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徐悲鴻《愚公移山》將拍賣 畫中人物為何是印度人?
即將現身拍場的徐悲鴻油畫《愚公移山》。嘉德拍賣供圖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6月11日電(記者 宋宇晟)記者從嘉德拍賣獲悉,徐悲鴻的油畫《愚公移山》將現身今年春拍。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這幅作品描繪中國人所熟知的“愚公移山”故事,但徐悲鴻創作該作時并不在國內,甚至模特也并非中國人。這是為什么呢?
故事還要從抗戰時徐悲鴻赴南洋舉辦籌賑畫展說起。
1939年,徐悲鴻即在新加坡舉辦籌賑畫展——畫展以憑借畫筆為國家抗戰盡責任、為國內抗戰籌款為目的。
當時的畫展采取發售籌賑名譽券方式——捐款100元可得徐悲鴻作品一張,捐款200元可指定徐悲鴻另畫一幅。結果尚未開幕已籌得2500元,整個展覽賣畫百幅。畫展結束后,徐悲鴻應著名詩人泰戈爾的邀請做客印度。
資料圖:1945年,與徐悲鴻等人在重慶中國美術學院(重慶磐溪石家花園)。左起為廖靜文、徐悲鴻。中央美院供圖
從此,徐悲鴻開始持續三年多的南洋之旅,期間在多地舉辦畫展,所籌款項用于抗戰。正是在這段時間,《愚公移山》得以完成。
1940年2月,徐悲鴻正式開始創作《愚公移山》。他在信函中稱,自己“將竭盡一年之力,寫出三四幅重要畫作”。當月下旬,徐悲鴻在印度國際大學為《愚公移山》創作了“人物寫生和草圖有數十幅”。
事實上,前一年8月,已有記錄顯示,徐悲鴻在“為《愚公移山》作習作”。1940年4月,徐悲鴻在致舒新城的信函中寫道,“一月以來,將積蘊二十年之《愚公移山》草成,可當得起一偉大之圖。日內即去喜馬拉雅山,擬以兩月之力,寫成一丈二大幅中國畫,再(歸)寫成一幅兩丈長之(橫)大油畫,如能如弟理想完成,敝愿過半矣”。
這顯示徐悲鴻創作《愚公移山》早有計劃,這幅作品甚至已“積蘊二十年”。
1月25日,中國美術館展出徐悲鴻所作巨幅油畫《愚公移山》。本次展覽是國內外第一次圍繞徐悲鴻大型美術主題創作進行的全方位策展,也是徐悲鴻美術精品近十年來首次大規模地集中展示。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1940年3月,徐悲鴻又為《愚公移山》作木炭速寫畫稿多幅。3月下旬,《愚公移山》草稿完成。4月,徐悲鴻赴喜馬拉雅山大吉嶺繼續創作。
《徐悲鴻南洋時期年表》顯示,在大吉嶺的三個月內,徐悲鴻完成了中國畫版本的《愚公移山》。這幅作品因被收入人教版語文教材作為課文插圖,而頗為人所知。
值得一提的是,徐悲鴻在《我在印度》中還詳細記載了1940年2月在印度國際大學為創作《愚公移山》做準備情況——“該校學生爭做模特兒,大腹便便的炊事員拉甲枯馬爾啼亞很‘榮幸’地成為主要模特兒之一,高興、認真、隨叫隨到,做了開山、劈石、挑土等很多畫稿的‘范人’。因是巨幅創作,歷時足足一個月”。
《一段確定與不確定的歷史——徐悲鴻在星馬》指出,徐悲鴻之所以能在旅居印度時完成《愚公移山》的創作,“有一個原因不能被忽略,就是產生于印度的創作激情,即與印度模特兒的力量感有很大的關系”。“這對于比較依賴模特兒的徐悲鴻來說,是一個關鍵條件。”
這一年的7月,徐悲鴻結束在大吉嶺的創作,返回印度國際大學,此時他已著手油畫版《愚公移山》的創作,至9月,完成巨幅油畫《愚公移山》。
1月25日,中國美術館展出徐悲鴻所作巨幅中國畫《愚公移山》。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編輯:楊嵐
關鍵詞:徐悲鴻 愚公移山 油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