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中國保護大熊貓浪費錢? 港媒:回報是成本的10到27倍
參考消息網8月7日報道 港媒稱,據一個國際動物學家團隊稱,保護大熊貓和它們的棲息地是昂貴的,但是這項工作所獲得的經濟回報估計在成本的10倍到27倍之間。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8月4日報道,這是圍繞中國在這一物種身上的支出——大約2.55億美元一年——是否值得的議題所展開的第一項量化研究。中國科學院保護生物學家魏輔文說:“我一直希望對保護大熊貓的成本和效益進行量化,即便是在這一物種(在瀕危名單上)被降級之前。”
這項研究稱,在2010年,中國的大熊貓自然保護區通過諸如旅游等文化服務以及向海外動物園出租大熊貓創造收入7.09億美元,通過向大熊貓保護區居民和區內野生動物提供更好的環境,從而使生態系統得到改善創收19億美元。把上面兩項收入相加再減去成本2.55億美元,得出2010年的純收入為23億美元。
這項研究發表在學術期刊《當代生物學》半月刊上。
報道稱,大熊貓在2016年9月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從“瀕危”級降至“易危”級。這個總部在瑞士的機構援引的理由是在到2014年為止的10年中大熊貓的種群規模上升了17%。2014年的一項全國性普查發現中國的野生環境中有1864頭大熊貓。魏輔文說:“降級是一個跡象,表明社會的投資已經開始在大熊貓種群的恢復方面獲得回報。”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的統計,中國目前擁有67個大熊貓保護區,保護著大約三分之二的野外大熊貓。
據報道,未參與這項研究的北京大學動物學研究員李晟說:“一些人爭論說,僅僅為了保護一個物種而投入大量資金不值得,這是因為他們沒有看到這樣做對整個生態系統的好處,而那里生活著其他成千上萬的動物。魏輔文院士的研究把這些效益量化為經濟收益,從而使人們能夠更加容易理解。”
這項研究稱,由于擁有無可匹敵的公眾吸引力,在涉及保護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的問題上,大熊貓將充當旗艦物種的角色。它們被認為起到了保護傘的作用,由于這些保護區在某種程度上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大熊貓棲息地也為其他物種提供了生存場所。
報道稱,除了幫助其他種類的野生動物,大熊貓保護區還幫助了希望種植農作物和放牧動物的當地居民。當地居民能夠獲得大量的水和木柴。
報道稱,在成都的大熊貓研究基地,門票價格是58元人民幣(約合8美元),不過這項旅游收入僅占全國大熊貓保護計劃總收益的不到三分之一。而通過考察更大范圍的情形——即電影、品牌標志和電子游戲對大熊貓形象的使用,對大熊貓在全球范圍產生的文化影響可以有真切的感受。2010年這個數值約為69億美元,從而使年度回報率大增。
身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的魏輔文說:“如果大熊貓的形象與米老鼠一樣成為注冊商標,那么這些商品的銷售就可以很輕松地帶來足夠支持中國整個大熊貓保護計劃的資金。”他表示,這項最新研究有望讓那些認為保護大熊貓是浪費錢的人們信服。
李晟說,盡管大熊貓的可愛幫助吸引了更多的公眾關注和政府經費,但花在這一物種身上的資金也讓其他野生動物受益。他說:“沒有人能抵擋這種可愛。”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中國保護大熊貓 浪費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