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凈利潤不足1% 重壓之下電視機行業何去何從?
新華社北京7月18日電題:凈利潤不足1% 重壓之下電視機行業何去何從?
新華社記者姜琳
時值盛夏,電視機行業卻如臨寒冬。
受面板價格大幅提升、電視機銷量萎縮等因素影響,今年上半年,我國電視企業普遍利潤下滑,全行業凈利潤估算不足1%。重壓之下,電視機行業何去何從?
18日,在中國電子視像協會和奧維云網聯合舉辦的“上半年彩電行業研究發布會”上,多家電視企業負責人坦言“面臨困境”“日子很難過”。
據中國電子視像協會副秘書長彭健鋒介紹,上半年,我國國內電視機零售量2181萬臺,同比下降7.3%;但由于均價同比上漲了12.4%,因此零售額仍保持了4.3%的增長,為740億元。出口方面也有所回落,1至5月,電視機出口2662萬臺,下降6.1%。
“無論同比還是環比,智能電視銷量都在往下走,并且實際數字比第三方統計還要差一些。”樂視網高級副總裁任冠軍坦言,不光是經濟增速放緩和房地產調控影響了電視消費增長;大量互聯網和傳統企業涌入智能電視行業進行低價競爭,使得電視消費提前透支。
而電視機原材料中占比最高的面板,去年以來價格持續飆升,更直接將電視機生產企業壓得“喘不過氣”。
奧維云網黑電事業部總經理翁振華分析說,去年至今面板平均漲幅約40%,但電視機銷售價格漲幅僅12%至13%。電視機生產企業利潤微薄,難以消化面板上漲成本,由此導致經營壓力持續加大。
不過,行業人士也普遍認為,當前的困境正好倒逼電視機生產企業摒棄“價格戰”“概念戰”,真正轉向“價值戰”。
“大家都感到寒冬將至,但我不這么認為。任何時候只要是消費品就一定有市場,只是要做出讓消費者滿意的產品。”長虹多媒體產業公司中國營銷中心副總經理劉建強說。
任冠軍也表示,這幾年智能電視靠低質低價競爭,普遍犧牲配置,消費者用一年、兩年就卡死了,沒法用了。如果只考慮企業利益不考慮用戶利益,這個行業肯定走不遠。
“在環境艱難的時候,應該思考產品向何處發展。這幾年行業數據已經顯示,消費者需求升級了,這為我們提升產品提出了明確方向。”劉建強說。
在彭健鋒看來,我國電視機行業出現的是結構性過剩,低端產品產能過剩,中高端消費需求卻不能完全滿足。行業面臨困難和挑戰,但轉型中也有機遇。
他舉例說,電視機的安全使用壽命期為7年,國內超期服役的電視接近2.5億臺。按此標準“汰舊換新”,國內市場規模將從目前的5000萬臺擴大至7500萬臺以上。“潛力很大,這需要企業加大推廣和挖掘。”
工信部電子信息司視聽處調研員周海燕指出,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電視機制造國、出口國和消費國。到了今天,電視機生產企業不能一味追求量的增長,還需要加強品類結構調整,通過提升品質,完善附加服務保持利潤水平,才能維持行業健康發展。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我國電視機行業已掌握了部分前沿顯示技術,有些已走在世界前列。電視機生產企業應發揮好這些優勢,持續提升創新能力,并轉化為市場效應。
此外,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差異化、個性化的需求也將給電視市場帶來新的活力。電視機生產企業應堅持以品質過硬,性能優良為第一原則,不斷研發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多元化需求的新產品。(完)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凈利潤 電視機