水面和源頭,華北東北西北乃至全國的生態狀況可以說與內蒙古“休戚與共”。
三是當前內蒙古生態形勢還很“險要”。內蒙古處在“胡煥庸線”西北一側,氣候條件不好。全區3/4左右面積屬于生態脆弱區域,基礎條件不佳。經過多年治理與保護,生態進入“整體遏制、局部好轉”階段,向好態勢不穩。可以說,內蒙古如果生態失守,三北地區乃至全國都將暴露在生態風險當中。
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構筑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把祖國北疆這道風景線建設得更加亮麗,是內蒙古對黨中央、對全國人民必須承擔的政治責任。
“三個堅持”打破“速度情結”
記者:您認為目前貫徹總書記指示精神,守護好祖國北疆這道亮麗風景線目前難點在哪里?
任亞平:應該說,目前內蒙古在生態文明建設上仍處在困難時段和關鍵時期,絕對不能有所動搖和松勁,否則可能前功盡棄。內蒙古始終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努力追求美麗與發展雙贏,但也面臨著諸如經濟增長“速度情結”、產業發展路徑依賴之類的現實困擾。
因此,我認為,學習和貫徹總書記講話精神,守護好這片土地,必須保持定力,做到知行合一。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意味著增加更多的保護與治理投入,接受更嚴格的生態環境約束。保持戰略定力,就必須算大賬不算小賬,算全局賬不算局部賬,算長期賬不算眼前賬,綜合算政治賬生態賬不單純算經濟賬,不為一時的形勢所迫,不為局部的困難所擾,不為短期利益所惑,咬定青山,矢志不渝,把生態文明建設推進到底。
總結起來,我認為應做到“三個堅持”。
一是不搞短期行為,始終堅持生態優先。內蒙古生態資源豐富,但絕不可以揮霍浪費,內蒙古綠色底色鮮明,但絕不能夠任其“蒙塵”。要始終堅持生態優先,不能因為一時的困難,為了一時的發展,打掠奪生態資源的主意,動突破環境底線的念頭。
二是不搞顧此失彼,始終堅持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不能認為顧了綠水青山就誤了金山銀山。不能割裂保護與發展,更不能對立保護與發展。不保護生態環境,經濟發展不可持續;不推動經濟發展,生態環保也行而不遠。要在綠色發展、內涵式發展中保護好生態環境,也要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三是不搞“無為而治”,始終堅持守土盡責。生態資源與生態資產,都是自然的厚贈、祖先的留存,我們必須對國家和人民負責,對子孫后代負責,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積極施為,主動作為,保護好這份生態資產。要遵循生態系統內在機理和規律,堅持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也要保持必要的生態工程建設強度和環境治理力度,推動生態環境好轉的“拐點”早日到來。
摒棄“帶塵”GDP
記者:目前我國發展面臨的環境更復雜更嚴峻、面對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更多更大,且經濟出現新的下行壓力的新情況,具體到內蒙古,您認為該如何做?
任亞平: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難在長久,貴在堅持。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把祖國北疆這道風景線建設得更加亮麗,必須以更大的決心、付出更為艱巨的努力。
必須強調的是,內蒙古從不追求“帶塵”的GDP。生態環境問題說到底是產業結構和發展方式問題,未來要加緊現有產業升級改造,實現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全部達標,不能達標的一律淘汰,大力推進“產業綠色化”。要努力引導產業增量,今后更要嚴把產業準入關,高消耗重污染項目一律不予核準,鼓勵發展更多低消耗低排放的環境友好型產業,鼓勵把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發展成產業,大力推進“綠色產業化”,真正實現生產、生活和生態的高度和諧。
污染防治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跨越的關口,因此我們要繼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讓內蒙古天更藍、山更青、水更綠、空氣更清新。還要努力培護生態資產,繼續強化“三北”防護林、京津風沙源治理等生態重點工程,特別是要抓好“一湖兩海”生態綜合治理,還要把內蒙古歷史形成的開荒地納入退耕還林還草還濕工程,進一步擴大內蒙古的生態資源保護范圍。
總之,要把祖國北疆萬里綠色長城建設得更加鞏固,為建設美麗中國做出更大貢獻。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