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報告文學:大地之子黃大年(全文)
新華社北京11月23日電 報告文學:大地之子黃大年
新華社記者吳晶、陳聰
習近平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
心有大我 至誠報國
把愛國之情 報國之志
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
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斗之中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黃大年同志秉持科技報國理想,把為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為畢生追求,為我國教育科研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他的先進事跡感人肺腑。
習近平強調,我們要以黃大年同志為榜樣,學習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學習他教書育人、敢為人先的敬業精神,學習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高尚情操,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斗之中,從自己做起,從本職崗位做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黃大年同志是著名地球物理學家,生前擔任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09年,黃大年同志毅然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到祖國,刻苦鉆研、勇于創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補了多項國內技術空白,今年1月8日不幸因病去世,年僅58歲。
引子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7年前,迎著飄飛的雪花,他從劍河之畔回到北國春城,只為赴一個與祖國的約定。
7年后,依舊是大雪紛飛,這個像轉子一樣超速運轉的人,在58歲的盛年猝然離世。唯留一段傳奇,震撼世間心靈:
他的回國,能讓某國的航母演習整個艦隊后退一百海里;
他的回國,加速推動中國深探事業用5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20年的道路!
黃大年——
當人們含著熱淚傳頌這個名字的時候,他已經永遠閉上了雙眼。
有人說他是大地的兒子,因為他一生與地球物探相連。
有人說他是璀璨的流星,那燃燒的生命之火,仍在大地深處,漫散熾熱。
最后的戰場
2016年12月13日,當冬日的第一縷陽光照進吉林大學第一醫院1265病房,黃大年已經打開電腦開始工作。
9天前,助手于平根據醫生的建議,“逼”著他到吉大一院做了檢查。之后,黃大年又馬上趕到北京開會,回來還沒喘口氣兒,他就拿到了住院通知。
這一夜睡得不太安穩,黃大年從醫生口中得知病情和手術方案,隱隱有些不安。他把弟弟妹妹從外地喊來,一同吃了頓久違的團圓飯,還特別叮囑不要把生病的消息告訴遠在英國的女兒黃瀟。小外孫很快就要出世,不能讓瀟瀟分心。
“黃老師!吃早飯了!”秘書王郁涵拎著飯盒走進了病房。
“小王,來,這件重要的事,要交給你辦。”黃大年從枕頭旁邊拿過一個硬盤,遞到她手里。
“這里面是一些需要妥善保管的資料,收好了。萬一我不在了,要把它交給學校,交給國家。”
“黃老師,您身體這么好,醫生說手術很簡單,您別多想,不會有事兒的。”王郁涵說著,眼圈有些泛紅,她趕緊低下頭掩飾著,去擺弄那個飯盒。
很快,來探視的師生打破了凝滯的空氣。大家又像往常一樣,排著隊等黃老師布置任務、答疑解惑——
“孫勇,這是我對一些研究方向的新思考,你回去琢磨一下,等我手術后咱倆再交流。”
“焦健,我找了一些文獻資料和軟件程序,你帶回去給學生們看看。”
……
一談就是兩三個小時。青年教師焦健看黃老師面有倦色,就張羅著讓大家先回去,讓黃老師好好休息。
病房安靜下來。
手機“叮”的一聲響,黃瀟在他們一家三口的群聊中發來了寶寶的彩超圖像。
黃大年推了推眼鏡,湊近手機,細細看著。這孩子,寬寬的額頭、翹翹的鼻子、大大的耳朵,越看越喜歡。
他回了三個微笑的表情,又另加了三個握手的符號,給心愛的女兒鼓勁兒。
“媽媽最近怎么樣?”黃瀟用英文問他。
“她很好。”
“她的車需要安裝雪地胎哦。”父女倆像往常一樣,遠隔萬里,互發著溫馨的笑臉。
整個下午,病房依舊人頭攢動。校領導來了,黃大年提了一些學科建設的規劃設想;學生周文月來了,他又詳細詢問她申請赴英留學的進展;國家“千人計劃”專家馬芳武、王獻昌來了,黃大年請他們坐在沙發上,自己拉個小板凳,興奮地聊起新興交叉學科的研究方向……
每隔兩小時來做例行檢查的護士長谷玥看著來往的人群暗想:這個黃老師笑呵呵的,人緣兒可真好。
傍晚,師生們見黃老師累了,就要離開,想讓他多休息休息,黃大年卻拉住他們說:“你們別走,我想和你們在一起……”
等到護士進來說要做術前腸道準備,黃大年又催著大家都回去:“明天手術完了又見面了。”
望著大家的背影,黃大年的笑容慢慢退去,他癡癡望著窗邊學生們送來的鮮花,有些出神。
“黃老師,您是不是有什么不舒服?”谷玥走了進來。
“沒事,我就是有點兒急。”
“急?您急什么呢?明天就手術了,從上海請了最好的肝膽外科手術大夫來主刀,您的病一定會很快好起來的。”
“我知道,我說的不是這個,我手頭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做……”
“您別急,黃老師,您出院以后很快就可以繼續工作了。”
黃大年聞言一笑,再沒說什么。
兩次灌腸持續了半個多小時。一切又安靜下來。
窗外是呼嘯的北風,搖動著人的心神,黃大年拿起手機,翻看著朋友圈。當晚7時59分,他發了這樣一段文字:
人生的戰場無所不在,很難說哪個最重要。無論什么樣的戰斗都有一個共性——大戰前夕最寂靜,靜得像平安夜。無聊中翻看我的第一頁微信相冊,記錄了2009年圣誕節后,把英國劍橋十多年的家移到長春南湖邊的日子。在湖邊的上班路上奔忙,一晃又要到第七個圣誕節了。腦子里滿是賀卡、圣誕歌、圣誕禮物、圣誕樹等忙碌后的放松感和濃濃的節日氣氛。它提醒職場拼搏的人們,事業重要,生活和家庭同樣重要,但健康最重要!
晚8時53分,這條朋友圈文字受到許多人關注,于是黃大年又寫了一句:“謝謝大家鼓勵,明天上午開始,暫時失聯一小段時間。”
望著窗外的暗夜,他撥出了一個電話。
“喂,大年,現在聽清楚了嗎?”
“清楚了,現在清楚多了。”
北京的一棟居民樓里,他的大學同窗、時任中國地質科學院黨委書記王小烈聽出他語氣有些消沉,趕緊找了安靜的地方聽電話。
“小烈,我現在在醫院,醫生說我的膽囊里長個小瘤子,很危險,醫生說有兩套方案……”
黃大年后來說了什么,王小烈沒心思聽了。耳朵里“嗡”的一聲,好像腦袋都要炸開了。他沒想到生龍活虎的大年會生病,還是這樣的病。
“大年,你放心,別有什么負擔,上海最好的醫生都請過來了,手術肯定沒問題。”王小烈強作鎮定地給老友打氣。
黃大年似乎沒聽到,又接著說:“手術的時候,會打三個洞,把膽囊取出來以后,馬上做切片,如果是惡性腫瘤,就開刀,良性的話就不用。”
不知是不是手機信號的原因,黃大年的話有些斷續,語氣也沒平時那么平穩有力。兩個好友斷斷續續說了將近一個小時,從生病說到鍛煉,從工作說到子女,又從退休說到旅游……
“人生的戰場無所不在。”王小烈怎么也沒想到,那個游泳、打球樣樣精通,好像總在路上奮力奔跑的人突然就倒下了。
直到很久以后,王小烈還記著電話掛斷前,黃大年說:“小烈啊,等我好了,把這些事做完,咱們兩家做伴兒出去走走,我背上我那個相機,好好給你們照點兒相。”
再沒有人知道,生命中最后的平靜一夜,黃大年還想了什么,做了什么。
唯一能確定的是,2016年12月13日凌晨1時,他給周文月發去微信,說他已經給劍橋大學發送了郵件,推薦她去攻讀博士學位。
黎明時分,他用最喜歡的《再別康橋》中的金句,改寫了微信的簽名檔: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報告文學 大地之子黃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