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北京 25 個人流密集場所僅 9 個配 AED
日前,一市民在東單打球時突發急病,倒地不起,被6位恰好在場的協和大夫合力救回的消息在網上引發熱議。在這場生死較量中,除了協和醫生“穩準狠”的急救技巧,東單羽毛球館配備的AED也成了新晉網紅。
AED全稱自動體外除顫器,用于搶救心臟驟停患者,是一種便攜式的醫療設備,能夠自動分析特定心律失常,通過電擊除顫,搶救心臟驟停的患者,是非醫務人員也能使用的“救命神器”。
事件發生后,不少網友發問,如果現場沒有AED,急救是否還會如此圓滿?普通人對AED的了解有多少?有多少人知道AED的作用以及如何使用AED?也有專家追問,公共場所的AED夠嗎?
近日,新京報記者探訪了北京地鐵、繁華商圈、體育館、景點、高校共25個人流密集場所后發現,僅9個場所配備AED,其中地鐵站均未發現安裝AED。記者探訪發現,幾乎沒有市民知道AED是什么,因為顧及救人不成反而擔責,很多人不敢救人,AED利用率很低。有專家建議,普及AED救人成功的案例及使用常識,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AED;政府對AED進行補貼,鼓勵公共場所安裝AED。同時,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實現“救人免責”。
探訪1
客流集中地鐵站未配備AED
場所:地鐵站
探訪結果:北京南站、北京西站、東單地鐵站、西單地鐵站、國貿地鐵站、雙井地鐵站、菜市口地鐵站、園博園地鐵站、八角游樂園地鐵站均未發現安裝AED
記者在東城、西城、豐臺、石景山等區選擇了人流較大的地鐵站進行探訪,均未發現AED。北京西站地鐵站,記者向站在刷卡口旁一名穿著制服的工作人員打聽AED的安裝情況,該工作人員不清楚AED是什么,并表示站內沒有該設施;北京南站地鐵站的乘客服務站,工作間內的工作人員也表示站內沒有安裝該設備。
記者探訪的地鐵站內多配備了常用的藥物和急救箱。不少地鐵工作人員介紹,如果發生意外,會進行人工急救,并第一時間撥打120。園博園地鐵站一位工作人員稱,急救箱可以應付簡單的意外情況。
探訪2
乘客不知首都機場有AED
場所:機場
探訪結果:首都機場設有69臺AED
記者實地走訪首都機場T3航站樓,在機場到達出口處發現了安裝在墻面上的AED,然而,詢問發現周邊來往的乘客并未留意這些設備。
記者現場詢問了近20位乘客及客服、安保、志愿者等工作人員,三成工作人員知道AED是何物,乘客無人知曉。
首都機場醫院副院長袁力介紹,首都機場共配備69臺AED,其中T3航站樓47臺,T1航站樓10臺,T2航站樓12臺。三個航站樓共配備急救室10個,旅客需要緊急救治時,都可以求助醫護人員。據介紹,機場安排了專業人員定時負責維護機器及更換電池。
探訪3
有體育館準備加裝AED
場所:體育館
探訪結果:東單體育中心已配備AED,龍潭湖體育館、工人體育館、廣安體育館、月壇體育館尚未配備
此次刷屏的“協和醫生組團救人事件”發生在東單籃球館,AED安置在離籃球館不遠的東單體育中心一層大廳內。
記者詢問了龍潭湖體育館、工人體育館等多家體育館,被告知場館內沒有安裝AED。一位體育館的工作人員笑稱,雖然東單體育館的AED“火了”,但從經驗看,來體育館鍛煉的都是住在附近的“常客”,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非常了解,一般出不了意外。龍潭湖體育館的工作人員表示,館內的急救箱可以應付中暑等不嚴重的情況,他們也經常接受急救培訓。
廣安體育館的工作人員則透露,雖然目前沒有安裝,但該單位已經預訂了AED。月壇體育館的工作人員也稱,聽說館內領導參與了急救類的考察工作,可能會加裝AED。
探訪4
AED并非公園標配
場所:公園
探訪結果:雍和宮配備AED,園博園、石景山游樂園未配備AED
雍和宮是北京最熱門的景點之一,在雍和宮內的游客服務中心,記者看到了一臺維護完好的AED,安置在一個一人高的白色立柜里。
而園博園和石景山游樂園兩處景點,均未安裝AED。
園博園工作人員稱,景區4門附近有醫療站點,每周末會有醫生值班,如有急救需求可提供醫療服務。一位保安則向記者透露,值班醫生已經有陣子沒來了。
石景山游樂園的情況與之類似。游樂園沒有常設的急救站,偶爾會有周圍社區醫院的護士過來提供服務。
探訪5
東單等商圈AED配備率較高
場所:商圈
探訪結果:東單·畢馬威寫字樓、國貿·中海廣場、朝陽門外·悠唐廣場配備AED,雙井·富力廣場未發現AED
“你要是問別人,真不一定知道AED是什么。”雖然東單附近的畢馬威寫字樓中配備了一臺AED,寫字樓12層的保安小哥直言鮮有人知什么是AED。
朝陽門外的悠唐廣場一層服務臺,放有一臺AED,這是北京商場類公共場所投放的第一臺自動體外除顫器。國貿地區的中海廣場內則分布著三臺AED,分別位于寫字樓大堂、商業大堂和負一層餐飲商業區等人員密集、可快速獲取的位置,相對距離不遠。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中海廣場日常辦公人員有四五千人,出于安全考慮,2017年初安裝了三臺AED,并在地圖上進行了標記,“附近居民如有需要,通過百度地圖就可以搜到取用。”
探訪6
多所高校配備AED
場所:高校
探訪結果: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均配備AED
不少高校都配備了AED。清華大學六教A區入口處,放著一個長約50厘米、寬約30厘米的AED設備箱,箱體上標注了使用設備的4個步驟,每個步驟都配有圖片說明。不過箱內暫未放置設備。該教學樓工作人員介紹,校內體育館、教學樓和學生宿舍樓等人流密集場所基本都安裝了AED設備箱,將于近期安置設備投入使用。
北京大學邱德拔體育館的服務臺旁也配備了一臺AED。工作人員介紹,該設備由海淀區紅十字會和北大校醫院在2017年提供,體育館內有五六位工作人員接受過培訓,能夠使用AED。目前這臺AED尚未被使用過。另外,中國人民大學校醫院也配有AED。
焦點1
AED知曉率、利用率低 市民不會用、不敢用
探訪過程中,記者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AED是什么?”
首都機場是安裝AED較為密集的場所。去年一年,首都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1億人次,急救中心救治旅客超5萬人次,但一位客服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幾年來,從來沒有乘客提過AED。
少數幾位接受了急救培訓的場所工作人員,聽到AED也感到陌生。在配備AED的場所,一些工作人員將其理解為“高大上”的專業設備,覺得普通人沒法操作。
“普通人用不對怎么辦,這么專業的醫療設備。”在東單體育中心的AED旁,一位工作人員禁止記者拍照,對于這一“專業設備”態度謹慎。
“如果有緊急情況發生,我們的第一選擇肯定還是打120。我們不熟悉怎么用,也怕用不好。”悠唐廣場是北京最早安裝AED的商場,但服務臺一位在此工作一年多的人員稱,沒有見過AED被使用。
這是AED的使用常態。探訪中,配有AED的場所,機器的利用率都極低。首都機場醫院副院長袁力也坦承,即便安裝了AED,由于乘客不了解,至今使用的次數寥寥。
“AED是‘傻瓜式’急救儀器,有圖解、有語音提示、會自動辨別患者是否需要除顫,很好上手。”北京一家知名醫院急診科專家告訴記者,很多人覺得這是精密的醫學設備,其實不然,“AED就是設計給普通人用的。”
焦點2
擔心救人不成反被追責 “最優選”仍是撥打120
還有一些AED“藏于深閨”,距離人流密集點較遠。在三元橋地鐵站內,記者使用一款名為“救命地圖”的小程序,查到附近有一臺AED,位于“中冶大廈電梯口”,記者通過地圖導航快步趕到大廈樓下已耗時11分鐘,超出了心臟驟停的4分鐘急救黃金期。詢問門衛大廈內是否有AED時,對方表示并不知情,并以該大廈內是國家單位為由拒絕記者入內。
探訪中,記者發現,不少市民既有對自己急救不夠“規范”,對患者造成二次傷害的擔憂,也有對事后追責的擔心。
“萬一沒救過來,病人家屬把傷害歸結于我們急救不規范怎么辦?”一位接受過急救培訓的市民表示。
對此,一名急救專家表示,民法對于緊急情況下的施救者有免責保護,但要打破人們的顧慮也不是短時間能夠破解的。一方面要普及AED的使用常識和救人成功的案例,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AED;政府對AED進行補貼,鼓勵公共場所安裝AED。另外,也要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讓人們免于“救人反被追責”的擔憂。
焦點3
AED陸續增加單位培訓意識提高
雖然AED的數量和知曉率等現狀并不樂觀,但不可否認,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AED陸續進入公共場所。在東單體育館“入駐”的AED,就是去年受捐贈而來;畢馬威大廈中的AED也是新近安裝的。清華大學今年也將迎來341臺AED,清華大學新聞網公布消息,今年3月12日起,341臺AED設備按照規劃在校園內開始安裝,預計大部分將在3月份安裝完畢,4月份進行收尾工作。
據了解,北京市衛健委委托北京急救中心起草了北京市社會急救培訓大綱和公共場所醫療急救物資配置清單,其中就寫入了AED,已于2018年向社會公開。今年,北京市衛健委正著手制定詳細的公共場所應急物資管理方案,這一方案將推動各公共場所和企事業單位安裝AED。
硬件陸續跟上的同時,不少單位也組織了相關急救培訓,讓更多人知曉并敢于使用AED。
3月16日至17日,清華大學學生職業發展指導中心舉辦了首批AED使用方法與心肺復蘇急救技能培訓,426名在校學生和141名教職工參與了培訓。一位參與了培訓的學生介紹,培訓中介紹了AED的功能和使用方法,還模擬操作了AED,對仿真人進行急救。北京大學也面向本科生開設了相關選修課,學生們可在課堂上了解到AED的作用和用法。
中海廣場內,有約80名在崗工作人員接受過心肺復蘇CPR及AED應急急救培訓,并獲得AHA(美國心臟協會)頒發的急救資格證書。悠唐廣場的保安小王則表示,從網絡上了解過AED的用處和操作,有機會希望參加急救培訓。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急救 工作人員 記者 探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