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永不生銹的忠誠本色——追記不忘初心以身許黨的北京衛戍區某干休所離休干部周智夫
新華社北京4月25日電題:永不生銹的忠誠本色——追記不忘初心以身許黨的北京衛戍區某干休所離休干部周智夫
新華社記者李清華、樊永強、楊慶民
這是一位有著75年黨齡的94歲共產黨員在生命走向最后時刻的政治意愿——
“熱烈祝賀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這必將使我們黨和國家有更大的發展。
牢記入黨和從軍的初心,報黨恩!我有今天完全是黨給的。
悼念當年在戰斗中和我一起負傷和光榮犧牲的戰友!”
這是一位把一生都奉獻給黨和軍隊光輝事業的離休干部的臨終遺言——
“關于我壽終喪事的辦理一切從簡,火化。不給干休所領導和兒女留下麻煩,不保留骨灰和骨灰盒!
對黨知恩報恩,就涌泉相報,向黨交黨費拾貳萬元人民幣,這個錢由健在的老伴負責支付。
我希望5個兒女,你們要永遠跟著黨走,要用實際行動愛黨愛國聽黨的話,聽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話!”
北京衛戍區某干休所離休干部周智夫,不忘初心以身許黨,病重之際一次交納12萬元黨費,用樸實行動展現了老一輩共產黨人的崇高精神境界,書寫了一位革命軍人永不生銹的忠誠本色!
“這輩子一直跟黨走,下輩子還要做黨的人”
2018年1月20日,是個令人刻骨銘心的日子。
病榻之上的周智夫戴著氧氣面罩、顫抖著雙手,接過組織派人送來的黨費交納收據,頓時熱淚盈眶。
捧著這方印著黨徽標志的大紅證書凝視良久,周智夫激動地與二女兒周衛平擊掌慶賀:“我的心愿終于實現了,什么掛念也沒有了。”
晚年的周智夫百病纏身:胃下垂、冠心病、雙耳聽力下降、因嚴重骨質疏松全身多處骨折……2016年以來的大多數時間只能躺在床上靜養治療。他深感自己時日不多,迫切要完成一件大事。
“我要交黨費。”2017年7月的一天,周智夫把一直照顧自己飲食起居的二女兒周衛平拉到病床邊,鄭重地說。
女兒很詫異:“爸,你不是一直在交嗎?”
“我想交一次特別的黨費。”周智夫的話,并沒有讓家人感到意外。他萌生這樣的念頭由來已久,每每想起那些犧牲的戰友,感念黨和軍隊的恩情,眼里總是飽含淚水。
2017年11月1日,這個全家人都支持的決定,寫進了周智夫的遺囑:“對黨知恩報恩,就涌泉相報”“向黨交黨費拾貳萬元人民幣”。
戰友們聽說這件事,驚訝之余都心生敬意:老周孩子多、負擔重,一輩子省吃儉用,家里的日子過得緊緊巴巴,臨終卻做了這樣的大事,了不起!
點滴行動見忠誠,一片丹心報黨恩。
“周老在病危之際主動交納大額黨費,絕不是一時沖動,而是對黨特殊情感的自然流露。”周智夫所在的干休所政委姜東軍說,他用行動踐行了一名老黨員、老革命鐵心向黨、一心為黨、終身許黨的信仰追求。
周智夫出生在蘇北革命老區,親眼看到日本鬼子燒殺搶掠的悲慘景象,目睹國民黨拉差抓夫的粗暴行徑,同時也見證了黨領導農民進行減租減息、八路軍浴血奮戰打鬼子的英勇壯舉。19歲那年,他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翌年參軍走上革命道路,親身經歷了祖國在黨的領導下從貧窮苦難走向繁榮強盛的全過程。
革命戰爭年代,面對生死考驗,他對黨忠貞不渝;和平建設時期,面對各種誘惑,他理想信念堅如磐石。
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周智夫常常回憶崢嶸歲月,念念不忘黨的恩情,總惦記著為黨再盡綿薄之力。
“這輩子一直跟黨走,下輩子還要做黨的人。”陪伴父親走過最后一段時光,周衛平一點點讀懂了父親,“他最后的想法是,自己歲數那么大做不了什么事兒了,剩下的時間也不多了,就只能交點黨費,所以要把下輩子的黨費也交了。”
“父親要表達的,是一種革命到底的決心。”周智夫的二兒子周衛民也曾是一名軍人,他說:“我們作為子女,如果不做這件事,就對不起他,就對不起他永遠跟隨黨追隨黨的那顆心!”
“黨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要用一生去報答”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干休所衛生所所長張杰軍清晰地記得,2016年8月的一天巡診時,周智夫因腰椎骨折在家靜養。
剛走到沙發前,周智夫就緊緊拉住他的手說:“我們的領土絕對不能被別人占了!”
由于激動,周智夫說話的聲音很大:“如果再打起仗來,只要祖國需要,我還要上戰場,你們年輕人也要主動請戰!”
讓這位90多歲的抗戰老兵熱血沸騰的,是電視上正在播放的周邊某個國家因為島嶼問題不斷挑起事端的新聞。
“我的戰友為了祖國解放犧牲了,他們都很年輕。”周智夫沉痛地說,“祖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一定要守護好!”
“常思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這是作為革命戰士的周智夫,堅守一生的信條。
周智夫左肩窩里有一個彈孔,右肋處深深凹陷,一道長約10厘米的傷疤,讓人看了觸目驚心。這是戰爭留在老人身上的永久記憶。
1946年4月的一次戰斗中,時任連隊支部書記的周智夫身負重傷,子彈從他左肩窩貫通到右肺,又打進一位戰友的小腿。
戰友們不顧個人安危,一邊與敵人殊死戰斗,一邊用擔架抬著他7次輾轉治療,最終將他從死神手中奪了回來。
這次戰傷,周智夫右肺切除近三分之二,右側第六根肋骨被摘除,落下三等甲級傷殘。
真正讓周智夫銘記一生的,并非自己的戰傷,而是戰友的犧牲:“我活下來了,可那個年僅17歲的戰友卻因為截肢傷口感染,最后還是走了。”
一想起這些,周智夫總是老淚縱橫:“當年戰爭環境那么惡劣,黨始終沒有丟下我,我這條命是黨給的,沒有黨就沒有我們這一家子。”
“只要革命需要,我愿意把生命獻給黨。”這句上世紀50年代周智夫寫在《自傳》中的話,是他發自肺腑的熾熱心聲,也是他愛黨許國的錚錚誓言。
“黨給了他第二次生命,他要用一生去報答。”老伴婁淑珍說,那位負傷犧牲的17歲小戰士,和那些抬著他輾轉治療的戰友,是老周一生揮之不去的思念,“報答黨的救命之恩,為這些無名的戰友做些事情,成為了他交納大額黨費的初衷。”
經歷過戰爭考驗的周智夫,深知和平的不易,也深深愛著這個他為之浴血奮斗的國家!
在周智夫臥室的床頭,有小女兒周衛華從香港為他帶回來的紫荊花音樂盒。這是老人晚年臥病在床時的“心頭愛”。
因為這個音樂盒可以隨時播放國歌。
“每次音樂響起,他就顯得特別高興。”周衛華說,在父親眼中,這是我們送給他的最好的禮物!
“我雖然走不動了,但還渴望去聽聽黨的聲音”
走進周智夫的臥室,映入眼簾的是窗臺上的書籍、報紙、雜志,幾頁信紙上記滿了密密麻麻的學習筆記,床頭柜上還有一個放大鏡。
“放大鏡、助聽器、筆記本是老周學習的‘三件寶’。”婁淑珍說,為了收聽廣播、上課學習,他專門花1萬多元錢配了助聽器。每次干休所的廣播系統一響,他總會示意家人安靜下來,把手攏在耳邊凝神細聽,生怕漏一個字。
有一次,周衛華看到父親躺在床上吃力地讀報紙,心疼地說:“您都這么大年紀了,還學個啥?”
“不看書不讀報,腦子就會空蕩蕩。”周智夫說,“人越老越不能糊涂,越要通過學習保持頭腦清醒。”
槍林彈雨的戰爭年代、輾轉南北的工作生涯,以及離休至今的30多年,當了一輩子政工干部的周智夫,一直篤信篤學黨的創新理論。
年逾九旬,他一如既往聽廣播看新聞,最愛學的文章是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最愛讀的報紙是黨報黨刊,最愛看的電視是“新聞聯播”和革命戰爭片。
每次單位組織學習文件、政治教育、黨課輔導,周智夫從沒落過一次。他說:“過組織生活要像過日子一樣,認認真真用心過。”
這幾年,周智夫的骨質疏松癥愈發嚴重,但身體上的病痛沒有阻擋他學習的熱情:“我雖然走不動了,但還渴望去聆聽黨的聲音,學習黨的精神。”
曾任周智夫所在黨支部書記的離休干部王清文對此印象很深:“周老是我們所里老干部當中年齡最大的,身體也不太好,每次上課都是勾著腰、弓著身子、拄著拐杖,讓家人攙扶著送他到學習室。”
黨的十九大開幕當天,周智夫很想聽聽習主席的聲音、看看大會的盛況。但是因多處骨折,他只能臥病在床,于是他就讓家人把他抬到客廳,從頭到尾聆聽了習主席所作的報告。
對黨的理論高度認同、對黨的領袖真誠擁戴、對黨的事業堅定執著,周智夫用一生堅守了共產黨人的信仰高地。
在2016年5月“兩學一做”集中學習教育課后的一次請假,讓姜東軍至今想起仍唏噓不已。
那天,周智夫像往常一樣坐在第一排認真聽課,只是身體比以前佝僂得更低了。
“周老,已經下課了,我送您回去吧。”輔導結束后,姜東軍發現周智夫并未離開,便走上前關切地問。
“姜政委,我感覺身體越來越支撐不住了,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參加黨課教育。”周智夫吃力地說,今天特地留下來當面向你請假。
姜東軍動容地說:“一個老同志,身患重病還堅持聽課,身體實在撐不住了才請假,體現了多么強的黨性!”
編輯:秦云
關鍵詞:忠誠本色 周智夫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