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二政府”壟斷校服買賣八成有鬼
背景:中央三令五申降低企業制度性成本,可據報道,全國16省市的數百家中小學生校服生產企業遇到了新的煩惱:它們只有進入自稱是“校服互聯網+管理應用平臺”的“陽光智園”APP,才能參與校服招標和供應服務。該平臺向校服生產企業收取貨款4%的服務費,幾乎瓜分掉其約一半的凈利潤。這場貌似由教育部門主導的校服采購模式變革,實際操盤者卻是家企業。
中國青年報發表任然的觀點:“陽光智園”到底是什么來頭,實在讓人好奇。拋開這種采購模式是否真地能夠實現廉政風險防控的初衷不談,如果它真是一家普通的民營企業,那么又是如何被選中的?是否通過了必要的公開和遴選程序?是否征求了公眾意見?以“紅頭文件”發出的倡導建議,多多少少都具備了強制性。事實上,多個地方的教育部門在執行過程中都是將之作為“必須”要求來落實。一紙僅供參考的論證會紀要,到了省級及以下很多教育部門就變成了“必須”。從字面上理解,這確實是執行上出現了加碼乃至扭曲。但文件專門為某個互聯網平臺背書,哪怕只是倡導,提供“參考”,真地合適嗎?按理說,這種行政倡議,在地方上所可能引發的“執行走樣”其實也是完全可以預估到的。一個App一旦獲得紅頭文件背書,在地方教育部門的“配合”下,就可以將不與自己簽訂合作協議的校服企業排除在市場競爭之外,這再次反映出市場公平的脆弱性。相關部門不僅需要好好查查“陽光智園”的來頭,更要對于“紅頭文件”介入校服市場的行為,給出明確說法。
小蔣隨想:據報道,《陽光智園中小學學校校服互聯網管理平臺論證會會議紀要》,是教育部裝備研究與發展中心以函件的形式,印發各省區市教育廳局后勤管理部門的。后來,教育部裝備中心又在京召開了“陽光智園應用研討會”。教育部裝備中心為什么這么青睞這款由一家民企運營、毫無技術含量、只管收服務費的校服APP?這個APP怎么看都散發出一股權力私授下的“二政府”味道。但這事又搞得很“技術”,可能“找不到”責任人。一是教育部裝備中心未必代表教育部,二是會議紀要不是“紅頭文件”,三是人家說了“供參考”。所以,教育部政策法規司一工作人員言之鑿鑿,從來沒有以教育部的名義下發過有關強制推廣使用陽光智園平臺的文件。你看看,責任被推得一干二凈。可到了下面,“雞毛就成了令箭”,就成了“教育部的平臺”,就導致家長們必須下載注冊這個APP,就令數百家校服企業必須給平臺交4%的服務費。經驗告訴人們,不正常情況的背后往往有鬼。這事不適用于自查自糾,那正中某些人的下懷。全國16省市的校服買賣涉嫌被壟斷和“揩油”,紀委或監察部門不能坐視不理。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校服 教育部 二政府 壟斷 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