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史詩般的改革,推動中國強勁崛起
當代中國的改革開放已近40年。經過40年的砥礪奮進,中國的面貌煥然一新,盡顯生機活力,重振大國雄風。中國正在進行的改革,究竟是怎樣的改革,為何會有如此強勁的動力?
當代中國的改革,是最為成功的一次改革。中國歷史上不乏改革之舉,大多以失敗告終,即使是成功的,也都不能支撐當時朝代的長久發展。當代中國波瀾壯闊、氣吞山河的改革,帶來的直接效應就是催生了中國的強勁崛起。如果簡潔點,用“一、二、三”來表示,那就是創新出一個不同于西方國家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成為世界上的第二大經濟實體和第三強軍事國家。這樣的改革和崛起,讓中國迎來了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震撼了世界。
當代中國的改革,是時間持續最久的改革。歷史上的商鞅變法僅6年,王莽改制大致9年,張居正改革歷經10年,北魏孝文帝漢化改制前后11年,王安石變法也未超過14年,而最短的戊戌變法則只有“百日維新”。當代中國的改革開放,起步于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并將延續到2049年新中國成立一百年、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家為止,橫跨了兩個世紀,至少長達70余年。改革若沒有長期的堅守和發展,其成果是難以奏效和得到鞏固的。
當代中國的改革,是最具豐富內涵的改革。中國歷史上的改革往往都是單項式的,它或是集中于經濟,或是集中于軍事、政治、文化、社會習俗等某一方面的改革。與中國歷史上的歷次改革不同,當代中國的改革是全方位、綜合式的。1978年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明確指出:“改革同生產力迅速發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這說明,改革從一開始就定位于全面改革。2013年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更清晰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建設,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推進社會事業改革創新,創新社會治理體制,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加強和改善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由此可見,我們的改革前所未有地涵蓋了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國防和軍隊建設以及黨的建設制度七大方面。毋庸置疑,當代中國的改革是中國歷史上任何改革都無法比擬的。
當代中國的改革,是最為復雜深刻的改革。改革一詞,意為變革、革新。當代中國的改革,沿用了改革這個詞的本義,但在內涵上卻賦予了全新的蘊意。鄧小平說:“我們把改革當作一種革命”、“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從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出發,鄧小平指出,過去共產黨鬧革命是為了解放生產力,現在共產黨搞改革也是為了解放生產力,“改革的性質同過去的革命一樣,也是為了掃除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障礙,使中國擺脫貧窮落后的狀態。從這個意義上說,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變革。”當代中國的改革,不僅要革掉舊體制的命,任務艱巨無比,而且對人的思想觀念、社會生活也都產生了深刻、久遠的影響。
當代中國的改革,是最有價值意義的改革。社會主義迄今已有500 年的歷史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代表著人類進步的趨勢和發展的方向。”在當今社會主義陷入低谷的時期,唯有中國奮起改革,成功地開辟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挽救了社會主義。當代中國40年的改革,集中體現為一個主題,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它“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當代中國改革的最大價值就在于,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制度體系,使社會主義在困境中獲得了新生,這對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如何更好地堅持社會主義、實現社會主義,具有重要啟發和借鑒作用。
當代中國的改革,無愧為偉大的改革、史詩般的改革。改革之所以呈現出上述鮮明的特征,歸根到底是因為有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作為改革的領導力量,能夠出思想、出智慧、出人才、出方案、出毅力、出行動。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中國改革必將行穩致遠,不斷向著縱深推進發展。(作者許耀桐系國家行政學院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改革 中國 強勁 崛起 社會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