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甘多平:一輩子能把一件事做好就足夠了
日前,在位于湖北赤壁的趙李橋茶廠緊壓茶研究所,記者見到了甘多平。
17歲那年,甘多平成為趙李橋茶廠的職工。在“中國青磚茶之鄉”的湖北赤壁,趙李橋茶廠是赫赫有名的“中華老字號”、“川”字茶傳承企業。
從最基礎的殺青環節學起,甘多平踏上了專業制茶之路。初制、渥堆、復制、壓制、烘制、包裝……磚茶制作的6大工序、幾十道環節,他幾乎干了個遍,從發酵工一直干到高級工程師、高級評茶師,并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趙李橋磚茶制作技藝”第四代代表性傳承人。
步入新時代,甘多平在傳承傳統技藝的同時,不斷探索創新,讓“老磚茶”散發“新活力”。
在位于湖北赤壁的趙李橋茶廠,甘多平在生產車間檢查制茶的原料(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傳統的磚茶制作,多是憑借經驗拿捏、操作,很難量化。“青磚茶的保健功效,究竟是哪些成分在發揮作用?用什么樣的流程控制,才能讓磚茶的品質更好?”甘多平尋思改變。
近年來,他與安徽農業大學等地學者開展合作,圍繞青磚茶的生產工序、技藝等進行系列研究。
他將研究成果體現在了生產過程中,也體現在規范化、專業化的標準制定之中,完善了青磚茶、米磚茶的多項地方及行業標準。“有了明確的標準,才能更好地保障茶葉品質。”
在開拓磚茶市場過程中,甘多平發現,不同的地區對茶葉的口感有不同的偏好。他帶領團隊在保障品質的同時,將改進、優化磚茶的口感作為新的技術攻關方向,推出了系列全新產品。
甘多平的創新體現在很多方面。
在位于湖北赤壁的趙李橋茶廠緊壓茶研究所,甘多平在進行磚茶技藝研究(資料照片)。
“傳統的磚茶體積較大,不便攜帶,不能滿足當下消費者的需求。”甘多平又帶領技術團隊成功開發了粒狀茶、袋泡茶等新的磚茶品類。“如今,我們的磚茶已經有20多個系列、100多個款式,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喜愛。”
在40多年的職業生涯中,甘多平始終恪守著不變的理念:“茶品如人品。做好茶,先要做好人。”
“制茶要講誠信,‘寧可重一兩、不可少一錢’。制茶要有責任心,一定要注重品質,為消費者提供‘安心茶’‘放心茶’……”他對徒弟們反復叮囑。
由于對磚茶技藝繼承、發展貢獻突出,2017年,甘多平被評為首屆“荊楚工匠”,并獲得“湖北五一勞動獎章”。今年1月,他又被評為“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勞動模范”。
“他是技術核心,是企業發展的靈魂人物。他的工匠精神本身,就是企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趙李橋茶廠總經理金傳炎說。
今年將滿60歲的甘多平即將退休,但他并沒有打算徹底閑下來。今年年初,在他的倡導下,趙李橋茶廠新成立了緊壓茶研究所,他出任所長。“工作可以退休,但磚茶研究,退休沒有時間表。”
“我這一輩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茶;這一輩子只研究了一個產品,就是‘川’字茶。我覺得,一輩子能把一件事做好就足夠了。”甘多平說。(作者: 梁建強 )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茶廠 研究所 湖北 老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