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教育成了生意,當心培訓機構喧賓奪主

2017年09月13日 15:14 | 作者:宋明月 | 來源:紅網
分享到: 

“培訓大軍”再度集結。剛一開學,南京一所名校二年級的小安就開始了在一家英語培訓機構密集的課程,他的父母雖是分別畢業于國內985與211大學的碩士,但為了讓孩子受到“專業”的培訓,還是堅定地給小安報了班。媽媽說:“苦雖苦,孩子的語言敏感期沒幾年,不能偷懶。”(9月12日 新華網)

給孩子報各類培訓班,是中國教育的一個典型標志。對孩子成長和前途的擔憂,可以說讓每一個家長心力交瘁。“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參加補習就跟不上”,一些看似“有道理”的邏輯,其實更多是家長焦慮心理的自我安慰。學校教育或多或少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教育的“主戰場”顯然還是各個正規學校,無論公辦還是民辦學校,占據了絕大多數的教學資源,對教育培養孩子負有更多的責任。現如今,這種既定模式正被打破,異軍突起的各類教育培訓機構,不僅在爭奪教學資源,有的甚至參與制定了“游戲規則”,在某種程度上正在深刻影響著中國教育生態。

當下,教育培訓機構早已形成產業化,有的不僅知名度高,還有的則已經“上市”。教育產業化提法并不新鮮,把教育做成了“生意”,靠著教育發財,究竟是好還是壞,很難說得清楚。教育應該密切加強與經濟社會的聯系,但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應當是“金錢”“分數”“名校”。但有的家長不這么認為,他們認為考高分才能讀名校,讀名校才能有前途,如何考高分呢,除了依靠學校,更多的是上補習班;還有的家長認為,名校考不上不要緊,但一定要有一項技能,繪畫、舞蹈、書法、樂器,乃至各種外語,因此不惜重金。總而言之,孩子就是一個“筐”,什么重要不重要,有用沒用的,都往里裝。

學校教育畢竟有限,培訓機構自然而然成為了“補充品”,如今的教育培訓機構,不僅涵蓋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更多的是強調其“專業化”水準。“名師輔導”“一對一教學”“專業外教”“國際大師”等等,各種名目繁多的噱頭足以亮瞎家長的眼球。生意就是生意,“吆喝”才能“吃香”。如何在激勵的教育培訓市場吸引更多的資源,各類培訓機構也是絞盡腦汁,有的主打“稀缺牌”吊足家長胃口,有的主打“名師牌”炫耀各種“成績”,有的主打“專業牌”強調業界“口碑”。招攬“生意”的辦法層出不窮,有的培訓機構專門制作“榮譽墻”,展示驕人戰績,培訓出多少多少“狀元”,培訓的學生獲得多少多少“大獎”,可以說是金杯銀杯滿屋、大獎小獎滿墻,筆者真的要問,這就是我們教育的“初衷”嗎?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往往有的教育培訓機構雖然打著高大上的旗幟,什么“名師”“外教”“專業”,但卻經不起檢驗。教育培訓機構在現實教育中有其存在的必要,但不能視其為“必需品”。規范教育培訓機構行為,最重要的是要讓教育培訓機構重回正軌,教育不是以賺錢為目的的,如今教育培訓市場雖然龐大,但決不能放任教育培訓市場的“肆意妄為”,更不能讓教育培訓業的迅速膨脹淹沒了教育培訓本來目的和意義。教育培訓機構有其獨特性,但不意味著教育培訓機構就能在教育事業中“唱主角”。

各級政府和職能監管部門應當對現如今教育培訓機構的“亂象”“怪象”加以整頓,加強行業的引導、規范和監管,更要從深層次解決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進一步豐富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滿足民眾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從根本上打破不健康的教育生態,鞏固學校教育主戰場,讓教育培訓機構真正成為教育的有益補充。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教育 培訓 機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