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用影像講述中國故事
——談對攝影“特定性瞬間”等問題的思考
演講人:王瑤
演講人簡介:
王瑤,著名攝影家。現(xiàn)任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主席。曾任新華社副總編輯、中國新聞社副總編輯。1992年從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畢業(yè);1999年入選荷蘭喬普·斯瓦特世界新聞攝影大師班;2002-2003年在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做訪問學者;先后獲得世界新聞攝影“荷賽”金獎、中國新聞獎、范長江新聞獎;曾獲全國十佳攝影記者、全國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等榮譽稱號。作品被中國美術館,美國、巴西等國博物館及個人收藏。在中國美術館、臺灣紅館舉辦“粉墨人生”個人攝影作品展;出版《中國故事》、《后911》、《看不見的京劇》、《當代中國》系列、《家園》系列等個人攝影作品集,出版《王瑤談攝影》系列專著、主編《當代中國新聞攝影發(fā)展史(1978-2008)》等。
編者的話:
攝影是瞬間的,也是靜止的,它是造型藝術的一種。用影像記錄生活,是當下流行的一種方式,鏡頭下靜止的人和物可以“說話”,是攝影的力量和魅力所在。本期講壇是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主席王瑤在國家圖書館文津講壇上的演講,她以自身豐富的攝影經(jīng)驗對當下人們所關注的攝影中的問題進行解答,并講述鏡頭下的中國故事。
攝影是什么?
我是從事攝影的,攝影很常見,還是有很多人會問我,什么是攝影?攝影有沒有定義?當然有!攝影是攝影主體借助某種拍攝媒介,以影像的方式對客觀外在進行的瞬間記錄。攝影術自1839年公之于世以來,已有170多年的歷史了。有關的攝影史和攝影理論著作,也有很多。從這些著述和我的攝影經(jīng)歷思考,攝影作為一門藝術,它記錄著人們的生活、展現(xiàn)著人們的情感、表達著人們的思想。
那么,作為瞬間記錄的攝影,它記錄什么?有哪些記錄方式?又該如何更好地記錄?這通常成為人們最關注的問題。它們既相對獨立,又互為關聯(lián)。如果說還有第四個問題的話,那就是影像的展示與傳播。這也很重要。
“攝影記錄什么”既涉及所拍攝的客觀物象狀態(tài),也關系到攝影主體的主觀選擇。就客觀物象而言,有社會現(xiàn)象、人物、事件,也有自然景物,以及宏觀和微觀世界等等,這些決定攝影的分類;從主觀選擇來說,取決于拍攝者關注什么內(nèi)容,聚焦哪些對象。面對一定的客觀外在,也包括某種非客觀的外在,記錄什么,不記錄什么,這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機械反映。記錄什么是一個主客觀統(tǒng)一的過程。
“攝影記錄的方式”從客觀上來看,整個攝影史,都在反映它的變化和發(fā)展。首先是科學技術方面,從攝影術公布之后,濕板、干板、小型照相機、數(shù)碼相機、智能手機以及數(shù)字技術和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起來的其他新媒介……科技的發(fā)展影響到攝影怎么樣去記錄物象。當然,也還有攝影藝術問題,其中不僅有觀點的差異和論爭,在實踐中,也反映為某些現(xiàn)象風格流派的興起和衰落。龍憙祖在《中國近代攝影藝術美學文選》“代序”中說:“攝影是科學,同時也是藝術。”內(nèi)奧米·羅森布拉姆也在《世界攝影史》中說:“攝影,不僅是科學和技術發(fā)展的產(chǎn)物,也是社會和藝術理念的結(jié)晶。”
“如何更好地記錄”與前兩個問題密切相關,甚至是密不可分,在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個沒有終極答案的問題。其中既包含對規(guī)律的把握、手法的運用,體現(xiàn)為主題和內(nèi)容的選擇、風格的差異;也涉及技術的開發(fā)和工具的運用,甚至擴展到影像的構成、編輯處理和呈現(xiàn)效果等。
從攝影實踐本身來說,處在一定階段、條件和環(huán)境中的攝影人,要解決好如何更好地記錄問題,關鍵有二:一是如何運用好記錄工具、解決好記錄的方式;二是成為一個怎樣的攝影人,以什么樣的思想觀念、價值判斷和審美意識來呈現(xiàn)這個現(xiàn)實的世界。前一個問題顯而易見,眾所周知,后一個問題涉及攝影人的綜合素養(yǎng)、思想觀念、價值判斷和審美情懷,而這點常常容易被忽略。臺灣當代著名攝影家阮義忠先生曾感嘆:隨著數(shù)碼相機的普遍運用,攝影藝術里珍貴的人文精神開始稀落。
我認為,理想信念和人文精神,這是攝影不能丟棄的靈魂。我們要用雙手去呵護它,用這個靈魂之光照射我們的創(chuàng)作之路。
在當今信息化、工業(yè)化飛速發(fā)展和多元文化交匯之中,催生出一些新的文化和氣象,昭示著未來;同時,一些傳統(tǒng)正在消亡,一些珍貴的人文現(xiàn)象正在被侵蝕,還有弱勢群體的生存狀態(tài)問題、環(huán)境問題、生態(tài)問題等,都需要攝影人進一步去關注。令人欣慰的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外同仁意識到這些問題的深層危機,并通過影像記錄了這些現(xiàn)象,表達了關切和憂慮,這些影像體現(xiàn)出強烈的價值準則和趨向———人文精神、悲憫情懷。
編輯:楊嵐
關鍵詞:用影像講述中國故事 影像講述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